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心脏骤停救治的八大要点

2020-01-08 佚名 中国循环杂志

心脏骤停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心脏骤停的识别和救治技能应普及到所有基层医务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甚至逐渐推广到全社会。近日,中华医学会发布了《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指南强调了心脏骤停救治八大要点。1 心肺复苏(CPR)适用于院外未被目击或院内外不能立即获得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心脏骤停CPR的正确方法:将患者放平至较硬平面上,施救者位于患者身体右侧,可在患者两侧

心脏骤停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心脏骤停的识别和救治技能应普及到所有基层医务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甚至逐渐推广到全社会。

近日,中华医学会发布了《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指南强调了心脏骤停救治八大要点。

1 心肺复苏(CPR)适用于院外未被目击或院内外不能立即获得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心脏骤停

CPR的正确方法:将患者放平至较硬平面上,施救者位于患者身体右侧,可在患者两侧耳边呼唤,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应先行呼救,请周围人拨打急救电话。若周围无人,则自己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即进行CPR。上述一系列动作越快越好,争取1~2min完成。

CPR包括胸部按压和救生呼吸两部分。

胸部按压方法

胸部按压的位置为两侧肋弓在中央交界点(也称剑突)上两横指处,如果是男性患者可简单选择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处。

确定位置后,将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另一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手指锁住,以掌跟按压。按压时注意肘关节固定,双臂伸直与患者胸壁成90°角,垂直方向下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min,并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若患者在床上,施救者可踩脚垫便于按压;若患者在地上,施救者应跪倒在患者身体右侧,左膝平其肩部,双膝分开与肩同宽,以此姿势实施CPR。

CPR示意图见图1。



图1  CPR示意图

救生呼吸方法

建议以30∶2的比例进行心外按压与救生呼吸,即迅速进行30次按压后紧接着2次救生呼吸。

救生呼吸时需先开放气道,多采用仰头抬颌法,即左手手掌放在患者前额部向下压,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下颌正中向右侧旁开2cm的下颌骨处,提起下颌,使患者头后仰30 °,下颌角与地面垂直,保持气道开通的情况下,实施口对口或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救生呼吸。

使用面罩时,以EC手法按紧面罩,连续挤压球体气囊2次送气,每次1 s,送气量占气囊容积1/3左右,间隔1~2 s放气,然后再次送气,观察患者有无胸部起伏,注意避免过度通气。

每进行5个循环周期(5个30∶2,约持续2min)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有无反应。建议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以免疲劳导致按压频率和深度不够。

无条件采取救生呼吸

若无法行口对口救生呼吸或没有简易呼吸器也可仅做胸部按压。研究发现,与不按压相比,单纯按压仍可显着提高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且简便易行。

2 当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内且有除颤器或发生在院外有目击者且AED可立即获得时,应以最快速度除颤

若不能立即获取除颤器,或心脏骤停发生时无目击者,仍主张先CPR。

3 重复除颤及用药

重复除颤

首次电复律不成功时,应持续2 min CPR(约5个循环周期),然后重新评估心律,若仍为可除颤心律则再次电复律。

上述过程进行同时应建立较大的外周静脉通道(如肘正中静脉),若第2次电复律仍未成功,应继续徒手CPR 5个周期,同时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mg(若使用外周静脉推注药物,应再推注生理盐水20ml,使药物迅速达到中心循环,下同),然后重复电复律及上述CPR循环。

除颤后需衔接CPR

电复律后均应立即衔接CPR,同时观察患者反应及心律情况,而不可仅观察监测器上的心律,停止复苏。

因为此时即使复律成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已终止,在自主心律恢复的早期,心脏仍不能完全有效射血,需要心外按压帮助维持循环,待数秒钟后确认心跳恢复才可停止心外按压。

药物使用

若第2次除颤不成功,CPR同时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推注后再次除颤。以后可间隔3~5 min多次重复使用,每次1 mg。当推注1~2次并除颤后仍无效时,可静脉迅速推注胺碘酮300 mg(或5 mg/kg),以提高再次电复律的成功率。胺碘酮可重复使用1次,第2剂150 mg(或2.5 mg/kg)静脉推注,若电复律仍无效,则不再使用。

在2018年CPR和心血管急救科学与治疗建议的国际共识中提出,利多卡因与胺碘酮相比用于除颤后顽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对于出院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故可以使用。

不可除颤心律

若监测显示为不可除颤心律(如心脏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建议持续CPR,并尽早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推注。

4 心脏骤停抢救时首选给药途径多为较大外周静脉

心脏骤停抢救时首选给药途径多为较大外周静脉,如肘正中静脉,便于操作,避免干扰CPR。若使用外周静脉推注药物后,应再推注生理盐水20 ml,使药物迅速达到中心循环。

当除颤及外周静脉用药后,自主循环仍未恢复,可建立中心静脉途径(除非有禁忌证),可选择颈内、锁骨下或股静脉。

5 在CPR患者中不推荐常规使用碳酸氢钠

在CPR患者中不推荐常规使用碳酸氢钠。建议有条件者在血气或碳酸氢盐浓度监测下使用,初始剂量1 mEq/kg,或在除颤、CPR、通气支持及肾上腺素注射1次以上后使用。

6 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

在CPR过程中,若无法保证气道通畅且无可靠的自主呼吸,应尽快气管插管。当完成插管建立高级气道后可不再间断心外按压,通气速率简化为每6秒1次(每分钟10次呼吸),行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量6~7ml/kg)。

若有呼吸器,可与气管插管连接。

7 避免干扰CPR,最大限度缩短胸部按压中断时间

进行所有操作时,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均尽量避免干扰CPR,最大限度缩短胸部按压中断时间,至少使心外按压时间占到整个抢救时间的60%以上,争取达到80%以上,才可保证CPR的效果。

8 要根据患者病情和当地条件,启动高级CPR的其他措施,以进一步处理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异常等情况,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措施。

来源: 中华医学会, 等.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 11 ): 1034-1041. DOI: 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11.00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16551, encodeId=30b913165517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c76420348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基层诊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2034, encryptionId=ec764203487, topicName=基层诊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d18451, createdName=xre2008, createdTime=Fri Jan 10 13:57:00 CST 2020, time=2020-01-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万米高空航班上乘客心脏骤停,重庆女医生抢出“黄金4分钟”

“万米高空,遇到乘客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脉搏测不出,呼医者,上前协作,评估,吸氧,CPR……头等舱变成临时抢救室……病人心跳、意识恢复、好转,飞机紧急降落,病人落地救治,耳边传来掌声、称赞声……顿时觉得平凡的工作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回到座位继续‘啃’三篇医学指南,敬佑生命,大爱无疆!”12月1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张艳医生的一条朋友圈,收获了网友的大量点赞。当天,在重庆飞往北京的万米高空之上,

NEJM:非休克节律心脏骤停患者复苏体温管理

在心脏骤停、无震颤节律复苏的昏迷患者中,33°C低温24小时后存活的患者中,90天存活且神经功能良好率高于定向常温复苏患者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射血,造成循环停止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包括意识丧失、晕厥和大动脉搏动消失。本文在描述死亡方式时使用“猝死”这一术语,但涉及其直接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抢救时,使用“心脏骤停”这一术语,二者不应混淆。

Circulation:近18年来,心脏骤停儿童的存活率变化!

住院儿童心脏骤停与预后不良有关,但目前尚无研究报道生存率的趋势是否随时间改变。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000年-2018年期间住院的无脉搏心脏骤停儿童患者和无脉搏心肺复苏事件儿童患者的存活时间趋势进行研究。共纳入了7433位无脉搏心脏骤停患儿和5751位无脉搏心肺复苏事件患儿。主要结点是活着出院,次要结点是恢复自主循环。2000年和2018年无脉搏心脏骤停患儿的存活率分别是19%和38%,绝对变化

心脏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专家共识

影响ROS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CA后综合征,包括伴随循环休克的心肌功能障碍,伴随凝血系统激活的系统性炎症,不断进展的脑损伤以及持续存在的病理学变化嘲。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叫,其中机械因素包括严重的心肌收缩力损伤和心肌舒张功能不全;电生理因素包括各种心律失常,甚至交感电风暴。这些因素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最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CA患者存在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的同时

NEJM:心脏骤停后早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由此可见,在院外心脏骤停后初始电击节律后接受32至34°C的目标温度管理策略的患者中,相比于安慰剂,使用2天疗程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生素治疗可降低早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其他关键临床变量(如无呼吸机天数和第28天死亡率)没有观察到显著的组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