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还未到,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重道远

2023-03-13 全科学苑 全科学苑 发表于安徽省

心血管疾病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而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中,中医中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居民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的首位,其中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疾病负担沉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年龄、行为危险因素、环境或职业因素、代谢性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对心血管疾病实施三级预防措施。鉴于此,全科学苑特邀安徽省立医院范西真教授全面剖析我国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现状。

拐点还未到,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重道远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但直到现在,拐点都未到来,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未能下降。国家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如建设相应的医疗中心及医疗能力的提升。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基层医务工作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需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多下功夫,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规范化的慢病管理等。

心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中,一级预防是群体预防,需要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此进行群体性的行为干预;二级预防是对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药物和非药物干预;三级预防则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干预,防止重症发生,减少因病致残、因病死亡。

基层医务工作者直接面对社区民众,他们需要融入到社区中,因此,基层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手段主要有:

1.健康生活方式及危险因素管理的宣教
对民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及疾病的宣教,让民众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民众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识别、管理水平。

2.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
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还需对其进行药物干预,控制疾病进展,防止慢病急化或慢病重症化。

改善微循环,中医中药可有效干预微血管病变

心血管疾病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而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中,中医中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多个指南指出,中医药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起到重要而特殊的贡献,因此,目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相对普遍。范教授举例说:“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的防治工作中可看到,中医中药在防治重症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心血管领域同样如此。”

心血管疾病主要以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多见,可引起全身多组织、器官缺血,导致灌注不良。而中药里的“活血化瘀”药,能有效解决此问题,且安全性良好,可长期服用。范教授讲述了自己曾诊治过的一位冠心病患者的诊疗经验,该患者行PCI术后,采用中医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恢复情况良好,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次数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许多患者虽然做了支架或搭桥手术,但其微血管的病变并没能得到有效干预。而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还有可能产生微血栓。”范教授说:“对于这些微血栓,西医西药没有很好的解决措施,但中医药却能很好地改善微循环,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后的一些并发症。

中医药温和有效,与西药联用可有效改善双心疾病症状

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并不局限在疾病本身,还有可能引发躯体化症状,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双心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症状不容忽视。有资料显示,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焦虑发生率为 20%~30%,住院患者中发生率可达40%~60%。范教授介绍说:“在临床上,双心疾病患者的比例很高,可能达到50%以上,当然,部分患者症状较轻。”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与心血管疾病往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心疾病”须进行积极干预,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临床上,针对双心疾病患者的症状不同,可给予抗焦虑、抗抑郁或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进行干预。抗焦虑、抑郁的西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依赖性,且部分患者长期服用心理压力较大,而中医药相对来说更温和,不良反应较少,可长期服用。因此,临床上许多医生也会给予双心疾病患者中医药治疗。比如心可舒片联合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干预,心可舒片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胸闷、心悸、头晕、头痛等症状,而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镇静、安神,两药合用,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甚佳。当然,如果患者情绪症状较重,可联用抗焦虑、抑郁的西药治疗,患者可收获良好疗效。

除了药物干预外,对于双心疾病患者还要给予精神方面的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规律运动,参与社会活动,这样有助于改善双心疾病的症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HA:血脂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变异性与CVD风险增加相关,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

适度喝点儿红酒,对心血管疾病有益吗?

研究结果显示,饮用红酒后,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的重构,副萨特氏菌属、Ruminococcaceae属、几种拟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的β多样性和优势度存在差异。

测测这个生命8要素评分!JAMA Intern Med最新研究教你怎么算出“健康寿命”~

JAMA Intern Med:心血管健康与英国成年人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痴呆症的预期寿命的关联

JAHA:睡眠不规律与心血管疾病亚临床标志物的关系

睡眠不规律,尤其是睡眠时间不规律,与几种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相关。睡眠规律可能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一个可改变的目标。

Cardiovasc Diabetol: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和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是心血管疾病潜在危险因素

在对已知的CVD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升高的基线TyG指数和TG/HDL-C比值与更高的CVD风险相关。

Eur Heart J:臭氧污染与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的关系

环境臭氧与心血管事件住院风险增加有关。在臭氧污染严重的日子,心血管事件的入院风险更大。这些结果为环境臭氧对心血管的有害影响提供了证据,并呼吁特别注意控制高臭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