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

2022-02-0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脓毒症是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烧伤是一种未被充分认识的创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得令人无法接受。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烧伤伤口护理、营养和液体复苏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改进,严重烧伤后的存活率持续上升,但仍有大量患者处于高死亡风险。脓毒症是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严重器官功能障碍”。事实上,烧伤损伤伴随一系列事件,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如低血容量状态、免疫和炎症反应以及代谢变化。因此,明确的诊断标准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图1 文章来源

图2不同深度的烧伤区域

图3估算烧伤总表面积(TBSA)的Lund图和Browder图。

在评估烧伤总表面积,常使用“九分法则”(使用9的倍数)评估成人TBSA的比例,并帮助指导基于烧伤大小的即时治疗决定。然而,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头体比不同,9的规则在儿童中是不准确的。因此,Lund图和Browder图更适合评估儿童和成人中受影响的BSA比例。身体区域用虚线分为不同区域(包括前部和后部),数字为TBSA的百分比。例如,图中1-4岁儿童的19个与面部、颈部和头部有关,占TBSA的19%。

表1 顺序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系统

图4 导致烧伤后脓毒症的一系列致病事件。

严重烧伤后,受损组织会导致内源性AMPS(如双链RNA和线粒体DNA)和外源性PAMP(如脂多糖和肽聚糖)的释放。随后,PAMPscan导致血管泄漏和低血容量休克、免疫和炎症反应以及代谢变化。血管泄漏会导致组织水肿、器官灌注不足,并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同时,过度的炎症反应通过抑制海藻酸钠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此外,高代谢表现为分解代谢增强、脂肪分解、胰岛素抵抗和肌肉蛋白降解。这些事件有助于烧伤患者对脓毒症和MODS的易感性。

图5宿主对感染和败血症的反应。

感染后,PAMP释放并与细胞表面、细胞内甚至分泌的PRR相互作用,包括toll样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视黄酸诱导基因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受体。PAMP和PRRs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免疫细胞凋亡和补体系统激活。在一些烧伤患者中,这些事件导致促炎反应(过度炎症)和抗炎反应(免疫抑制)同时不平衡激活。过度炎症可导致内皮屏障功能障碍、微血管血栓和进一步损伤。免疫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和NK细胞的杀菌活性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抗原呈递减少,固有免疫系统反应减弱。综上所述,过度炎症和免疫抑制会大大增加败血症和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

脓毒症和脓毒症并发症不仅是造成烧伤病人死亡的原因,而且还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烧伤伤口感染是严重烧伤患者发生败血症的主要原因。此外,烧伤后的其他事件在脓毒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血管渗漏、低血容量、高代谢和免疫失调。综合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液体刺激、营养支持、抗菌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通过针对烧伤后导致败血症的事件,有利于败血症的预防和预后。然而,烧伤患者败血症或感染的预测和诊断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烧伤后脓毒症的诊断由于脓毒症的高致死率,选择合适的定义和标准对烧伤患者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尤为重要。

尽管有许多烧伤败血症的预测因子被报道,由于现有生物标志物(CRP、PCT和细胞因子)的不可靠性和局限性,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烧伤败血症的诊断工具。同时,可用于分析或研究目的的Sepsis-3似乎是更好的脓毒症工具。基于这一定义和患者特定的分子和生化特征,临床医生可以设计一种个体化管理策略,以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原始文章:

Zhang Pengju,Zou Bingwen,Liou Yih-Cherng et al. The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 of sepsis post burn injury.[J] .Burns Trauma, 2021, 9: tkaa04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189822, encodeId=750d1189822cd, content=谢谢,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d585243593, createdName=光明骑士, createdTime=Thu Feb 03 06:37:59 CST 2022, time=2022-0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02-03 光明骑士

    谢谢

    0

相关资讯

Crit Care:细菌培养阴性和阳性的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结局哪个好?

细菌培养阳性或阴性与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无关。此外,细菌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需求和肾脏置换需求与培养阴性患者相似。

Intensive Care Med:脓毒症异质性部分归因于感染源的差异

脓毒症异质性的部分原因是特异性宿主反应失调,感染源仍是宿主反应程度和特殊性的独立因素。

Crit Care:脓毒症幸存者抑郁症状变化轨迹

在ICU出院后的第一年,脓毒症幸存者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抑郁症状变化轨迹。抑郁症状的病程和严重程度与慢性疼痛、创伤后应激和从ICU出院时HRQOL降低有关。

Crit Care:发热和体温过低是脓毒症患者的表现且与外界温度有关

脓毒症患者表现出体温过低或发热反应。低体温是否是一种适应不良反应,正如低温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所表明的那样,还是在较冷的环境条件下代谢储备有限的患者的适应性反应,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Crit Care:蛋白C作为成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与非幸存者和脓毒症患者相比,脓毒症幸存者的蛋白C水平显著高于DIC患者。未来的研究需要确定蛋白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确定其作为早期脓毒症识别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Crit Care:单核细胞分布宽度作为急诊科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指标

MDW与WBC相结合使败血症的诊断更准确。研究人员建议使用MDW作为系统筛查指标,与qSOFA评分一起使用,以提高ED对脓毒症诊断的准确性。

拓展阅读

烧伤后的周围神经病变与神经卡压

烧伤引起的并发症有很多,周围神经的病变和神经卡压综合征也是烧伤后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之一。但是由于对烧伤患者采用了全面的疼痛控制方案,神经源性疼痛在临床上可能并不明显,所以今早的识别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Int Wound J:湿式敷料联合壳聚糖伤口敷料治疗深二度烧伤的临床疗效

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伤口细菌感染的风险很高,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烧伤患者应尽快进行合理治疗,促进伤口愈合,改善皮肤功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Clin Nutrition:富含omega-3脂肪酸胶原蛋白的饮料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口愈合、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烧伤(burns)泛指由热力(如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等)造成的伤害;化学物质(如酸、碱、磷等);以及电流、放射线、激光等所造成的组织损害和烧伤有类似表现,有皮肤损害时归入烧伤治疗范畴。

烧伤(烫伤)患者的紧急处置

一文读懂,烧伤知识点~

Burns:烧伤创口包扎前使用反射区按摩和音乐疗法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感

烧伤患者因烧伤包扎而产生的疼痛、焦虑和睡眠障碍对其治疗过程产生了负面影响。近日,发表于Burns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探究了烧伤包扎前的反射按摩和被动音乐疗法干预对疼痛、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1 NICE 医疗技术创新简报:moorLDLS-BI用于烧伤深度评估【MIB251】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 2021-02-09

2022 循证实践指南:烧伤患儿伤口护理过程中的程序性疼痛管理和镇静

国际烧伤学会(ISBI,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urn Injury) · 2022-09-27

2022 ABA 临床实践指南:危重烧伤患者的早期活动和康复

美国烧伤学会(ABA,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 2022-05-26

儿童烧伤预防和现场救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儿科学学组 · 2021-12-15

烧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 2021-08-01

深度电烧伤创面早期修复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