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背后担忧:超额死亡、新冠后遗症疑云

2022-11-2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应对肆虐的新冠疫情,人类是应该“共存”还是“清零”?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广泛争论的话题。

应对肆虐的新冠疫情,人类是应该“共存”还是“清零”?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广泛争论的话题。

为就持续存在的新冠肺炎流行问题达成全球共识,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研究者召集了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386名学术界、卫生界、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探讨,就如何结束新冠危机形成共识,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详细见:Nature:全球112国专家达成共识,以结束新冠疫情

最近很多专家,包括钟南山,张伯礼院士都呼吁老百姓不要害怕新冠病毒,国务院刚刚发布20条防疫政策调整,一切都给人疫情越来越宽松的感觉。

然而,疫情在中国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与难题。在国内,还有大量的老百姓担心、甚至焦虑新冠病毒,那么担心什么呢?

一、长新冠(新冠后遗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疑云

现在在老百姓中有一种流行,新冠本身不致命,但是长新冠很吓人。长新冠这个词来源于long-covid,最早发现感染的患者在痊愈后一段时间,仍然有少数人感觉到乏力,咳嗽等现象。甚至有人认为还会影响性功能,认知等。当然,最近科学研究都否定了这些说法了。

事实上,不仅是新冠,肺炎,流感痊愈后,不少人确实也会遗留一些后遗症。一方面,这些所谓的后遗症,都是轻微的; 另一方面,大多很快痊愈,短则持续一周,长则三四周。而真正遗留后遗症的极少。

2021年10月份,WHO当时召集专家讨论新冠后遗症,给出类似这样的定义:COVID-19 后遗症发生在有疑似或确诊 SARS CoV-2 感染史的个体中,通常是 COVID-19 出现症状后 3 个月,并且持续至少 2 个月,并且不能用其他诊断来解释。 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症状,通常会对日常功能产生影响。 症状可能是从 COVID-19 急性发作中初步恢复后新出现的症状,也可能从最初的疾病中持续存在。 症状也可能随时间波动或复发。

事实上,真正的新冠后遗症,在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时,确实有一定的后遗症存在。瑞典一项分析了在2022年2月份之前感染的50万感染人群的研究发现,2.0%的人遗留有后遗症(这里的后遗症定义为从确诊后28天内仍然有症状)。60万名英国社区人口进行调查的研究结果也类似,见:60万人数据揭示,新冠后遗症人群分两类:一类是疲惫,另一类是气促、胸闷(多为重症)

然而,到奥密克戎时代,由于大部分病人症状轻微,所谓的后遗症就极少极少了。而且研究发现,无症状感染人群没有后遗症。后遗症多出现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病人。更多的共识认为,产生后遗症大多源于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疾病本身对于人体器官或功能的损害,遗留下部分症状;二是治疗过程中所使用药物的副作用,产生一些后续的症状。而就当前的奥密克戎感染来说,一般症状比较轻,绝大多数只是感染上呼吸道(类似流感),极少累及肺部,因此一般不会遗留什么后遗症。

由于,奥密克戎相对比较温和,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甚至很多感染者都不需要用药治疗,因此也不会产生药源性后遗症。

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也认为:相比起初病毒,奥密克戎已经很温和。

二、超额死亡的忧虑

现在的奥密克戎致死率极低,相信很多老百姓都已明确。但是超额死亡的阴影仍然被很多人认知。有一些贩卖焦虑的媒体不断引用文献,“证实”超额死亡的可怕。

首先要承认的是,3年多的疫情,确实给全球带来了大量的死亡,包括超额死亡。然而,时过境迁,病毒已从阿尔法,到德尔塔,到现在的奥密克戎的第N代了。病毒对人类的影响早已不是最初的原始病毒了。同样超额死亡也是如此。

下图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每周统计的超额死亡图: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在德尔塔和去年底到今年初的奥密克戎BA.1流行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超额死亡。

此后保持十分平稳的状态,虽然与往年相比,没有出现夏季波谷现象(夏季一般流感,新冠都认为会少一些,因此,死亡人数会低),这可能与新冠,流感出现反季节流行相关。但是最近4周(秋冬季)按往年,应该处于波峰,然而实际死亡人数大大却低于预测。当然,仅仅4周,可能有偶然因素,也有可能与前期很多高龄老人已死亡有关。例如,在2018年冬季,同样出现过超额死亡过多的现象,当时并没有新冠。

当然,有人会说美国人都感染很多次了,早有免疫力了,见:美国94%人口感染过新冠病毒,感染+疫苗建立了免疫屏障,民众对新冠感染和重症风险很乐观。确实,与单独疫苗接种相比,感染+疫苗的双重作用获得的免疫肯定强于单独的疫苗的作用。但是,就重症和死亡而言,不管哪种疫苗的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只是预防感染方面,仅仅疫苗确实是差了点。

三、科学是解决新冠疫情的最根本动力

17日,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再度发声,他在一场医学论坛上公开承认,奥密克戎难以彻底消灭。

此前两天,张文宏教授已经就新20条作出解读,认为最终走出疫情还是靠科技,现在中国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相信中国是有能力来支撑整个抗疫。

实事求是,是我党我国的重要的思想理念,对待奥密克戎,既不能一刀切封控,也不能任意放开,应该在科学精准基础指导下逐步驯服新冠。

从亚洲多个国家的地区来看,大多数都是在2021年冬天或2022年春季奥密克戎时期破防的。在破防之初,几乎都看到了医疗的短期混乱局面,有些类似医疗挤兑现象,包括日本,中国香港等,导致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因此,在破防的初期都引发较多的脆弱群体的死亡。

因此,科学地组织与规划,针对重点的脆弱人群的重点防护(如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有效药物的供应),以及积极的重症医疗资源准备,必要的药物供应,以及针对大面积破防的演练等等,都是有必要的。最终实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总目标。

相信,回归2019年以前生活,指日可待!

参考资料:

https://www.cdc.gov/nchs/nvss/vsrr/covid19/excess_deaths.htm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2019-nCoV-Post_COVID-19_condition-Clinical_case_definition-2021.1

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201-9712(22)00612-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06526, encodeId=f3cf210652659, content=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b4158441810, createdName=小小点心盒, createdTime=Sun Dec 18 01:33:03 CST 2022, time=2022-12-18, status=1, ipAttribution=浙江省)]
    2022-12-18 小小点心盒 来自浙江省

    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BQ.1.*已占美国奥密克戎35%,最新二价加强针对最新亚变体作用微弱

美国疾控中心CDC注意到,奥密克戎BQ.1和BQ.1.1以相对快的速度在美国传播,目前已快速形成主流病毒。

Cell Discov:复旦大学利用非奥密克戎中和抗体构建广谱中和抗体

利用奥密克戎非中和抗体构建的双特异性抗体也能通过协同作用诱导刺突蛋白产生类似结构而达到广谱中和效果。

BQ.1.*已占美国奥密克戎44%,变体呈现百花齐放,但住院和死亡的负担极低

美国疾控中心CDC注意到,奥密克戎BQ.1和BQ.1.1以相对快的速度在美国传播,目前已快速形成主流病毒。

BQ.1.*已占美国奥密克戎27.1%,今年冬天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奥密克戎可能合并传播

美国疾控中心CDC注意到,奥密克戎BQ.1和BQ.1.1以相对快的速度在美国传播,目前已快速形成主流病毒。

BQ.1.*和XBB.*两种超级奥密克戎占住全球主角,BQ.1.1和XBB.3异军突起

在10月5日,梅斯预测奥密克戎XBB.1与BQ.1.1在今年秋冬占住主要变异株,见:BQ.1.1和XBB两种超级奥密克戎可能在全球秋冬季蔓延,目前XBB.1与BQ.1.1确实占住全球主要变异株。

biorxiv:最新奥密克戎变异株能够逃逸3针疫苗接种,还能够逃逸感染后的免疫

目前流行毒株的免疫逃逸显著增强,尤其是BQ.1.1和BA.2.75.2,不仅能够逃逸3剂疫苗接种,还能够逃逸BA.1或者BA.5感染后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