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进出口麻醉和精神药品应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准许证

2022-12-23 国家药监局网站 国家药监局网站 发表于安徽省

进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无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22日消息,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关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进出口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对外发布,公告明确的内容包括: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进出口准许证管理。进口、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当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进口准许证(附件1)、出口准许证(附件2)。进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无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

二、申请人在国家药监局网上办事大厅注册并实名认证后,按照《国家药监局关于启用药品业务应用系统的公告》(2019年第112号)网上申请进出口准许证,或可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网上申请进出口准许证。

三、国家药监局同步发放进出口电子准许证和纸质证件,电子证件和纸质证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申请人可进入国家药监局网上办事大厅“我的证照”栏目或登录“中国药监APP”,查看下载进出口电子准许证。

四、海关通过联网核查验核准许证电子证件,不再进行纸面签注。海关总署及时将进出口准许证使用情况,药品名称、包装规格和进出口数量、进出口日期等核销数据反馈国家药监局。

五、进口准许证有效期1年,可以跨自然年使用;出口准许证有效期不超过3个月,有效期时限不跨自然年。进出口准许证实行“一证一关”(仅能在证面载明的口岸办理通关验放手续),且只能在有效期内一次性使用。

六、医务人员为医疗需要携带少量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出入境的,应当持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发放的携带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证明(附件3)。海关凭携带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证明放行。

上述公告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实施前国家药监局核发的进口准许证在有效期内可继续使用。2001年12月31日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进出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药监安〔2001〕585号)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07185, encodeId=4594210e185f8, content=学习了,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034f6391748, createdName=ms7000000025362926, createdTime=Fri Dec 23 19:34:15 CST 2022, time=2022-12-23,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2-12-23 ms7000000025362926 来自陕西省

    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远离“甜蜜的诱惑” Science子刊:高糖饮食极可能诱发精神类疾病?

高糖饮食可能通过GLO1相关的代谢通路影响大脑对葡萄糖的摄取,造成微毛细血管损伤和大脑功能障碍,最终引起精神疾病。

氨磺必利的全病程治疗策略,精神病领域的多位专家联手打造!

精神分裂症是好发于青壮年群体的重性、致残性精神疾病,患者以思维、情感、认知、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为主要症状,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寿命,也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经济负担。

NeuroImage:MK-Curve提高了识别临床精神病高危患者白质改变的敏感性

该研究发现CHR患者的FA和MK较低,这与以前在精神病谱系中报道的dMRI发现一致。在MK曲线校正后,发现FA和MK异常广泛且重叠。

AJG: 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患者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更大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食管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梗阻、食物嵌顿及反流样症状等。

Biological Psychiatry:少时太焦虑,24岁精神病风险大

童年和青春期持续的高度焦虑可能是精神病的一个风险因素。持续的焦虑可能通过激活应激激素和无法消除炎症而与随后的精神病有关。这些结果有助于对精神病进行预防性干预的潜力,以早期焦虑为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