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上海将初步实现人人拥有健康账户

2019-02-13 高雅静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市卫生健康委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本市社区健康服务促进健康城市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上海将初步实现居民拥有一个健康账户,连接一个统一的智慧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每个家庭,居民在社区可享适宜、综合、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1.建立面向居民的健康账户。到2020年,初步实现居民人人拥有健康账户,居民利用健康账户可知晓自我健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市卫生健康委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本市社区健康服务促进健康城市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上海将初步实现居民拥有一个健康账户,连接一个统一的智慧平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每个家庭,居民在社区可享适宜、综合、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

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1.建立面向居民的健康账户。到2020年,初步实现居民人人拥有健康账户,居民利用健康账户可知晓自我健康状况,可获悉健康教育知识,可享有家庭医生指导,可连接各类健康服务资源,可获得智能提醒、过程管理、结果监测等健康智能服务。

2. 开展居民健康评估与全程健康管理。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向居民提供健康评估服务,优先覆盖签约居民,使接受评估的居民可在健康账户中查阅个人健康管理清单。

3. 强化对社区重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覆盖。依托社区各类健康服务机构,整合政府及市场各类资源,优先满足居民社区重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包括:加强社区慢性病管理服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妇幼健康服务、社区康复服务、社区中医药服务等,打造健康社区。

4.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于“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签约重点人群。

5. 加强社区诊疗服务。通过推进区域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建设、推进远程会诊网络建设、完善社区医疗急救网络等举措,提高居民在社区获得诊疗服务的同质化水平。

6. 加强功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依托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功能社区内设医疗机构,通过整合商业健康保险、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健康服务逐步延伸至功能社区。

加强社区健康老龄服务

1. 发展社区托养与居家照护服务。到2020年,全市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托养机构1000家;全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总量达到200家以上,提供“一站式”服务,统筹、链接各类社区为老服务资源。

2. 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建立整合型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做实与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签约服务全覆盖;继续实施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全面推广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

3. 构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的社区支持体系。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建立科学有效的老年认知障碍筛查标准和专业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培育认知障碍照护的社区专业服务组织。

4. 健全社区非正式照料体系。到2020年,全市建成2000个示范型睦邻点。

5. 加强社区适老环境建设。推进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和家庭的无障碍改造。

加强社区健康宣传教育

1. 建立多层次的健康宣传教育体系。通过“文化云”“教育网”等网络阵地,开展“健康修身”系列活动。联合高校、科普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发各类普及市民健康常识的读本、教材、微课。

2. 推动多渠道健康文化理念传播。开展“六宣联动”,通过电视、广播、移动端等新闻媒体,利用影视院线公益广告、公益播报等渠道,全面宣传社区健康知识与服务。

3. 加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推进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多元化、规范化发展;建立发展慢性病、多发病等社区专病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全民健康生活”行动;探索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积分奖励制度。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以上。

加强社区体育健身服务

1. 改善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到2020年,全市街镇中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覆盖率达到40%;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

2. 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倡导“社区主动健康”;推广“体医结合”;积极发展“体育+”,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等融合。

3. 促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到2020年,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体质达标率达到96%。

加强社区健康环境打造

1. 不断优化社区生活环境。持续深入开展整洁行动;加强卫生死角等的动态化、长效化管理;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2. 完善社区绿化生态环境。全市每年新建绿地1000公顷以上,绿道200公里以上,到2020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平方米以上,90%以上公园实现免费开放,80%以上公园实现延长开放。

3. 保障社区健康安全环境。到2020年,本市各街镇至少建成一家食品安全科普站,各区至少建成一家市级食品安全示范科普站;到2020年本市成人吸烟率不高于20%。

加强互联网+社区健康服务建设

1. 实现社区各类健康数据的汇集与融合。建立健康相关数据共享机制;探索社会化健康医疗数据信息互通,推动实现健康相关数据在卫生大数据中心的集聚与融合。

2. 建立面向居民的社区健康服务智慧平台。依托“上海健康云”,打造“健康服务+互联网”公益公共服务统一入口,使得居民便捷获得线上个性化精准的健康档案查询、健康咨询、预约转诊、家庭医生签约、疾病随访管理等服务。

3. 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社区健康服务中的应用。探索社区诊疗服务资源与“互联网+”的结合,建立线上与线下集合,家庭、社区、医院为一体的服务模式。

制订该意见的核心就是要促进各类健康服务资源在社区的融合、贯通与精确供给,强化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居民在社区获得各类健康服务的效率与效果,推动健康社区的建设,最终实现健康上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这十大医改创新举措,为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注入动力

作为全国医改“试验田”,上海的哪些举措推进了医改进程?1月23日,由上海卫生健康系统联合新闻媒体组织开展的第二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正式发布。经过近三个月的甄选,“推进‘放管服’改革,出台实施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打造上海健康服务品牌,建设一流的医学中心城市”等10条医改创新举措最终荣膺殊荣。“牵头‘长三角联盟’,筑起城市群健康‘六张网’”等20条医改创新举措荣获入围奖。2018年度“全国推进

上海新兴全面停产 血液制品市场封闭中前行

2019年2月11日,猪年开工第一天,大部分人或正待收拾春节的愉快心情以新年开工,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医药)却要直面资本市场的考验了——上海新兴医药公司(下简称上海新兴)“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艾滋病毒抗体阳性”事件将如何波至资本市场?好在,结果并不太坏。9点30分,中国医药以下跌3.55%的价格开盘,其后小幅走高,最后甚至以上涨0.55%收盘。中国医药表示影响不大这或是中国医药

上海加强药品采购使用管理:严禁返点返利,不得进行二次议价

新华社上海2月12日消息,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上海近日专门下发通知,严禁医疗机构要求企业返点、返利行为;医疗机构按照合同购销药品,不得进行“二次议价”。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使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上海严格对药品及采购发票进行审核,防止标外采购、违价采购或从非正规渠道采购药品。此外,对通过带量采购、谈判、定点生产等方式形成的采购价格,医院不得另行组织

上海已试点“顾客不用身份证登记,药房不能卖特殊管理药品”

顾客不使用身份证登记,药房不能出售特殊药品。1月22日,上海市禁毒办、市公安局和市市场监管局(市药品监管局),在上海市徐汇区汇丰大药房联合召开“上海市加强零售药房特殊管理药品监管试点工作总结暨部署推进现场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上海市禁毒条例》、《关于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法规规章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市第二类精神药品、含麻黄碱类复方制

上海门急诊量增加进入就诊高峰,专家:流感疫情平稳轻症居多

连续低温天气使上海进入就诊高峰。“近段时间来,就诊人群明显增多了,一名儿科医生一天要看60-100名患儿,时常要等晚上7-8点才结束看诊。”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急诊、儿内科主任医师卫敏江1月16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新华医院数据统计显示,自去年12月20日起,儿科门急诊就进入就诊高峰,日均门诊量增长32%,急诊日均量增长30%,今年1月15日达到入冬以来最高峰,儿科门急诊量达4675人

能自己坐电梯、开大门,机器人承包了上海这家医院的送药业务

“童童”机器人不知疲倦地穿梭在病区中,成为儿童患者们每天期盼的一道“风景线”。1月14日下午3时,记者从上海市儿童医院获悉,物流机器人员工“童童”1号、2号,是一对双胞胎。只要接到医生或护士的下单预约,“童童”1号和2号就能准确无误地将药物、器械等送达,甚至还能自己乘坐电梯、开大门。而该院也是上海首家启用智能物流机器人的医院,这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医院后勤建设中的应用实现历史性跨越。这一机器人产品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