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Rev Cancer:细胞微环境:强迫服从

2012-04-10 natureasia natureasia

3月29日,国际著名评论杂志Nature Reviews Cancer在线刊登了一篇评论“细胞微环境:强迫服从”(Microenvironment:Enforced compliance),文章中,作者针对无性繁殖肿瘤细胞早期的生长变化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Cheuk Leung和Joan Brugge已经发现,从一个抑制上皮细胞中排出一个突变细胞的过程在建立无性系产物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搞清促进早

3月29日,国际著名评论杂志Nature Reviews Cancer在线刊登了一篇评论“细胞微环境:强迫服从”(Microenvironment:Enforced compliance),文章中,作者针对无性繁殖肿瘤细胞早期的生长变化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Cheuk Leung和Joan Brugge已经发现,从一个抑制上皮细胞中排出一个突变细胞的过程在建立无性系产物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搞清促进早期无性繁殖肿瘤细胞生长的最初变化是开发出更有效的癌症疗法,以及预防癌症所必须的。

三维培养条件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对于肿瘤在一个上皮细胞环境中发育的了解。当MCF10A细胞——一种人类非转化乳腺上皮细胞系——在人工基底膜中生长时,它们形成了由围绕在一个中空管腔周围的外层极化上皮细胞构成的像腺泡一样的结构。利用一种可诱导的基因表达系统在一个腺泡中仅有的一个单细胞中表达致癌基因,作者发现,有效的致癌基因,例如MYC、myristolated AKT (myrAKT),以及来自人乳头状瘤病毒1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E7,都不会导致无性系产物,与当所有细胞在一个表达这些致癌基因的腺泡中时增生过多的生长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ERBB2——一种在30%乳腺癌中过度表达的受体酩氨酸激酶——的表达导致ERBB2表达细胞排出到管腔及其增生物中。一个类似的结果出现在主要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中,还有在三维培养中展示了细胞极性的一个卵巢细胞系中。有趣的是,细胞增殖的抑制并没有阻止ERBB2表达细胞的排出。

源自ERBB2的下游信号包含MAPK途径和PI3K途径,并且这些途径的抑制剂表明MAP2K1–ERK途径的激活被涉及到受ERBB2调节的排出。实际上,ERK转录控制目标ETS1同时也促进了细胞的排出。这种转录因子的表达驱使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同时MMP活性的抑制阻碍了被ERBB2——一种结构性激活的MAP2K1突变和ETS1——所驱动的细胞排出。重要的是,这同时防止了ERBB2表达细胞的增生,并且MMP14在单个细胞中的表达足以诱发细胞排出,而不是管腔中的增生。

作者注意到,在腺泡中环绕在单个ERBB2表达细胞周围的基膜被分解了,并且表达ERBB2的细胞具有与覆盖着人工基底膜的板材的受损黏附。此外,通过敲掉踝蛋白1的细胞阵列黏附的破坏使得细胞能够向管腔迁移。这些结果表明,上皮环境的破坏是促进携带着致癌突变的细胞产物的关键。为了对此进行支持,表达myrAKT的单个细胞实施的排出(利用MMP14的表达)导致了无性系产物。类似的结果在过度表达MYC的细胞中并不明显,这或许是由于一旦进入管腔,这些细胞展示了很高水平的细胞凋亡,表明在这一阶段,这种细胞凋亡的抑制是很重要的。此外,细胞—细胞通过p120连环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破坏使得单个myrAKT-或MYC-表达细胞在破坏腺泡上皮细胞的背景下增殖。

这些结果表明,当留在一个有结构的、完整的上皮细胞中时,具有前增生性致癌突变的细胞很可能要受到检查。然而,细胞脱离这一环境的运动,例如由于炎症或受伤产生的结果,对于增殖是被许可的。(生物谷 bioon.com)

doi:10.1038/nrc3240
PMC:
PMID:

Microenvironment: Enforced compliance

Nicola McCarthy

Understanding the initial changes that promote early, clonal tumour cell growth is essential bo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cancer treatments and for cancer prevention. Cheuk Leung and Joan Brugge have found that processes that enable the extrusion of a mutant cell from a constraining epithelium are important in establishing clonal outgrowth.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79172, encodeId=624918e91722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Sun Nov 18 03:45:00 CST 2012, time=2012-11-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2-11-18 liye789132251

相关资讯

JNCI:肥胖有利于降低吸烟者的肺癌发生风险

肥胖是很多肿瘤的危险因素,但肺癌似乎并不包括内。较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肥胖的标记物)和肺癌的发生风险成负相关。但这些研究都或多或少受到潜在的混杂因素影响,如吸烟等。于是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mith等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3月16日在线发表于JNCI。 这是一项前瞻性的研究,于在1995–1996年纳入了年龄在50-71岁间的448732名男性和女性。BMI根据研究对象基

JBC:发现核糖体蛋白L11与肿瘤抑制因子ARF有密切联系

p53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kDa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P53蛋白),当DNA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一旦p53基因发生突变,P53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目前已知人类癌症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失活。 在应答于致癌压力时,肿瘤抑制蛋白ARF激活了p53,然而核糖体蛋白L11是在应答核糖体压力时诱导p53。

Langmuir:纳米杨桃或可能够用于诊断癌症

每枚纳米杨桃大约长550nm,图片来自莱斯大学的Leo Vigderman和Eugene Zubarev。 形似杨桃的纳米棒(star-fruit-shaped nanorod),是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利用横截面为五叶型的金纳米线(gold nanowire)培养出来的,能够显著性地改善化学物检测技术。 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改善对有机分子---包括诸如癌症之类的疾病的生物标记物---的检测。来自美

Nature:两项研究揭示大部分抗癌药疗效取决于癌细胞基因组成

多数抗癌药疗效取决于癌细胞基因组成 日前,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多数抗癌药药效好坏取决于癌细胞的基因组成,如果进行针对性用药,提高药物敏感度,癌症疗法的疗效或可更上一个台阶。相关两份研究成果3月28日在线发表于《Nature》杂志上。 科学家在一次研究中发现,同癌症相关的基因在发生突变的时候,药物敏感性会随之发生变化。于是,科学家将遗传识别同药物测试紧密统一起来,并且建立了详实的资料库,从而能够

Cancer Cell:鉴定出混合性白血病的新药物靶标

混合性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aemia, MLL)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帕特森癌症研究所(Paterso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的一个研究小组鉴定出混合性白血病(MLL)的一种新的药物靶标,即酶LSD1。LSD1有助于控制某些致癌基因是被关闭还是被开

Nat. Cell Biol.:杨慕华研究组发现头颈癌扩散抑制因子

杨慕华研究团队,左起:临医所博士生杨文豪、杨慕华与研究助理蓝欣怡 台湾阳明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杨慕及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头颈癌临床医学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他们发现头颈癌局部侵犯的关键“Twist1”蛋白,并发现抑制“RAC1”蛋白可作为头颈癌治疗的新标的。相关研究成果3月1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 头颈癌包括口腔癌及咽喉癌,近年来在台湾发生率快速上升,成为国人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