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据告诉你,双十二不能多囤这些东西!

2019-12-13 Violet MedSci原创

用paper科学指导你少花钱(非广告纯干货)


亲,双十一剁手剁完了么?与“双十二”大战如何?除了购物车的数量减少以外,凌晨关屏的那一刻你是否心满意足的睡去?


图源:网络

以下进入了你的购物清单了么?

闪耀着诱人金属光泽的它?



能与骨头或肌肉合奏出动听悦耳声音的它?



还是冬日里给你温暖呵护的它?


(截图来源于某宝)

如果以上都不是,那么衣柜里是不是又会添几件成员?化妆台前是否又会多几份色彩斑斓?


图源:网络

说到这儿,请问上一份化妆品你用了多久?这份化妆品又拆封了多久?你是否考虑到使你面容精致的化妆品是一些生物的游乐园?

化妆品若使用不当会导致其污染,使微生物滋生,带来风险。下面我们来严谨科学地聊聊化妆品的使用、保存问题。(可直接跳转至文末看小贴士)


图源:网络

美国立法规定,“不要求化妆品在首次使用时完全不含微生物或在使用期间保持不含微生物”,“化妆品不要求无菌,但微生物污染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在欧盟消费品安全科学委员会(SCCP)指南中,化妆品分为两类:

(1)专门为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或用于眼部和粘膜的产品。

(2)其它产品。

在美国,也分为两类:眼部产品和非眼部产品。

欧盟指南规定,0.5g第一类化妆品的需氧微生物总活菌数应不高于102 菌落集成单位(CFU)/ml,并且不得检出潜在致病物种,如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0.1g第二类化妆品的需氧微生物总活菌数应不高于103 CFU/ml。SCCP指南还指出,化妆品中不允许出现大肠杆菌和其它肠杆菌科细菌。

化妆品中真的会检出这些细菌么?我们看一下学者们的数据(请做好心理准备)。


图源:网络

有研究者收集了被使用过的467样五类化妆品,包括口红、唇膏、眼线笔、睫毛膏和美妆蛋,分别通过多种琼脂进行微生物培养确定微生物含量。

他们发现约70%-90%使用的产品都被细菌污染,细菌种类也较多,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美妆蛋中观察到的肠杆菌科细菌、真菌的数量最多。

另一篇文章的研究者们已经从睫毛膏、眼线笔和粉饼中分离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另有文章结果显示,97.9%的参与者表示他们会在过期后使用化妆品,其中睫毛膏是最常提到的产品, 70.5%有过期的化妆品。收集的样本培养出来最常见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79%的产品)和铜绿假单胞菌(13%的产品)。

在上个世纪末、20世纪初,伊朗等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商店或市场上购买的化妆品有30%到100%受到污染,许多产品受到高度污染(1000 CFU/g)。


图源:网络

在国外,化妆品本身污染引起的感染也有报道。有研究已经确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结膜炎和脓疱病之间有联系。口红和唇彩已被确定为如赫尔曼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杆菌和肠杆菌属等病原菌的媒介。


化妆品受污染的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明白,化妆品可通过两种方式受到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或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使用化妆品会将产品暴露在皮肤上的共生菌群中,可能会产生污染。

为什么化妆品会有有效期呢?为了避免污染,制造商会在化妆品里添加防腐剂。所以化妆品的有效期取决于产品中配制的防腐剂能够防控污染的时间。

另一方面,大约6%的普通人群有化妆品相关的接触过敏,主要是由防腐剂或香料引起的。同一种防腐剂在同类产品中的浓度变化很大,这可能表明某些化妆品保存过度。

由于过敏的发生是剂量依赖性的,化妆品的过度保存可能导致过敏的发生率增加。化妆品的充分保存和防止对防腐剂产生过敏之间是一个矛盾的选择。

理想的化妆品防腐剂是无色、无味、水溶性、无毒、非过敏性的、无刺激性的、在宽pH范围内有效的,并且能够抑制广谱的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但是,目前没有一种防腐剂能够满足所有这些要求。


图源:网络

除防腐剂外,化妆品抵抗微生物污染的能力还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水活性、配方机制和螯合剂,香料和其他成分可能具有抗菌作用。简单理解,水活性越高,水分越多,越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所以高水活性的化妆品如面霜在使用中受到污染后,更支持微生物生长。

减少暴露在环境中的时间,也已经被证明可以减少各种产品的污染。

研究者还提到在口腔或眼睛周围使用时引入这些潜在的致病微生物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感染威胁。

分享化妆品、美容院、美容柜台上的化妆品测试员,也可能为污染和感染提供途径。美国一项针对3000个可共用的化妆品测试仪的研究表明,50%的产品受到细菌污染,10%受到真菌污染,5%的产品受到高度污染(眼部产品>5000 CFU/g,其他产品>10000 CFU/g)

所以某美食节目第三季推出自制中药口红后受到多人吐槽,这也可以理解了。


图源:网络

所以由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tips:

化妆工具保持干燥;
少用美妆蛋;
儿童或眼部的化妆品选择应格外慎重;
避免化妆品进入口腔、眼睛、伤口处等;
及时更换化妆品,不使用过期化妆品;
少分享使用、公用化妆品,减少专柜试用,使用个人专用化妆品;
使用化妆品前注意手卫生;
化妆品或化妆工具掉在地板等处不要使用或及时清洁;
不要将化妆品存放在盥洗室,减少暴露时间;
不要DIY化妆品;

最后,不用化妆品?


图源:网络

双十二少囤化妆品哦亲~


参考文献:
1.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18). Small Businesses & Homemade Cosmetics: FactSheet.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fda.gov/cosmetics/resources-industrycosmetics/small-businesses-homemade-cosmetics-fact-sheet [Accessed 8 Aug. 2019].
2. Giacomel, C., Dartora, G., Dienfethaeler, H. and Haas, S. (2013). Investigation on theuse of expired make-up and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of mascar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35(4), pp.375-380.
3. Lundov, M., Moesby, L., Zachariae, C. and Johansen, J. (2009). Contamination versus preservation of cosmetics: a review on legislation, usage, infections, and contact allergy.Contact Dermatitis, 60(2), pp.70-78.
4. Abdelaziz, A.A., Ashour, M.S.E., Hefni, H. and El-Tayeb, O.M. (1989).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Cosmetics and Personal Care Items in Egypt–Eye Shadows,Mascaras and Face Creams’,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14(1), pp.21-28.
5. Babalola, M. and Eze, M. (2015).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Potential Pathogens Associated with Selected Brands of Commercial Cosmetic Productsin Nigeria. British Microbiology Research Journal, 9(5), pp.1-17.
6. Goossens A, Beck M H, Haneke E, McFadden J P, Nolting S,Durupt G, Ries G. Adverse cutaneous reactions to cosmeticallergens. Contact Dermatitis 1999: 40: 112–113.
7. Fransway A F. The problem of preservation in the 1990s:I.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solution(s) of the industry, andthe current use of formaldehyde and formaldehyde-releasingbiocides. Am J Contact Dermat 1991: 2: 6–23.
8. Steinberg D C. Preservatives for Cosmetics, 2nd edition,Allured Publishing, Illinois, 2006.
9. Baird R M. Bacteriological contamination of products usedfor the skin care in babies. Int J Cosmet Sci 1984: 6: 85–90.
10. Brannan D K, Dille J C. Type of closure prevents microbialcontamination of cosmetics during consumer use.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0: 56: 1476–1479.
11.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 (SCCP). (2016). The SCCP Notes of Guidancefor the Testing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and Their Safety Evaluation, 9th ed.; EuropeanUnion: Brussels, Belgium; Volume SCCS/1564/15.
12. Tran T T, Hitchins A D. Microbial survey of shared-usecosmetic test kit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J Ind Microbiol1994: 13: 389–391.
13. Mislivec P B, Bandler R, Allen G. Incidence of fungi inshared-use cosmetic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J AOAC Int1993: 76: 430–436.
来源:梅斯医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