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03-21 放疗前沿 网络 发表于上海

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主要受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cm、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等因素影响,临床需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预防骨转移发生。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具体病机至今未明,与遗传、饮食、月经初潮年龄、生育年龄等诸多因素有关。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乳腺癌检出率越来越高,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目前乳腺癌的诊治虽有进步,但早期仍有20%~30%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或复发,晚期患者转移率高达70%。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会引发病理学骨折、骨痛、高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可加重病情,临床治疗难度增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高危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对预防骨转移发生、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活动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9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5.37±5.86)岁;体重43~76kg,平均体重(60.01±3.87)kg;病灶直径3~8cm,平均直径(5.84 ±0.98)cm;临床分期:I期68例,Ⅱ期106例,Ⅲ期22例:类型:导管癌35例,小叶癌161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诊断标准;②经病理确诊;③经手术治疗,术前无骨转移情况;④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近一年有外伤性骨折;②已出现脑部、内脏转移;③预计生存期<6 个月;④合并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⑥患者存在视听障碍或精神疾病。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通过门诊、电话等方法随访18个月,统计骨转移发生情况,转移部位包括颅骨、胸骨、肋骨、腰颈椎、骶骨、坐骨、上下肢骨等。骨转移判断标准:①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②出现骨痛、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异常升高;③CT、X线、MRI检查结果发现骨质破坏;④骨显像有放射性核素浓聚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观察指标

根据骨转移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统计2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病灶直径、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分析乳腺癌术后早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²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结果

 

随访18个月,19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8例发生骨转移,发生率为14.29%(28/196);转移部位:4例颅骨,8例胸部骨骼,9例脊柱椎体,5例盆骨,2例肢体。

 

乳腺癌术后早期骨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骨转移组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cm、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乳腺癌术后早期骨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cm、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是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见表2。

 

讨论

 

乳腺癌患者常伴有乳房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乳头溢液等表现,对于早期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通过乳腺癌根治术尽可能切除病变,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近些年,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肿瘤发展过程中易出现内脏、骨、软组织等远处转移,尤以骨转移最为常见,远处转移后将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影响治疗效果。骨转移后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钙、骨痛、病理性骨折等,增加患者痛苦,积极预防骨转移发生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乳腺癌骨转移具体的发生机制以及诱因并未完全清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引发,深入分析导致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对预防、治疗骨转移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8个月,19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8 例发生骨转移,发生率为14.29%,表明乳腺癌早期骨转移发生率较高。骨转移组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cm、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均高于未转移组;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cm、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是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cm、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分析其原因为:

①年龄>60岁。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免疫力降低,各项生理功能减退,甚至部分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发生后进展快速,而临床往往选择更加保守、温和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较低,易发生远处转移。

②临床分期为Ⅲ期。乳腺癌分期越高提示肿瘤侵袭范围越广,恶性程度越高,骨转移风险也随之升高。

③病灶直径>5cm。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直径越大其分期可能越晚,肿瘤浸润深度深,极易发生远处转移。

④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术中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根治术中的重要步骤,原发肿瘤越大,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骨转移风险越高,故患者预后更差。乳腺癌患者极易发生骨转移,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尽可能展开针对性治疗,积极预防骨转移发生。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主要受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cm、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等因素影响,临床需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预防骨转移发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Ethnopharmacol:加味阳和汤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癌症

确定加味阳和汤(JWYHD)的抗乳腺癌的作用,并从体内、体外和计算机模拟揭示潜在的作用机制。

ADC、PROTAC和DEL的未来

ADC在HER2/ν阳性细胞系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显示出显着的细胞毒性和肿瘤抑制作用。

European Radiology:乳腺背景增强在增强光谱乳腺钼靶(CESM)中有何重要临床意义?

多项研究表明,高乳腺密度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同时,高乳腺密度会增加CESM中实质性背景增强的概率。

乳腺肿瘤影像AI研究和应用现状

在乳腺癌NAC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方面,AI技术能够挖掘乳腺肿瘤影像的异质特征,可以早期预测患者NAC疗效,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在乳腺癌临床诊断和综合治疗中具有指导性作用。

European Radiology:乳腺癌DBT的人工智能筛查

现阶段,使用人工智能(AI)解释钼靶检查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无论是作为阅读放射科医生的决策支持工具还是作为独立的阅读者来说都是如此。

2023 SG-BCC来了!特选5项中国学者研究壁报!先睹为快!

2023 SG-BCC来了!特选5项中国学者研究壁报!了解早期乳腺癌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