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凌基于微生物群的首创活体生物治疗药物REBYOTA®(粪便微生物群,live-jslm)获得美国FDA批准

2022-12-05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辉凌的新型首创产品REBYOTA适用于预防18岁及以上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出现CDI复发

辉凌医药(Ferring Pharmaceuticals)今天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REBYOTA®(粪便微生物群,live-jslm)。REBYOTA®是一种基于微生物群的新型首创活体生物疗法,适用于预防18岁及以上复发性CDI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出现CDI复发。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Paul Feuerstadt M.D., F.A.C.G., A.G.A.F.表示:到目前为止,挣扎在艰难梭菌感染恶性循环中的患者只能选择有限的FDA批准疗法,导致他们长时间忍受着造成身心衰弱的症状,使得他们无法走出家门,甚至与直系亲属分离。

辉凌医药美国区总裁Brent Ragans表示:“REBYOTA是一种患者急需的新疗法,为每年成千上万的艰难梭菌复发感染者带来了希望。REBYOTA不仅有望影响患者和护理人员,同时也可能影响医疗系统。

FDA批准REBYOTA的依据是临床项目的结果,其中包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第3期PUNCH ™ CD3试验。在该试验中,患者经过抗生素标准护理治疗后,单剂量的REBYOTA在减少CDI复发方面的效果优于安慰剂。262名试验参与者接受了盲法治疗(n=177,REBYOTA;n=85,安慰剂),主要终点是治疗成功,定义为在完成研究治疗后八周内没有出现CDI腹泻。在REBYOTA治疗八周时,贝叶斯模型估计的治疗成功率为70.6%,而安慰剂组为57.5%,后验概率为99.1%,表明REBYOTA在减少标准护理抗生素治疗后复发性CDI方面优于安慰剂。1超过90%的治疗成功研究参与者在六个月内没有出现CDI复发。2

在该研究中,不良事件(AE)主要为轻度至中度,没有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与安慰剂相比,REBYOTA接受者的疗法相关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更高(55.6%,n=100/180,REBYOTA;44.8%,n=39/87,安慰剂),主要是由于轻度胃肠道事件的发生率较高。2

辉凌医药总裁Per Falk表示:我们相信这是利用人类微生物组的力量来解决重大未满足医疗需求的一个重大突破。这是美国FDA首次批准活体生物疗法,也是几十年来研究和临床开发的结晶。今天的公告不仅是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一个里程碑,而且代表了重要的一步,为利用我们对微生物组治疗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快速发展的洞察力来更好地理解、诊断、预防和治疗许多其他疾病带来了希望。

 

关于艰难梭菌感染(CDI)

CDI是影响全球民众的一种严重且可能致命的感染。艰难梭菌是一种可引起致残性症状的细菌,例如重度腹泻、发烧、胃压痛或疼痛、食欲丧失、恶心和结肠炎(一种结肠感染)。3CDI经常成为复发恶性循环的开始,给患者和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4,5据估计,高达35%的CDI病例在初次诊断后会复发,复发者发生进一步感染的风险显著升高。6,7,8,9据估计,首次复发后,高达65%的患者可能会再次复发。8,9抗生素——目前CDI疗法的护理标准——治疗这种疾病,但也可能是恶性复发循环的一个促成因素,给患有这种使人衰弱且可能致命疾病的患者带来沉重负担。3,10

关于REBYOTA

REBYOTA适用于预防18岁及以上艰难梭菌感染(CDI)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出现CDI复发。REBYOTA 是一种预包装的单剂量150mL微生物悬浮液,通过直肠给药。REBYOTA来自合格的捐赠者,并通过了一组可传播病原体测试。 

适应症

REBYOTA适用于预防18岁及以上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出现艰难梭菌感染复发。 

使用限制:

EBYOTA不适用于首次艰难梭菌感染。 

重要安全信息

  • 如果您对REBYOTA或其任何成分有严重过敏反应史,则不应接受REBYOTA治疗。
  • 您应该向医生报告怀疑是给药后发生的任何感染。
  • 在接受REBYOTA治疗之前,请与您的医生讨论给药后突发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 与您的医生讨论任何已知的食物过敏。
  • 最常见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胃痛(8.9%)、腹泻(7.2%)、腹胀(3.9%)、胀气(3.3%)和恶心(3.3%)。
  • 尚未在18岁以下患者中研究REBYOTA的效果。
  • 临床研究并未确定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的反应是否与年轻人不同

参考文献:  

  1. REBYOTA.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Parsippany, NJ: Ferring Pharmaceuticals Inc; 2022.(REBYOTA。处方信息。新泽西州帕西帕尼:辉凌医药;2022年。)
  2. Khanna, S, Assi, M, Lee, C,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BX2660 in PUNCH CD3, a Phase III,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ith a Bayesian primary analy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Drugs (2022). Available at: https://doi.org/10.1007/s40265-022-01797-x.(Khanna, S、Assi, M、Lee, C 等。RBX2660在PUNCH CD3中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一项采用贝叶斯初步分析的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药品》(2022年)。网址:https://doi.org/10.1007/s40265-022-01797-x。)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hat Is C. Diff? 17 Dec. 2018.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cdiff/what-is.html.(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何为艰难梭菌?2018年12月17日。网址:https://www.cdc.gov/cdiff/what-is.html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4 June 2020.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drugresistance/pdf/threats-report/clostridioides-difficile-508.pdf.(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20年6月24日。网址:https://www.cdc.gov/drugresistance/pdf/threats-report/clostridioides-difficile-508.pdf
  5. Feuerstadt P, et al. J Med Econ. 2020;23(6):603-609.(Feuerstadt P等。《医学经济学杂志》。2020;23(6):603-609。)
  6. Riddle DJ, Dubberke ER.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09;23(3):727-743.(Riddle DJ、Dubberke ER。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艰难梭菌感染。《北美感染性疾病临床》。2009;23(3):727-743。)
  7. Nelson WW, et al. Health car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costs of recurrent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in the elderly: a real-world claims analysis. J Manag Care Spec Pharm. 2021;27(7):828-838. doi: 10.18553/jmcp.2021.20395. Epub 2021 Mar 11.(Nelson WW等。老年人艰难梭菌反复感染的医疗卫生资源占用和成本:真实世界理赔分析。《管理式医疗和专科药房杂志》。2021;27(7):828-838。doi: 10.18553/jmcp.2021.20395。在线发表于2021年3月11日。)
  8. Kelly, CP. Can we identify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2;18(suppl 6):21–27.(Kelly, CP. 我们能否识别艰难梭菌反复感染高危患者?《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2012;18(suppl 6):21–27。)
  9. Smits WK, et al.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Nat Rev Dis Primers. 2016;2:16020. doi: 10.1038/nrdp.2016.20.(Smits WK等。艰难梭菌感染。《自然综述疾病引论》。2016;2:16020。doi: 10.1038/nrdp.2016.20。)
  10. Lessa FC, Mu Y, Bamberg WM, et al. Burde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 Engl J Med. 2015;372(9):825-834.(Lessa FC、Mu Y、Bamberg WM 等。美国艰难梭菌感染的负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5;372(9):825-83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辉凌呈报五项试验的完整数据,显示RBX2660对艰难梭菌反复感染的有效性一致而持久,且多项分析显示微生物组特性有积极转变

3期数据的新分析还显示,在治疗后后状况缓解的群体中,RBX2660可显著增加健康相关肠道菌,同时减少CDI病理相关肠道菌

辉凌将在IDWeek 2021上呈报基于微生物组的在研活体生物治疗药物RBX2660的获奖里程碑式研究

辉凌和Rebiotix将呈报的新数据显示,临床转归与微生物组恢复之间存在关联。同时将呈报3期PUNCH CD3试验中关于RBX2660对致死性抗菌素耐药基因和胆汁酸成分恢复效应的研究。

CP101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临床试验已取得积极结果

CP101在预防复发性CDI方面具有统计学上显著优势。

Nature:人类肠道的肠球菌或会促进艰难梭菌感染并增强其毒力!

这些研究数据表明,在艰难梭菌感染期间,肠球菌和艰难梭菌能通过代谢相互作用来支持艰难梭菌在肠道中的定植、致病和持久性。

辉凌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咨询委员会对RBX2660的赞成票

RBX2660是一种基于微生物群的在研活体生物疗法,旨在研究其在抗生素治疗后降低艰难梭菌感染复发方面的潜力

拓展阅读

【解读分享】2024 NHS 指南:抗生素预防介入放射学程序,(成人)(206)

指南旨在帮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选择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法。

Critical Care Medicin:基于抗生素治疗和血流动力学优 化的院前集束化治疗与降低脓毒 症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相关

基于抗生素治疗和血流动力学优化的院前集束化治疗与在mICU治疗的SS患者30天死 亡率降低有关。

脓毒症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引起的急性肾损伤

通过应用随机化的原则,作者解决了一个关于经验性抗生素使用的重要争议。通过上述注意事项,他们证明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吡肟相比,并不会增加AKI的风险。

J Pediatr :早产儿早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与不良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

出生第1周内早期和长期抗生素暴露与早产儿严重NEC、严重BPD和出生第1周后死亡相关。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和治疗

临床医生应根据可能的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预后。高度怀疑莱姆病性面瘫者在等待血清学检查结果时,临床医生应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否对接受派姆单抗的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有危害?

新辅助免疫治疗为治疗肿瘤带来了新治疗方式,该研究显示抗生素治疗导致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影响疗效。

2024 GMMMG 疑似或已证实的成人艰难梭菌感染管理 (189)

(GMMMG ,greater manchester medicines management group) 大曼彻斯特药品管理组 · 2024-02-27

2022 SHEA/IDSA/APIC实践建议:急诊医院艰难梭菌感染的预防策略(更新版)

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Society for Healthcare Epidemiology of America) · 2023-04-30

《中国成人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 2020-12-31

FDA 指导文件:艰难梭菌感染的开发治疗药物、减少复发和预防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2022-10-27

2022 日本指南:艰难梭菌感染的管理

日本化疗学会(JSC,Japanese Society of Chemotherapy) · 2022-05-23

2022 ASTCT指南:造血细胞移植受者艰难梭菌感染的管理

美国移植与细胞治疗学会(ASTCT,American Society for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ular Therapy) · 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