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息”变?碰到息肉不要慌,这7种息肉一篇说清楚了!

2023-05-04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各种息肉如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中,部分患者看到“息肉”就认为是癌症前兆,那么到底哪些息肉是良性病变,哪些是癌前病变呢?

随着各种医疗技术日益普及,各种息肉如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中,部分患者看到“息肉”就认为是癌症前兆,那么到底哪些息肉是良性病变,哪些是癌前病变呢?

 

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发生于结肠黏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病变,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为肠道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好发于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人群,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息肉体积大或位置低时可出现便血、脱垂或肠道刺激症状。

 

肠息肉按病理特征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以及管状-绒毛状腺瘤),幼年性息肉和息肉癌变等。

 

肠息肉大多是良性病变,但也存在恶性变可能性,如腺瘤性息肉。

 

研究发现,大约95%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发展而来,结直肠癌前病变包括腺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及息肉病(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腺瘤性息肉病)。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指出,遗传性结直肠癌与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密切相关,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UTYH基因相关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等。

 

指南筛查推荐指出:

 

  • 典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中的高危人群从10~11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每1~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轻型高危人群应从18~20岁开始,每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 MUTYH基因相关息肉病和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诊断年龄提前10岁;

     

  • 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从18~20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 幼年性息肉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从1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突出于胃黏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病变,胃息肉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胃息肉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存在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胃息肉患者大肠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建议胃息肉患者应行肠镜检查!

 

胃息肉按病理分型可将胃息肉分为胃底腺、增生性、炎性及腺瘤性4种。

 

胃息肉虽一般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息肉也有恶变的可能,如胃腺瘤性息肉就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为6%~47%。

 

胃增生性息肉是胃黏膜及腺颈细胞受损导致的黏膜细胞增生隆起,好发于溃疡周边、吻合口及贲门,与Hp感染相关性胃炎关系较为密切;炎性息肉为胃息肉中Hp感染率较高的一种息肉,与Hp感染呈正相关,临床上可采用Hp根除治疗以抑制炎性息肉进展,根除Hp不仅可使炎性息肉减小甚至消退,息肉数量上也会有所下降。

 

胃底腺息肉以广基半球形息肉样增生多见,好发于胃底与胃体。不过,与正常思维相悖的是,研究表明胃底腺息肉可能与Hp感染呈负相关,且Hp根除治疗后,胃底腺息肉的发生风险呈大幅度增加!

 

胆囊息肉

我们通常讲的胆囊息肉, 实际上是指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健康人群超声普查发病率约3%~7%,多数PLG为非肿瘤病变,病变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慢性炎症、全身脂质代谢和胆囊的局部炎症刺激等均会引发PLG。

 

PLG包括胆固醇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瘤等,最常见的PLG是胆固醇息肉, 占46%~70%,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潜在的癌前病变。

 

有研究发现,胆囊息肉与大肠息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男性中胆囊息肉与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呈正相关,因此认为胆囊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直径≥5 mm的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一般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适应证为: (1) 病灶直径>10mm; (2) 年龄>50 岁; (3) 无蒂性或单发病灶; (4) 短期内病灶增大趋势明显; (5) 位于胆囊颈部; (6) 合并胆囊结石。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产科常见疾病,育龄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约10%为体检时超声检查偶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以异常子宫出血、不孕、阴道流液及腹痛为主要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可能通过机械性阻塞、子宫内膜炎症反应、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导致不孕。

 

流行病学数据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呈升高趋势,<30岁、绝经前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分别为0.9%、5.8%及11.8%,这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因此,子宫内膜息肉被称为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另外,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使子宫内膜息肉发病风险增加3倍,其他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肪因子失衡、慢性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协同促进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

 

此外,相关研究还发现使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为26%~60%,约增加2~4倍!

 

因此,宫内膜息肉的病理分型可分为非功能性息肉(即普通息肉)、功能性息肉、子宫腺肌瘤样息肉、他莫昔芬相关息肉、绝经后息肉以及为混合性息肉等。当然,临床上还经常遇到宫腔镜检查表现为息肉,而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息肉的情况,常见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发生生理性改变,即假性息肉。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为1.41%~15.38%,恶变的高危因素有:绝经后出血症状、年龄>60岁、伴有代谢综合征、应用他莫昔芬、息肉直径>1 cm等。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同人群及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息肉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 对于息肉直径<1 cm,且无症状、未婚或未育的年轻患者,可期待治疗;

     

  •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以后壁息肉、子宫一输卵管交界息肉切除术后妊娠率提升最高;

     

  • 对于存在子宫内膜增生或恶变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术中应注意对可疑增生或恶变的病灶进行定位切除;

     

  • 对于无生育需求、伴有月经过多或贫血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息肉切除的同时切除部分或全部内膜。

 

当然,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并不是“一切永益”,切除后的复发率为25%~43.6%,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35岁、肥胖、多发息肉(息肉数量≥2个)、息肉直径≥2 cm、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因此,针对不同人群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需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症状、促进生育、减少复发、预防恶变。

 

其他息肉

其他息肉如膀胱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且大部分为良性病变,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排尿次数增多、排尿不畅、无痛性肉眼血尿以及局部压迫症状如膀胱酸困不适、局部疼痛以及局部钝痛等症状。目前,对膀胱息肉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

 

声带息肉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也是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之一。声带息肉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多见于声带边缘前中1/3交界处,主要由用声不当或用声过度引起,其他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刺激性致病因子感染等也可引起。声带息肉经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手术切除是该病最佳的治疗方法。

 

鼻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鼻腔内赘生良性组织的一种疾病,是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临床表现为经常鼻塞、嗅觉下降、闭塞性鼻音、流脓涕等。鼻息肉无法自愈,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严重者可通过微创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陈万青,李霓,兰平,陈宏达,杜灵彬,孙凤,黎国威,何晓生,王乐,李子一,朱陈,卢明,曹毛毛,孙殿钦,何思怡,李贺,杨卓煜.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中国肿瘤,2021,30(01):1-28.

2.孔娜,缪应雷,何利平等.大肠息肉癌变的影响因素[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04):53-61.

3.李薇薇,王玉龙,丁倩男,姚刘旭,李玉红.大肠息肉和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050-2054.

4.张益宇,方向明.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23,40(04):284-286.

5.舒开凤,糜春,刘微微,尹修文.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02):286-289.

6.李琰,南琼,陈紫红,谢欣媛,张雅涵.胆囊疾病与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23,21(03):244-248.

7.李非,王悦华.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再讨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02):84-86.

8.田文艳,张慧英,薛凤霞.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29-33.

9.涂朝,傅蓉.膀胱息肉的症状与治疗[J].保健文汇,2020,(23):41.DOI:10.3969/j.issn.1671-5217.2020.23.041.

10.孙立保.视频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3,28(1):封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30559, encodeId=103c21305593e, content=谢谢老师!受益匪浅,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10822/49b92230fe0b414e886689ea9c0df933/abf2c31b5e0b4bd68df353f71887d9ef.jpg, createdBy=4a922829378, createdName=郭晓如, createdTime=Sat May 06 17:56:58 CST 2023, time=2023-05-06, status=1, ipAttribution=山西省)]
    2023-05-06 郭晓如 来自山西省

    谢谢老师!受益匪浅

    0

相关资讯

AJG: 种族/民族和出生地是美国多民族人群胃癌前病变-胃肠化生的危险因素

癌症,是一个在现今社会出现率极高的词汇,也是一个影响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谐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人都“谈癌色变”。其实癌症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

NEJM:对于HIV患者,比主动监测更有效,可将肛门癌进展率减半的操作是......

N Engl J Med:治疗肛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以预防肛门癌

萎缩、肠化、肺结节、肝硬化...这些“癌前病变”不可怕!牢记这些方法,能逆转!

萎缩、肠化、肺结节、肝硬化...这些“癌前病变”干预方法。

J Drugs Dermatol:1%替尼布林软膏可作为光化性角化病的一种新疗法

光化性角化病(AK)是一种癌前病变,当前治疗往往受限于严重的局部反应和/或复杂治疗。替尼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强效抗增殖合成剂,可抑制管蛋白聚合和Src激酶信号,目前正在开发其作为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一种方便

Nat Commun:肝细胞多倍体化诱导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发生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中最主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所有肝癌病例的90%,其特征为患者的存活率低。

Eur J Epidemiol:与食管癌风险升高密切相关的的食管病变

有食管炎症和除Barrett食管之外的其他化生异常的患者发生胃食管癌的风险均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