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医疗体制 让医生与尊严一起归位

2017-04-03 佚名 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

由于成为一个合格医生需要花费长期的学习培训,医生职业需要承担对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风险,所以医生收入理应高于社会平均收入。

一、掌握资源的混乱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混乱

在权力、金钱和学术这三个资源中,合理的社会分工让不同的职业掌握不同的资源优势。

政府官员拥有权力,但在金钱和学术上不具有优势;商人享有金钱,但不能控制权力和学术;学者掌握学术资源,但却没有权利和金钱的优厚待遇。与官员和商人相比,学者无钱无势,但却享有更多的社会尊重和人格尊严。三种社会角色在资源优势上的相对分隔,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在两种或三种资源上同时享有优势地位,这样每一种分工便得以享有自己的职业尊严。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这种社会分工和资源的合理分隔却边界模糊,甚至消失了。在权力、金钱和学术这三个资源中,学术成了获取金钱和权力的敲门砖,金钱成为赢得权力和学位的铺路石,权力成为通吃金钱和学位的百乐门。

政府官员不仅掌握权力,还想发财和享有高级学位和学术职称;商人不仅要发财,还想在官场上混上一官半职,在学术界混上专家学者的职称;学者对学术不那么热心了,却热衷于获得行政级别和赚钱。这样一来,官员不像官员,商人不像商人,学者不像学者,大家都成了珍稀动物四不像。结果使得任何一种职业都失去了应有的尊严,都无法得到大家的尊重。

二、医生功能的混乱导致了医生尊严的丧失

在历史上和任何国家都受人尊重的医生职业,在今天的社会里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尊重,原因也与这种角色的混乱和掌握资源的混乱有关。

医生应当依靠提供的专业服务来获得体面的收入。由于成为一个合格医生需要花费长期的学习培训,医生职业需要承担对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风险,所以医生收入理应高于社会平均收入。

由于病人对于专业知识和信息的缺乏,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利影响,使得医生在相当程度上掌握着病人生命健康的生杀大权,掌握着使用医疗资源的权力,包括药品的处方权,检查、治疗、手术的推荐权和决定权。但是,医生的这种权力不应成为收入的来源。权力和金钱这两种资源的分隔,既是维护病人权益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医生职业尊严的重要前提。

医药分家、医检分家、医材分家,都是指将医生对这些资源使用的权力与医生个人收入之间的切割。医生的收入应当来自专业知识、专业服务、专业技能,而不应该靠卖药、耗材、检查来获得收入。

医生是一种专业化很高的职业,不是行政官僚,与行政权力之间应当保持距离,但是我们现在的医生离开行政权力太近了。

事业单位的待遇把医生推向了准职业官僚,享受着准政府官员的退休待遇;医生职称更像是行政级别,而不是专业职称;公立医疗机构管理者享受着政府官员的行政级别。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方式,更像是一个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医生在获得这些行政待遇的同时,丧失了自己的专业自主权和职业独立性。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是在体制下习惯了的许多医生十分纠结的地方:既想获得独立自由权,又不愿意放弃行政待遇的好处。

医生应当更接近学者,主要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生存发展。但是,我们的医生培养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有质量的医生临床培训体系。在行政权力指挥下,通过发表大量毫无意义、弄虚作假的论文,作为考核医生和晋级提升的指挥棒,浪费了医生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耽误了病人得到具有临床真本领的医生。

三、合理的定价和人才流动机制帮助医生与尊严一起归位

医生必须获得合理和体面的收入,这不应来自政府行政权力、不应来自医生手中的权力,而应来自医生自己提供的专业服务。只有这样,医生才能获得应有的职业尊严,才会得到病人和社会的尊重。建立一个合理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是保证医生合理收入的重要前提,而一个合理的医疗人才流动机制和医生自由执业体制是形成医生合理收入的重要前提。

一些地方试图通过行政力量,来测算和制定医生收入的标准,这种努力往往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医生收入是否合理,人才市场的流动最能发出准确信号。当优秀人才不愿意学医,当医学院毕业生不愿意行医,当医生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去接班,医生的收入一定严重低于合理标准。

为了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合理医疗体制,医生的职业本身首先需要归位,这样医生的职业尊严才会一起归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胡大一教授首谈“高铁事件”:医疗体制、急救系统亟待改善!

10月29日中午,长城会-美国华裔心脏学会午宴会在国家会议中心309室举行。胡大一教授在午宴会上首次分享了他在高铁上救助突发心梗患者的感想。他说,大家都以“见义勇为”来描述,但实际上他只是尽到医生的责任。他更多反思的是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很多问题。 轻康复,埋隐患 这名患者两次置入冠脉支架,术后未接受任何康复治疗,同时具有肥胖的危险因素。2013年自行停用所有药物,这次在高铁上突发心梗是

从医生收入到医疗大环境,看中美差距

导 语:如果一篇文章,既让医生骂,又让患者骂,那么它写的一定是非常真实,客观的东西,请您认真阅读完 。上个月有个中国小孩在美国治疗胳膊脱臼耗时四小时且花费万元的文章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尤其是中国医疗圈,如同久旱逢甘霖,压抑已久的憋屈得到了路人正义来伸张。笔者作为资深医生,同样是倍感欣慰。但是,冷静下来一想,这不科学吧!中美医疗体制差异太大,仅仅这样粗暴对比很客观吗?带着无数疑问,笔者连日以来一直

于莺:体制内外,初心未改

导语:以前在协和医院做医生的时候,如果有病人介绍自己说是什么的CEO,于莺就会觉得挺好笑的。现在她也顶着CEO的头衔一年多了,依然觉得这个头衔挺好笑。 如今,“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作为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的CEO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八九点到诊所,先处理一些工作邮件和财务审批预算等,然后分批找人谈话,找其它一些机构谈谈有没有合作可能,自己还会去参加一些论坛,做些演讲。每周二要出门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