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例:388期:腹痛、发热及大量黑便

2022-10-03 放射沙龙 国际医学期刊

胃肠道巨细胞病毒感染表现的症状不一,主要取决于受感染的部位。大肠及小肠感染时,巨细胞病毒一般表现发热、腹痛、腹泻、体重减轻、食欲减退、血性腹泻,偶有穿孔。

病例资料

患者,男,49岁,因持续性腹痛被送至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患者有因患特发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后来四次肾移植失败而依赖血液透析的病史。目前,所有的免疫抑制治疗已经停止5年了。

患者因醒了后严重腹痛,不伴恶心、呕吐及腹泻而就诊于外院。影像学考虑肠缺血,因此紧急行剖腹探查,见大体正常的小肠,无明显导致其腹痛的原因。

转院过程中,患者出现全腹部触痛、但无腹膜炎的症状;可闻及肠鸣音。直肠检查见棕色粪便但无黑便。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白细胞32250/mm3,血红蛋白9.0g/dL,红细胞压积28.6%,艰难梭状芽胞杆菌聚合酶链反应及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查为阴性。CT见回肠袢增厚(图A)。血、尿及大便培养均已做,并因可疑腹内感染而开始应用广谱抗生素。不过,患者开始出现全天发热,高达39.0℃;并出现大量黑色大便、需红细胞输注近一周。

诊断性检查做了食道、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全结肠未见血染,末端回肠未见活动性出血。单气囊小肠镜见空肠中段粘膜扇贝状,伴重度溃疡及质脆(图B)。

根据以上信息请大家讨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什么?

答案

揭晓

诊断结果:巨细胞病毒性小肠炎

【讨论】

空肠溃疡处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染色阳性,苏木素-伊红染色中可见特征性“枭眼”样表现(图C)。开始对患者应用更昔洛韦,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红细胞压积稳定、不必再依赖输注红细胞,全天发热得以缓解。最终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小肠炎。

胃肠道巨细胞病毒感染表现的症状不一,主要取决于受感染的部位。大肠及小肠感染时,巨细胞病毒一般表现发热、腹痛、腹泻、体重减轻、食欲减退、血性腹泻,偶有穿孔。典型的情况下,90%的胃肠道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于移植后100天内。

活检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为侵袭性病变。血清学对于侵袭性病变来说相对不敏感,在孤立性胃肠道病变中常为阴性,且不是诊断所必需。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根据宿主及受累器官而定,更昔洛韦为一线药物。治疗的时常一般包括2~3周的诱导期(高强度的更昔洛韦)、后加维持剂量(低剂量,且一般过渡为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

首诊时,对于类似这位并未主动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能会让我们将巨细胞病毒从鉴别诊断中排除。不过,该例病例强有力的提醒内科医生,在曾有服用免疫抑制剂病史的患者,哪怕是患者已经停药极长时间,也不要放松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警惕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rit Care:发热和体温过低是脓毒症患者的表现且与外界温度有关

脓毒症患者表现出体温过低或发热反应。低体温是否是一种适应不良反应,正如低温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所表明的那样,还是在较冷的环境条件下代谢储备有限的患者的适应性反应,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文读懂小儿化脓性胸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患者,男性,8个月,广东人,因发热、咳嗽7天,气促2天于1月2日入院。

NEJM:犬咬嗜二氧化碳菌感染-病例报道

犬咬嗜二氧化碳菌是健康的猫和狗口腔菌群的组成成分,可以通过动物叮咬传播给人类。这种细菌会在有脾切除史的患者中引起特别严重的感染。

Eur J Cancer:一半多的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的患者会经历发热!

发热是与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Intensive Care Med:ICU中积极控制体温的降温效果更好

目前尚不清楚以系统预防和治疗发热为目标的方案是否能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实现比常规护理更低的平均体温。随机评价积极控制体温与常规体温管理试验的目的是确认这种方案的可行性,以期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

Int J Lab Hematol: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病诊断中的意义

HLH-2004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病(HLH)诊断指南中列出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的阈值具有较低的特异性。本研究旨在评价入院SF在HLH诊断程序中的作用,并为发热的HLH疑似队列找到一个合适的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