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成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2021-10-1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心脏骤停时全身组织器官发生严重缺血、缺氧, 炎症因子释放,产生各种代谢产物,自主循环恢复 (ROSC))后发生再 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紊乱或障碍,称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PCAS)。

心脏骤停时全身组织器官发生严重缺血、缺氧, 炎症因子释放,产生各种代谢产物,自主循环恢复 ROSC))后发生再 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紊乱或障碍,称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PCAS)。

在我国,心脏骤停发生率约 40. 7 /10 万,总体复苏成功率只有 4.0%PCAS 与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在 OSC 后进行积极干预可以明显改善 PCAS 患者的生存率及神经功能预后。

PCAS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PCAS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由心脏骤停原发病 因、缺血损伤及再灌注后并发症等多因素共同参与, 具体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患者发病前的基础 器官功能水平、心脏骤停的病因,以及缺血后无灌注时间等。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 PCAS 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PCAS 的集束化治疗

尽管心脏骤停的病因不同,但心脏骤停及复苏过程中的缺血、缺氧和再灌注均可对多个器官造成损伤,不同器官系统的损伤程度差异可能很大。因此,有效的复苏后治疗包括鉴别及治疗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评估及减轻多器官系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必须个体化。

集束化治疗已成为改善 PCAS 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2021年《成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国急诊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为指南)推荐PCAS 治疗重点在于逆转 PCAS 的病理生理表现,应进行 及时适当的集束化管理。应尽早、全面地对患者进行监护,并在监测的生命指标指导下进行治疗。

心脏骤停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昏迷。将近一半的昏迷患者在进行早期血运重建后可出院,且其中大部分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指南推荐如果怀疑 OHCA 患者心脏骤停的原因为心源性,且心电图提示 ST 段抬高,在排除禁忌证后,必须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

ROSC 后出现低血压的患者病死率较高,且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相反,如果平均动脉压维持 在较高水平则生存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指南推荐心肺复苏后治疗中需要避免并立 即纠正低血压( 收缩压低于 90 mm Hg,平均动脉压 低于 65 mm Hg) ,目标平均动脉压 65 80 mm Hg为宜,可根据具体病情有所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可 作为心脏骤停后患者的一线血管收缩剂。

在药物治疗后仍持续 休克的患者中,需要考虑使用机械循环支持技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 曾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指南推荐在心肺复苏和药物治疗后仍持续 休克的患者,需要考虑使用体外机械循环支持。

心脏骤停后患者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与预后 的关系不明确。心脏骤停后过度通气可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静脉回流减少,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及大脑 灌注不佳。指南推荐心肺复苏后治疗中 PaCO2 需要维 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范围,维持 SaO2 不低于 94% 即可,并且需要考虑温度校正。

心脏骤停后患者减轻继 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指南推荐: 心肺复苏后治疗中应积极评估中 枢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并采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联合保护措施。对于心脏骤停后 OSC 仍然昏迷的患者 需进行 TTM。在 TTM 中可选择并维持 32 36 ℃ 中的某一恒定温度。在达到目标温度后温度管理需 至少维持 24 h。复温时,复温速度维持 0. 25 ℃ /h 直至正常体温。并在复温后继续控制核心体温在 37.5 ℃以下至少持续 72 h,避免体温反弹。不建议在院前常规快速静脉注入冰盐水对ROSC 患者进行降温。另外,心脏骤停后可考虑使用抗惊厥药 物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此外,应激性高血糖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常见。心脏骤停患者早期高血糖与不良神经功能预后和死亡具有相关性。指南推荐对于心脏骤停后 OSC 患者,应激 性高血糖的血糖控制目标范围的获益尚不明确。

总之,深入认识 PCAS,并对其进行集束化的管 理,对于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目 前临床医师对 PCAS 的认识还十分有限,国际上相 关指南仍留存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还有待开展更多 高质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去探索和评估,以期未来 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原始出处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学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 成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国急诊专家共识组. 成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国急诊专家共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年41卷7期, 578-587页, ISTIC PKU CSCD CA, 202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32161, encodeId=02af1432161c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b9e9124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9124, encryptionId=f9b9e9124a8, topicName=综合征)],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zhouqu_8, createdTime=Fri Oct 15 01:32:30 CST 2021, time=2021-10-15, status=1, ip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