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流行风险升高!半年发病上百例,死亡一例,石家庄“宠物狗”政策惹争议

2022-07-30 梅斯头条 MedSci原创

石家庄宠物狗政策惹争议,Science疫苗研究结果遭到质疑

黑热病流行风险增高,石家庄发布“三年禁养家犬、捕杀流浪犬”惹争议

近日,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发布相关文件要求:为预防和控制黑热病的发生和流行,从今年8月1日起,全区禁止养犬3年;对家养犬进行集中检测,阴性的通过寄养、买卖等方式处置,阳性的捕杀处置,同时全面捕杀流浪犬。

图片

一时间,网上又是一番热烈争论,除了关于“要不要一刀切把家养犬全都处理掉”外,网友们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惑:

黑热病是什么病?

和狗有什么关系?

近期怎么搞出那么大的动静?

新冠还未消停,这种疾病又风起云涌,它会出现大范围流行吗?

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黑热病。

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感染,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它是仅次于疟疾的全球第二大致死性寄生虫病,每年有5万-9万新发病例,如未及时治疗,超过95%的患者在发病期1-2年内会因并发症而死亡

感染了黑热病,患者会有长期不规则发热、乏力、盗汗、肝脾肿大、贫血、免疫力降低等症状,主要病变发生在内脏。此外,还可出现面部、手、足以及腹部皮肤的色素沉着。

病人和受感染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其通过传播媒介白蛉( 是一种与蚊子类似,但只有蚊子三份之一大小的昆虫,浑身长满细毛)叮咬而传播。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狗是黑热病的主要动物宿主和重要传染源。

图片
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或者动物宿主)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咬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
图片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石家庄市会发布这样一个文件来如此对待家养犬和流浪狗了。因为按照目前的状况,黑热病很可能会造成小范围的流行!

黑热病在我国历史已久,建国后的最初十年,患病人数每年都有数十万之多,后来经过大规模防治,仅中西部残存少量散发病例。但最近几年来,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回升,并呈现逐步扩散的趋势。

图片

中国近十年发病人数(梅斯自制)

2015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在黑热病流行的6个省(山西、河北、河南、四川、陕西、甘肃)建立了媒介白蛉和宿主感染情况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媒介白蛉分布广泛、密度较高,犬的感染率也较高,这表明黑热病潜在传播风险极高。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共发病134例,2月死亡1例;2020年、2021年发病数均超200例,其中2020年死亡1例。

事实上,石家庄井陉矿区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石家庄市矿区发布”6月21日曾发布:石家庄市历史上曾是黑热病流行地区,1962年以后全市几十年无病例报告。但自2019年以来,井陉县累计报告病例17例,井陉矿区今年3月也发现1例,临近鹿泉等地也有发现,疫情呈散发扩大态势,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这就是石家庄井陉矿区政府面对黑热病时会发布如此雷厉风行的政策的原因。

尽管争议还在,但7月28日上午,井陉矿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晚已接到通知,“禁养家犬这个事取消了”。

那么,禁养家犬对黑热病的防控是否合理有效呢?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黑热病在我国属于较为罕见的疾病,在无法准确溯源的情况下直接禁止家养犬并不合理。常荣山认为,就算是针对更常见且对公共安全危害更大的狂犬病,政府也并没有出台禁止养犬的相关政策。

常荣山认为,出台相应政策,不能超越传染病防治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因防止黑热病传播而禁养家犬不可取。

黑热病防治科研进展缓慢,

尚无疫苗可接种预防

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害怕黑热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目前没有预防黑热病的疫苗和药物,即使感染了黑热病之后,治疗方式也只是葡萄糖酸锑钠等少数药物和一些对症治疗,倘若存在并发症,预后效果并不好。

其实,早在多年前,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就发表了一篇有关黑热病疫苗的重磅研究Vaccination withLeishmania Hemoglobin Receptor–Encoding DNA Protects Against Visceral Leishmaniasis。

 

图片

该研究指出,黑热病目前的治疗费用昂贵,少数治疗药物毒性高,容易产生耐药性,缺乏疫苗。研究者Guha等人发现,可以利用利什曼原虫对血红素的依赖从而制造出一种针对这种寄生虫疾病的有效疫苗。

血红素对利什曼原虫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该寄生虫无法合成这种基于铁的分子。因此,利什曼原虫会从其宿主的血液中吸取血红蛋白并从中提取血红素。

随后,研究人员又发现,如果阻断宿主的血红蛋白受体——一种叫做HbR的分子,利什曼原虫就无法从宿主体内摄取血红素,便可阻止这种寄生虫感染和造成伤害的能力。因此,血红蛋白受体(HbR)是黑热病最有希望的候选疫苗。

探明了机制之后,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针对HbR的疫苗,并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几乎得到了完全的保护并在接触该寄生虫后不会得病。

图片

此外,HbR-DNA免疫刺激了保护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如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下调促进疾病的细胞因子,如IL-10和IL-4。HbR-DNA疫苗接种还通过产生多功能CD4和CD8 T细胞来诱导保护反应。

图片

 

这些结果指出,HbR疫苗接种可成为一种保护机体不被利什曼原虫感染的新型武器。

然而,遗憾的是,不知道什么缘故,时至今日HbR-DNA疫苗也没能研制成功,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利什曼原虫与血红素”之间的机制是否正确,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这项研究的正确性和导向性,这无疑又为黑热病的防治蒙上了阴影。

我国黑热病形势严峻,

各地防控策略和措施落实进度不一

 

在这种疫苗和药物停滞不前的背景下,我国黑热病防控面临着巨大挑战。

据今年4月份发表在《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21世纪以来,随着养犬之风盛行,媒介白蛉种群密度增高、分布范围扩大,在缺少有效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我国黑热病疫情不断出现反复,局部地区疫情回升甚至暴发。

图片

 

尽管当前我国黑热病防控和监测已纳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管理,但由于各地公共卫生治理重点内容的差异,对黑热病防控和监测工作的推进较缓慢,防控经费落实难度大,亟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系统规划,落实重点防控与监测策略,系统开展必要的干预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行区犬只数量庞大并存在大量流浪犬,部分地区犬只的感染率高达32%~64%。病犬活动范围广、筛查难度大,在黑热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荒漠地带黑热病的野生动物传染源尚待进一步证实。

因此,在传染源管控难以有效开展的情况下,黑热病的防治成果很难巩固。

另外,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退耕还林、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流行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一些地方的白蛉种群密度快速上升,分布范围扩大,这使黑热病的流行风险大大增加。

图片

据黑热病潜在风险调查结果显示:山西阳泉地区中华白蛉种群密度在7月份达到高峰,人诱法捕获中华白蛉高达103只/(人·h)。

山西省在历史上无白蛉分布的部分区(县)也发现了中华白蛉。尽管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对家栖型或近家栖型白蛉的防制有效,但在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其传播媒介野栖型中华白蛉主要栖息于野外洞穴,黄昏时飞入村庄,吸血后再飞回野外;室内墙面杀虫剂喷洒措施收效甚微,这也是近年来黑热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8月份即将到来,黑热病的高发期也在这个阶段,要想避免它的大范围流行,只禁养家犬、捕杀流浪狗可能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或许真正考验我们智慧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Vaccination with Leishmania Hemoglobin Receptor–Encoding DNA Protects Against Visceral Leishmaniasis
[2]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n China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60530, encodeId=b1301260530d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ed65e476b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政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7476, encryptionId=1ed65e476b8, topicName=政策)],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22359, createdName=bioon3, createdTime=Sun Jul 31 12:42:35 CST 2022, time=2022-07-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07-31 bioo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