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生吴生华:上班前吃一桶泡面,曾一天诊治224名患者

2020-04-08 佚名 中国青年网

“我们俩夫妻上班的时候,经常是十岁的女儿照顾两岁的儿子,习惯就好了。”从武汉回来后,吴生华聊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和还在护理一线工作的妻子。

“我们俩夫妻上班的时候,经常是十岁的女儿照顾两岁的儿子,习惯就好了。”从武汉回来后,吴生华聊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和还在护理一线工作的妻子。

吴生华是广东省南雄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医生。2月8日深夜,接到出发去武汉的通知后,吴生华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次日一大早就踏上驰援武汉的征程。“早晨6点出的门,小孩还在睡觉,太太也在单位的隔离病房支援。”吴生华在方舱医院的办公室里工作。受访者供图

初到武汉

东西湖方舱医院是当时武汉最大规模的方舱医院之一,也是吴生华在武汉坚守了一个多月的阵地。

“我所在的治疗组负责方舱医院里床位最多的A区,平日里诊治的患者数量也最多。”回想起在方舱医院的点滴,吴生华感慨万分。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武汉曾经创造过一天诊治224名患者的记录。

“去之前就知道病人很多,但没想到这么多。”吴生华说,在方舱医院里的第一个星期,他最头疼的就是病历文书的书写工作。

收治新冠患者时,医生要着重采集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既往病史,以及跟踪血常规、核酸检测、胸部CT等检查结果。这是医生平日里的常规操作,但是如此庞大数量的患者,吴生华还是第一次遇见。“头一个星期简直是在混乱中度过的。”

一周左右时间,吴生华和战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将开医嘱、写病历、跟踪检查结果等工作内容细分到每个治疗组,将繁杂的工作细化到个人,操作立马就流畅了起来。”

“来方舱医院半个月后,我才知道信心树在哪里。”吴生华笑着说,“平时上班太忙了,满门子心思都是病人,根本没时间去了解方舱医院的内部设置。”

当提及当时网上热传的“医护人员穿纸尿裤上班”时,吴生华哈哈大笑。“那东西我穿了两次,实在是不习惯,之后就没有再穿过了。”

“上班前只吃一桶泡面,不喝水,咬着牙熬一熬,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吴生华说出了他的处理办法。“只是经常出汗,汗水一蒸发,护目镜就模糊了,视野看不清,干扰工作。”吴生华在方舱医院里的“信心树”前。受访者供图

吴生华在方舱医院里的“信心树”前。受访者供图

诊治之外

许多轻症的新冠患者在住进方舱医院时,已经在社区、酒店等地隔离过一段时间,甚至有些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不久又复阳。“除了日常的诊治外,他们更需要心理辅导。”

37岁的患者罗女士刚住进方舱医院时,就已经在当地的酒店隔离了半个月。“罗女士的发热、咳嗽症状不明显,但总是胸闷,刚来的时候心率达到了160次/分钟。”时隔一个多月,吴生华还清晰记得这名患者入院时的情况。“了解了罗女士的情况后,第一印象就是她太焦虑了。”

“干嘛这么紧张?”

“能不紧张吗?现在整个武汉都是这样,我都害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别这么担心。你看我们从千里之外过来,就是为了大家。我们有信心,你也要有信心。”

之后的每天,吴生华都会挤出时间跟罗女士聊天,时而聊聊疫情形势,时而谈谈子女教育,甚至跟她请教起了武汉的风土人情。

“虽然我没有见过你的脸,但是我认识你,你是来自韶关的吴医生。”出院那天,罗女士还特地要求跟吴生华合影留念,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正如吴生华的女儿写给他的信中说的那样,“在爸爸心中,病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2月底收治了一名62岁的患者,刚入院就死活不肯吃东西。”想起这位患者,吴生华眉头纠紧。

“治疗又没用,把我关在这里干什么,我想回家。”

在与患者的聊天中,吴生华得知她的老伴因为新冠肺炎在一周前去世了。“老人家倔得很,生活了一辈子,肯定是不舍得老伴儿。”

上报指挥所,派遣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了解老人家的问题,吴生华丝毫不敢耽搁,立即采取了干预措施。

“老人家在3月5日出院了,当时远远地看着她出院时脸上若隐若现的伤感,我还是有些担心她,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吴生华叹了口气。罗女士(左一)出院前与吴生华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千里温情

方舱医院的医生是6小时一班,层层防护的医生们往往只能出舱后才可以用餐。“如果是早上8点上班,下午2点才能出舱。回到酒店后,要差不多4点才可以吃午饭,饭菜搁在房间门口,都凉透了。”

据吴生华回忆,为了避免去酒店厨房热饭菜时造成交叉感染,他和战友们下班后大部分时间都会选择吃冷饭冷菜。“将就着吃点就可以,有很多人在岗位上连饭都吃不上呢。”

“后来有许多热心的市民捐款捐物,捐了很多吃的给我们。东西都多到吃不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吃过冷饭菜了。”吴生华笑着说。

吴生华还记得有一次刚回到酒店,队长就让他赶紧拿一个盒饭给门外的货车司机。原来有一名潮汕司机给广东支援队运来了一车潮汕橘子,刚把橘子从车上卸下来。

“当时师傅正在车上吃泡面,不肯收盒饭。他还说吃过后要赶着去服务区休息,已经一夜没合眼了。”在与司机的交谈中,吴生华才得知橘子是前一天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这位师傅单枪匹马,开了一夜的车,把橘子送到了武汉。

“一千多公里啊,他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跑了这么远,为了给我们送一车橘子。”

这样爱心人士还有很多,这也让吴生华更加坚定信念,“当时,我就想一定要竭尽全力,争取早日战胜疫情,不能辜负他们的嘱托”。

期待回家

吴生华与妻子因医学结缘,两人都在南雄市人民医院工作。早在1月,夫妻俩就商量好一起报名参加一线抗疫。“太太2月1日就开始在我们医院的感染科隔离病区支援,我去武汉的时候,她还在上班。”

“太太给我的支持太大了。在武汉期间,全靠她照顾家里,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谈起自己的爱人,吴生华脸上洋溢着的温柔都快挤出水来,幸福满满。

“基本上每天都会跟她视频,各自分享一下上班时的趣事。不过聊得最多的,还是我的两个孩子。”

最让吴生华感动的,是他十岁的女儿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我要快点长大,我也(要)做医生,让病人早日康复……”

“实在没想到女儿的梦想竟然是当医生。”吴生华既激动,又感动。“我的父亲、哥哥、侄子都是医生,一家人聚在一起都可以开一家医院了。”吴生华开玩笑,脸上满满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女儿很懂事,电话里总是跟我说会照顾好弟弟,让我在武汉放心,也要注意安全。前阵子医院的工会代表去家里慰问时,两岁的儿子还知道给客人倒茶,当时太太都很诧异。”

3月20日,在武汉奋战了一个多月后,吴生华跟随驰援武汉医疗队,回到广东韶关接受医学隔离。“看到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再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40多天的夜以继日,吴生华道出了心中最开心的事情。

“遗憾的是没有好好地看看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没有吃到武汉最出名的热干面,也没能去武汉大学的珞珈山看看樱花。下次来武汉,我要拖家带口过来,尝遍武汉美食,逛遍武汉美景。还要告诉我的两个孩子,他们的爸爸曾经就在这座英雄城市大战新冠。”

4月4日,吴生华解除医学隔离回家。“隔离期间,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尽快回家,拥抱爱人和孩子,我很想他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48634, encodeId=e1c21e48634c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92c56890e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援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6890, encryptionId=a92c56890e8, topicName=援鄂)],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d1e736174254, createdName=日月, createdTime=Sun Jan 17 14:41:36 CST 2021, time=2021-01-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1-01-17 日月

相关资讯

北京市年龄较小患者均属在家庭确诊病例中被传染

1月31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本市出现的婴幼儿等年龄比较小的案例都与家庭中有确诊案例有关,年龄较小患者是在家庭中被传染。北京卫健委强调家庭中如有确诊病例后,其他家庭成员居家要格外注意,密切接触者要落实14天居家隔离,与家人接触双方戴口罩并有适当空间,相对安全距离是1.5米至2米。单独居住者每天要有2-3次通风,让新鲜空气流通,同时勤洗手,佩戴口罩,如果出现发

医护日记:看到患者从手都抬不起来到即将出院,无比欣慰

【编者按】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梁珀铭在武汉金银潭医院。 今天,由上海援鄂医疗队

Clinica Chimica Acta: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Th17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和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常被用作炎症标志物。然而,他们在RA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我们研究了RA中AFR/CAR与自身抗体和Th17细胞浓度的关系。

Diabetologia: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分析

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显著降低和糖尿病患者的长期不良后果相关。应对多种风险因素,而不是专注于某一种生活方式因素,也许是减少全球2型糖尿病负担的根本。

浙大一院39例确诊患者好转率56.4%,预计下周5例出院

澎湃新闻 2月1日从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9名确诊病人中,有22例病情明显好转,好转率达56.4%,预计下周可能有5名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可以出院。 浙大一院专家、党委书记梁廷波在发布会上介绍,浙大一院之江院区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床位800-1000张,收治重症病人床位60-100张。不同梯队的医护人员队伍已经组建成功,疫区医

Clinica Chimica Acta:lncRNA可作2型糖尿病患者为诊断标志物?

为了筛选与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GCKR)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我们分析了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对照组中的差异表达。并验证lncRNA与GCKR的相关性,评估其作为T2DM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