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衰老个体中特异性、高频率和功能性mtDNA突变广泛存在

2023-02-05 测序中国 测序中国 发表于安徽省

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mtDNA靶向测序方案scSTAMP,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超过50%的细胞携带至少一种mtDNA突变。

已有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tDNA)突变的发生率比核DNA高得多。由于整个mtDNA基因组约95%是编码区,mtDNA突变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细胞活性改变甚至导致疾病。除了众所周知的线粒体疾病,例如神经源性衰弱伴共济失调和色素性视网膜炎(NARP),mtDNA突变也可能导致与年龄相关的复杂疾病,如2型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多种癌症。

大多数报道的与人类疾病相关mtDNA突变是异质性的,这意味着突变体和野生型mtDNA在细胞或组织中共存,因此必须在单细胞水平上量化mtDNA突变及其相关的致病效应,以了解mtDNA突变的真实分布。单细胞测序可在相关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大多数现有的单细胞mtDNA测序方法使用昂贵的商业试剂盒进行单细胞mtDNA扩增和下一代测序(NGS)文库制备。此外,虽然单细胞测序可以帮助识别 mtDNA突变以进行谱系追踪,但不能揭示整体单细胞mtDNA突变负荷。这就提出了对单细胞mtDNA具有成本效益和靶向测序方法的需求。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顾正龙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具有成本效益的人类mtDNA靶向测序方法,称为单细胞多重探针靶向扩增测序(scSTAMP),用于评估细胞群体样本中的mtDNA突变。研究结果表明scSTAMP在检测mtDNA单核苷酸突变时具有高靶率和高敏感性。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之间的mtDNA突变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并且可能是组织或生物体水平线粒体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发表PNAS上,文章题为“High-frequency and functional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 at the single-cell level”。

文章发表在PNAS上

scSTAMP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靶向测序方法,可用于评估大块细胞群体样本中的mtDNA含量和突变。scSTAMP使用46对单链寡核苷酸探针,通过延伸-连接(EL)反应捕获整个人类mtDNA基因组,然后对其产物进行PCR扩增、文库纯化和大规模测序。为了扩展scSTAMP进行单细胞线粒体基因组的评估,研究团队在EL捕获反应前加入了PCR扩增步骤,以产生足够的mtDNA分子用于靶标捕获。整个mtDNA基因组在一次反应中直接从单细胞裂解物扩增为两个重叠的片段,得到的扩增子经scSTAMP处理生成测序文库(图1)。

图1:scSTAMP和验证的实验工作流程。

研究团队对来自一名76岁健康女性的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单细胞水平普遍存在mtDNA的高频致病性突变,超过50%的细胞携带至少一种mtDNA突变,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超过20%,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平均携带这种突变分别为0.658和0.712。

研究人员在B淋巴细胞的416个mtDNA位点上,鉴定出473个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超过20%的突变,在单核细胞的439个位点鉴定出505个类似突变(图2)。此外,突变数量与细胞中位覆盖深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在所有位点中,转化突变位点分别为97.37%和96.83%。G>A和T>C是两种主要的突变类型。

图2:单细胞mtDNA突变很普遍。

研究数据显示,mtDNA蛋白质编码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在蛋白质编码基因中,包括271个位点的312个B淋巴细胞突变(65.1%)和264个位点的328个单核细胞突变(60.1%)(图3)。第二常见的突变类型是rRNA/ TRNA编码基因:rRNA编码基因突变在B淋巴细胞中有84个(20.2%)。总的来说,mtDNA蛋白质编码和TRNA/RRNA编码突变位点占所有识别位点的90%以上。虽然D-loop在人群中被认为是高度可变的,但在B淋巴细胞中,研究团队仅在19个位点(4.6%)观察到20个突变;在单核细胞中,仅在14个位点(3.2%)观察到23个突变。

图3:单细胞mtDNA突变在功能上很重要。

综上所述,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mtDNA靶向测序方案scSTAMP,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超过50%的细胞携带至少一种mtDNA突变。令人惊讶的是,在两个细胞群中,超过20%的突变具有超过90%的VAF。该研究在单细胞水平上系统地评估了mtDNA突变的模式和动态,不仅为线粒体遗传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揭示了衰老细胞中特异性、高频率和功能性mtDNA突变广泛存在,提示潜在致病的mtDNA突变有可能促进细胞及个体的衰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13156, encodeId=273a2113156e9, content=受益匪浅,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01204/049b07eb9838407a9de80d92834eede1/04596ea802e342bfaba196f9604cb91c.jpg, createdBy=11325430649, createdName=ms3000001340106445, createdTime=Sun Feb 05 18:43:43 CST 2023, time=2023-02-05, status=1, ipAttribution=四川省)]
    2023-02-05 ms3000001340106445 来自四川省

    受益匪浅

    0

相关资讯

Cell:新型单细胞测序技术帮助分析乳腺癌的肿瘤侵袭模式

导管原位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 是一种早期乳腺癌,它可能转化成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由于乳腺导管中的癌细胞数目很少和不同肿瘤克隆之间的异质性,研究人员很难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组进化过程进行了解。

单细胞测序技术“遍地开花” 精准医疗“如虎添翼”

基因测序在体外诊断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单细胞测序技术自2009年问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科研领域。2015年以来,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术的出现,彻底降低了单细胞测序的成本门槛。自此,单细胞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