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走路变慢,是衰老信号!

2019-10-16 卢芳 中国循环杂志

近日,一项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表明,45岁时走路变慢,就提示这个人变老了。“一个人45岁时走路变慢,与身体多器官系统老化加速和脑容量变小、皮质变薄有关。”研究者介绍说。研究显示,走路慢与肺、牙齿、免疫系统变老都有关,最让人凉凉的是,走慢了,大脑和脸蛋也变老,也就是说认知变差,脸显老。此外研究者还发现,45岁时走路慢不慢,3岁时就能判断。3岁时智商、理解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差的人,通常在45岁时走

近日,一项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表明,45岁时走路变慢,就提示这个人变老了。

“一个人45岁时走路变慢,与身体多器官系统老化加速和脑容量变小、皮质变薄有关。”研究者介绍说。

研究显示,走路慢与肺、牙齿、免疫系统变老都有关,最让人凉凉的是,走慢了,大脑和脸蛋也变老,也就是说认知变差,脸显老。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45岁时走路慢不慢,3岁时就能判断。3岁时智商、理解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差的人,通常在45岁时走路变慢。

研究者指出,步走速度不仅是衰老的指标,也是终生大脑健康的指标。

这项研究发表在JAMA子刊,述评专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StephanieStudensk指出,这项研究表明40多岁人群中,有一部分比同龄人老得快,并提示,影响3岁儿童的一些未知因素也会影响40多岁时的认知功能。

她指出,应该从神经组织、连接、神经递质、受体和微病理病变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大脑在整个生命过程的变化。或者大脑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到大脑结构、大脑认知及步行速度方面。

这项研究数据来自新西兰但尼丁研究,共对1972年4月~1973年3月出生的1037人进行了分析,其中男性占51.6%。受试者在45岁时的平均正常步走速度为1.30m/s,边走路边数数时平均速度为1.16m/s,最快步走速度平均1.99m/s。

来源:[1] Rasmussen LJH, et al.Association of neurocognitive and physical function with gait speed in midlife. JAMA Netw Open 2019; 2(10): e1913123.

[2] Walking Speed at Early Ages Tied to Cognitive Health. Medpagetoda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73195, encodeId=08bf16e31952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c0a926556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走路#</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2655, encryptionId=8c0a926556e, topicName=走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54d126929591, createdName=cqlidoudou, createdTime=Tue May 12 11:22:00 CST 2020, time=2020-05-1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0-05-12 cqlidoudou

相关资讯

人工智能助力医疗健康,应用前景十分值得期待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疗行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先进技术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流程效率。人工智能已经跨越了医学方面的许多核心领域,从诊断到健康治疗,再到智能设备。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有力辅助和支撑。正如我国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曾经指出的那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大显身手;其成果会不断涌现,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这位已去世的研究者,有20多项研究被质疑有重大问题!

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1997年已去世的Hans Eysenck,他发表过的20多篇论文是“不安全的(unsafe)”。其实多年来,他的研究一直都受到质疑,因为很多研究的发现听上去就让人难以置信,例如,“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可以显着降低癌症死亡风险。Hans Eysenck近期发表的这份调查报告是由Hans Eysenck的前单位组织开展,报告指出[1]:早在20世纪80年

“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真的适合你吗?

NancyL. Schoenborn博士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老年科医生,在她执医的这些年中,她开始对“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有了更多的辩证性思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心路历程……1、“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真的百利无一害?在我参加初级保健医师培训期间,癌症预防筛查的重要性就已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中。“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多年的执医经验告诉我

中美团体健康管理发展条件比较

与团险发达地区如美国相比,中国的团险相关健康业务仍没有触及医疗服务的核心。从Optum Health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美国的团体健康管理的特征是资源衔接、主攻产生最高费用的疾病和人群、以及基于大量连续有效的数据来做健康管理。而中国却不具备这些条件。中美市场在团体健康管理的发展条件上的差异主要有六个方面。首先,对于国外的团险公司来说,连贯有效的数据是执行健康管理模块的基础,从这些数据中,保险公司筛选出

1.73亿人有精神疾病 小心身体的报警信号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大约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相关专家指出:失眠、焦虑、性格改变等都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据悉,为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我市有医院专门成立心理护理学组,让每个病患入院时接受心理痛苦评估后接受一定的心理治疗,让健康的心理利于病情的恢复。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医

《精神病学》:年轻时收入下降将影响大脑健康!

近日,世界知名科学文刊《精神病学》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年轻时经历过收入下降25%以及25%以上的人,在中年时期更容易出现精神问题。这项研究结果是由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得出的,研究人员在1990年到2020年长达20年的长期深入研究中,对3287位初始年龄为23岁到35岁之间的志愿者进行了跟踪调查。这项试验的志愿者们,每隔3年或者5年就会反馈一次自己家庭的税前年收入。在这3287,名志愿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