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赵允/周金秋发现哺乳动物染色体结构具有高度的弹性,染色体区域的重组可以兼容

2023-01-27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占据的离散空间,称为染色体区域。染色体区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性仍然难以捉摸。

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占据的离散空间,称为染色体区域。染色体区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性仍然难以捉摸。

2023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允及周金秋共同通讯在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题为“Chromosome territory reorganization through artificial chromosome fusion is compatible with cell fate determination and mouse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通过人工染色体融合进行染色体区域重组,与细胞命运决定和小鼠发育兼容。该研究在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haESCs)中融合了15号和17号染色体,导致同源染色体的区域发生明显变化,但对haESCs的基因表达、多能性和配子功能影响不大。

核型工程的haESCs成功地用于生成杂合(2n = 39)和纯合(2n = 38)小鼠模型。含有融合染色体的小鼠是可育的,它们的代表性组织和器官没有表现出表型异常,表明未受损害的发育。这些结果表明,哺乳动物染色体结构具有高度的弹性,在细胞分化和小鼠发育过程中,染色体区域的重组可以很容易地兼容。

图片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负责将遗传物质从父母传给后代。在天然真核生物物种中发现的染色体数量从1到数千不等。在大多数真核细胞中,染色体在细胞周期的间期以染色质的形式出现,在有丝分裂阶段以线状“棒”的形式出现。一条染色体要想在几代人之间稳定有效地发挥作用,它必须有一个着丝粒和两个端粒。着丝粒是染色体上组装着丝粒的特定位点,着丝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负责微管附着和精确的染色体分离,而端粒是染色体的物理末端,保护染色体不被降解。
 
染色体在细胞核中似乎不是随机分布的,也不是相互混合的。相反,每条染色体在间期核中占据一个不同的空间体积,称为染色体区域。此外,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特定染色体的区域可能不同。因此,相邻染色体的近端定位也可能是有意义的,例如,调节染色质活性。但是,是什么决定了染色体的范围以及它是如何调节基因组功能的尚不清楚。
 
图片
染色体融合小鼠的生成过程(图源自Cell Discovery 
 
生活在西欧和北非的自然进化的家鼠Mus musculus homeus的染色体数范围为2n = 40至2n = 22。它们的一些染色体是亚中心的,即由于两条端中心染色体的融合,着丝粒位于每条染色体的中间,这在实验室小鼠中很常见。此外,麂鹿通过染色体易位、衔接融合和臂间倒位进化出相当多样化的核型。最近,有意的人工染色体工程已经成功地产生了单染色体的酿酒酵母和庞氏裂糖酵母菌株,它们的整体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生长与自然进化的菌株一样稳健。这些证据表明,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具有高度的弹性,染色体区域可能是基因组的自组织表示,或者仅仅是由染色质位点和/或核内几何约束之间的内在相互作用驱动的随机染色质碰撞的表现。
 
该研究表明通过人工染色体融合进行染色体区域重组,与细胞命运决定和小鼠发育兼容。该研究在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haESCs)中融合了15号和17号染色体,导致同源染色体的区域发生明显变化,但对haESCs的基因表达、多能性和配子功能影响不大。
 
核型工程的haESCs成功地用于生成杂合(2n = 39)和纯合(2n = 38)小鼠模型。含有融合染色体的小鼠是可育的,它们的代表性组织和器官没有表现出表型异常,表明未受损害的发育。这些结果表明,哺乳动物染色体结构具有高度的弹性,在细胞分化和小鼠发育过程中,染色体区域的重组可以很容易地兼容。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2-00511-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男性短寿竟是因为Y染色体正在丢失!

最新重磅研究首次证明,Y染色体丢失是导致男性短寿的重要原因。

Nat Commun:女性比男性容易心脏病发作?或许是因为XX染色体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造成女性死亡的一大原因,但女性患冠心病的时间平均比男性晚10年。多年来,科学家将这种长达十年的疾病发展迟缓,归因于性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很多证据表明,雌激素和黄体酮等激素保护心脏,但科学家对基因成分(X染色体)对心脏的影响知之甚少。

Cell Research:李劲松研究组构建染色体融合小鼠模型、模拟染色体演化过程

该研究报道了基于类精子干细胞介导半克隆技术,通过CRISPR/Cas9靶向染色体重复序列,实现小鼠染色体融合改造,建立全新的稳定传递的染色体改造纯和小鼠品系,揭示了染色体融合的机制。

生男生女可选择?改变精子速度或可影响后代性别

近日,发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来自日本广岛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改变精子速度影响后代性别的新方法。

J Natl Cancer Inst:Y染色体低表达易患癌!研究发现Y染色体极度低表达与男性癌症发生率升高2.66倍有关

近日,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的Alejandro Cáceres和Juan R González等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基因的极度低表达(EDY)与男性癌症发生率升高相关。

PNAS:“阳康”为何又“复阳”?麻省理工研究表明或因病毒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

SARS-CoV-2 RNA可以被逆转录并整合到感染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表达为将病毒与细胞序列融合的嵌合转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