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高热,已用“大奥利能”10天治疗无效,我为什么主张停用抗生素?

2022-12-03 呼吸科的故事 呼吸科的故事 发表于安徽省

对于发热性疾病,要求我们的医生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同时要细致观察患者整体状态和病情演变,善于从细微之处抓住要点,从而找到答案。

有一天,科里年轻医生小高对我说:“沈老师,A科有一个复杂病例,我上次会诊过,但现在还在发热已有10天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每次,年轻医生有困难都会想到我,而我又是个喜欢挑战困难的人,于是我欣然接受了。

来到A科,先和主管医生了解情况,这位58岁的男性患者先是去的泌尿外科,因为1年余前患者因“左侧输尿管结石伴积水和感染”至我院,经尿道左侧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术后积水减少,感染也得到控制,腰痛明显好转。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腰痛,遂于当地医院查腹部CT提示:双J管脱落,遂于2022-10上旬再次行左侧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术后患者腰痛无好转,并有持续加重倾向,遂考虑支架位置偏高,于2022-11上旬再次至当地医院行左侧金属双J管调整术,术后患者腰痛仍未见好转,于是转到我院。经过泌尿外科的一番处理,患者的症状已有明显改善。

后来因为患者呃逆症状明显转来了A科。患者在 2020年初诊断为食管癌晚期,先进行了化疗,化疗结束后于2020.6中旬行食管癌切除术。2020.8因发现淋巴结转移行局部放疗(具体不详)。2021.8因肿瘤进展,口服安罗替尼10mg QD联合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2周期,后自行停药。1周前出现上腹痛,伴有呃逆,影响睡眠。

入院前几天在泌尿外科还有没有发热,可是一转到A科就开始发热,而且是每天发热,通常体温高达39度。改用了美罗培南治疗效果不理想,后来又加用了利奈唑胺;因为痰培养显示白色念球菌,后来又加用了氟康唑(商品名大扶康),可是体温还是没退,于是又加上奥司他韦。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以及流感病毒,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了。但是病人仍在发热,不得不再次请我科会诊,协助诊治。

针对发热,我通常会区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感染性发热更常见也是首先考虑的。对于感染性发热的病例,我习惯问两个问题:第一感染病灶在哪里?第二感染的病原体是什么?我非常反感那种什么样都用,从细菌到真菌到病毒,啥都用的这样医嘱只能说明管床的医生对于感染性疾病两眼一摸黑,啥也不懂。

那么,患者感染病灶在哪里呢?

主管医生考虑会不会在肺部?理由是入院后3次肺部CT检查有明显变化,左侧胸水增多,胸水常规里中性粒细胞为主(有核细胞数4500/ul,中性粒细胞85%)。但是肺部影像的变化具有戏剧性,入院12天做了三次肺部CT,影像发生较大改变。

                           上图 入院第二天的胸部CT

上图  入院第五天的胸部CT

上图入院第11天胸部CT

我们可以观察到第一次CT两肺多发小结节,胸腔胃内还有空气征;第二次CT左下肺就可见明显的渗出影,胸腔胃内空气消失,说明胸腔胃内充满了食物;第三次CT左下肺病灶明显吸收,但左侧胸腔积液明显增多。我推测患者第二次CT改变是因为出现了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这当然可以解释发热的情况,但问题是第三张CT肺部渗出影明显吸收的情况下,为什么患者的发热却还持续呢?

年轻的小姑娘问我,会不会是肺炎旁积液导致发热呢?

是的,毕竟患者的胸水呈现中性为主,但是胸水葡萄糖和LDH都在正常范围内,却说明感染的程度不严重,难以解释持续高热。

接着,我打开电脑,看到超声报告如下:

血肿瘤指标中的鳞癌相关抗原(SCC)8.9ug/L(正常0-1.5),也明显增高,而SCC也是食管鳞癌的一种重要的标志物,至少说明肿瘤在进展状态。

了解完患者的基本情况,我和主管医生一起去看看病人情况,令我出乎意料的是,虽然患者已发高热近10天,但是精神状态不错,于是我又问患者胃口情况,回答也不错,除了刚入院时有过明显呃逆,现在饮食正常。我又问患者睡眠情况,回答依旧是正常。

然后我再问发热之前有没有畏寒寒战,回答是否定的。

查体,我关注心脏是否有杂音,结果是正常的;腹部仅是左中腹有轻压痛,而这正是左肾积水的位置。

这时,我心中基本有数了,可以说患者目前用药极其不合理,需要重大的调整。在回病房的路上,我问主管医生:“你认为目前患者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小姑娘告诉我应该还是感染?

我问理由是什么?

她说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增高。

我笑了笑,反问她:是不是只要看到C反应蛋白增高就一定是感染?是不是降钙素原增高就一定是感染?那为什么患者在入院时白细胞和CRP都增高,但却没有发热呢?

                 上表 患者入院以来血常规和炎症标志物的变化

回到办公室,我再次将体温单和医嘱对应起来,看到以下情况:

从这张用药情况图上,我发现了重要线索,患者在入院时由于严重的腰痛,给予了帕瑞昔布一天两次静脉输注,但转科后,这个药停用了,改成了羟考酮止痛。问题终于暴露出来了。

于是我总结了一下患者的病例特点:

* 每天发热在17-19点之间

* 虽是高热,但没有畏寒寒战

* 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

* 全身体检仅有左中腹轻微压痛,没有其他阳性体征;

* 患者在入院时白细胞和CRP即有增高,可当时没有发热;

* 入院时曾用非甾体消炎药止痛,使用期间没有发热,停药后36小时出现发热

*反复痰培养、血培养、尿培养阴性(白念珠菌意义不大)

* 使用广谱抗菌素,仍持续发热;

* 肺部CT演变,左肺渗出影吸收但体温仍增高;

* 胸水中性粒为主,但LDH没有增高,葡萄糖没有下降;

*肿瘤全身广泛转移,肿瘤负荷增加(SCC增高)

因此,我的结论是,患者发热的原因在于:

肿瘤热是指肿瘤自身释放致热原引发的发热,通常与肿瘤的负荷呈正相关。肿瘤热的发热特点是通常是单峰,少部分可以为双峰。如果是单峰,多在上午9点或下午5点出现高峰;如果双峰,通常会是在上午9点和下午5点或晚上9点。肿瘤热的患者可以出现炎症指标和白细胞增高,而对于本患者,他的白细胞持续在高位还要警惕肿瘤伴发综合征。

另外,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很大的区别在于病人的状态,感染性发热的病人往往精神状态差,食欲减弱;但是肿瘤热的病人却食欲正常甚至很好,精神状态也不错。

因此,我的建议是停用美罗培南+利奈唑铵+氟康唑+奥司他韦这种不合理要药组合,可以单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完全可以应付吸入性肺炎了,而解决发热的问题就交给非甾体消炎药了。

奇迹就在药物调整的第二天出现了,患者除了中间有一次体温升高(可能又是一次误吸),接下来几天体温降到正常。

感悟:

对于发热性疾病,要求我们的医生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同时要细致观察患者整体状态和病情演变,善于从细微之处抓住要点,从而找到答案。作为会诊医生,也要有所担当,真正帮助相关科室解决问题,而不能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

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治疗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利奈唑胺(linezolid)为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是继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后上市的又一类全新合成抗菌药物,该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抗

Lancet:多药耐药性结核治疗药物疗效评估

研究认为利奈唑胺是多药耐药性结核的首选治疗药物

NEJM:3联疗法治疗高度耐药性结核

研究认为,贝达喹啉, Pretomanid和利奈唑胺联合治疗对耐药性结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NEJM:Omadacycline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

研究认为Omadacycline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的疗效与利奈唑胺相当

J Antimicrob Chemother:口服康泰克唑烷治疗成人复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效果不劣于与利奈唑胺

Contezolid(康特唑烷)是一种新型的噁唑烷酮类抗菌剂,用于治疗由需氧和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

J Infect:2011-2015年广泛性耐药结核病的发生率以及药物治疗情况如何?

2017年9月,发表在《J Infect》上的一项回顾性评价,考察了2011-2015年间中国国家结核病临床中心广泛耐药结核(XDR-TB)的发生率以及相关治疗药物的临床结局。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年来北京胸科医院的XDR-TB百分比显着增加,并且附加耐药超广泛耐药结核(XDR-TB-Plus)患者使用含利奈唑胺(LZD)方案治疗更可能达到有利的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