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美国研究:房颤会让人“变傻”,并非因中风

2019-05-16 xujing 中国循环杂志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学者在《卒中》杂志发表研究称,心房颤动(房颤)会导致与痴呆相关的大脑形态改变,而且房颤患者发生痴呆与脑卒中无关。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学者在《卒中》杂志发表研究称,心房颤动(房颤)会导致与痴呆相关的大脑形态改变,而且房颤患者发生痴呆与脑卒中无关。

研究者表示,到目前为止,研究房颤与痴呆的相关性的大多数研究都是横断面的,有局限性,在这项研究中,在十年内,两个不同时间进行了脑部核磁共振扫描。

这项研究纳入了963名无卒中也无房颤的受试者。他们在1993-1995年进行了脑部核磁共振,在2004-2006年进行了第二次脑部核磁共振。

研究者分析了房颤与衰老及痴呆相关的脑沟和脑室形态学改变的关系。

在纵向分析中,29名参与者(3.0%)在第一次脑部核磁共振后发生房颤。

研究发现,房颤患者亚临床脑梗塞的发生率增加(OR=3.08),脑沟分级恶化(OR=3.56),脑室分级恶化(OR=9.34)。

在横断面分析中,在969名参与者中,35名(3.6%)在2004-2006年核磁共振扫描时出现房颤。

在多变量调整后,房颤患者的脑沟分级恶化(OR=3.9)和脑室分级恶化(OR=2.4),白质高强度或总脑容量无差异。

研究者指出,房颤与亚临床脑梗死的增加以及与衰老和痴呆相关的脑沟和脑室形态学改变的恶化独立相关。很显然,房颤是一个连接心脏和大脑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房颤相关神经退行性变的机制。

原始出处:Berman JP, Norby FL, Mosley T,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bnormalities. Stroke. 2019 Apr;50(4):783-78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045854, encodeId=2ba9104585402, content=中风是俗称,应该称为缺血性卒中吧,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0620, createdName=guging, createdTime=Thu May 16 03:29:00 CST 2019, time=2019-05-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5-16 guging

    中风是俗称,应该称为缺血性卒中吧

    0

相关资讯

Chest:重症监护期间新诊断的房颤的长期影响

由此可见,无论AF复发和重症监护的原因如何,在重症监护期间新诊断AF后存活的患者长期卒中/SE和死亡率的风险仍高于无AF患者。这些患者可能需要密切随访和持续抗凝治疗。

病在脑上根在心上 两成脑卒中祸起“房颤”

南京某医院接诊了一位33岁的年轻妈妈,在辅导女儿作业时,因为孩子动作磨蹭,晚上10点半还未写完,一动怒,导致头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诱发中风。“陪娃写作业,气到中风”一度引起大家热议。

Int J Cardiol:房颤和2型糖尿病患者抗血栓治疗的差距

由此可见,尽管有明确的指南建议进行抗凝治疗,但几乎一半的高危AF糖尿病和ASCVD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突出了在临床实践中管理这些患者临床改进的挑战和潜力。

Neurology:未确定来源的栓塞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与房颤

由此可见,相比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非典型颈动脉斑块的ESUS患者AF检出率较低。

Circulation:突变型KCNJ3/5或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的新分子靶点

慢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虽然大部分病例都是后天获得的,但针对慢速心律失常家系的遗传分析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突变。目前治疗慢速心律失常唯一方法是侵入性手术植入起搏器,因此探寻新的治疗分子靶点对于改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有7位常染色体显性窦房结功能不全、房颤心室反应慢、房室传导阻滞的慢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家系。为明确致病突变,研究人员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全

美国医保45万>65岁房颤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达比加群酯风险获益比优于华法林和利伐沙班

2019年1月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独立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和利伐沙班相比具有更有利的风险获益比[1]。该研究的分析对象为参加美国医保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他们均使用标准剂量的非维生素K拮抗类口服抗凝剂(NOAC,即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或华法林进行治疗。这项独立、真实世界研究表明,与华法林相比,所研究的每种NOAC都与降低血栓栓塞性卒中风险[降低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