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为何男性肥胖更危险?Cell在雄性鼠中发现血管组成细胞与炎症发病过程惊人相关

2023-01-12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发表于上海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中充斥着炸鸡、火锅、奶茶......中年油腻大叔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甚至很多青少年都出现肥胖的烦恼。

由于大部分成年人日常都在办公室办公,长期久坐、加之体力活动比较少,体能消耗减少,自然脂肪就增加了。有研究表明,男性群体肥胖会更危险,在雄性小鼠中发现血管组成细胞与炎症发病过程惊人相关。根随研究来探寻一下深层原因。

近日,约克大学最新发表在Cell子刊iScience的研究,题目为“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reveals sex-specific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adipose endothelial cells under obesogenic conditions”,该研究揭示了肥胖相关疾病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人员观察到在雄性和雌性小鼠的脂肪组织中构建血管的细胞存在显着差异。

图1 研究成果(图源:[1])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形成整个循环系统的连续内层。在这个作为血流和所有实质细胞之间界面位置,EC通过控制营养和氧气供应、凝血和炎症,充当能量平衡和组织稳态的看门人。EC通过血管生成协调新毛细血管的生长,为组织生长和新陈代谢提供额外支持。在此过程中,它们退出通常的静止状态,并采用与增殖和运动相关的特殊瞬时表型。此外,EC表现出器官特异性分子特征和基于与组织实质和相邻基质细胞的双向旁分泌相互作用的功能特化。来自动物和人类研究的大量数据表明,EC功能障碍和血管生成受损会导致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男性的脂肪组织中,毛细血管生长不足会损害健康的组织扩张以适应卡路里过剩,最终反映在全身水平的代谢紊乱中。研究发现,促进血管生成以增加脂肪血管形成可以预防/逆转与过度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尽管这强化了脂肪EC在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但肥胖条件下脂肪EC的分子特征,以及生物学变量可能调节其功能障碍易感性的程度尚未得到研究。

性别是一个生物学变量,充分解释脂肪组织病理生理学和肥胖临床表现的差异。然而,这些差异背后的机制定义不明确,特别是因为在临床前研究中经常忽视性别。

研究发现:

■ 男性和女性脂肪内皮细胞在致肥胖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分子特征;

■ 与男性脂肪内皮细胞相比,女性脂肪内皮细胞显示出高度增殖的表型;

■ 致肥条件下,性别偏向的炎症状态可能反映了男性和女性脂肪内皮细胞对炎症刺激的不同敏感性;

■ 在高脂肪饮食条件下,在脂肪内皮细胞中观察到的性别差异也可以在老化的内皮细胞中检测到。

图2 高脂饮食喂养小鼠和老年小鼠的EC之间的性别差异的生物过程本体和共同组成基因(图源:[1])

雌性小鼠在高脂肪饮食喂养时比雄性小鼠有更多的脂肪血管生成,这表明性别是血管重塑的调节剂。研究人员表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研究人员早期研究构成细胞的内皮细胞的差异这些血管在脂肪组织中的组成部分。研究中观察到,当小鼠变得肥胖时,雌性小鼠会长出大量新血管,为不断膨胀的脂肪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而雄性小鼠则长得少得多。

研究团队使用软件帮助筛选数千个基因,将与血管生长相关的基因归零。研究发现,与新血管增殖相关的过程在雌性小鼠中较高,而雄性小鼠则具有较高水平的与炎症相关的过程。在男性中普遍存在的炎症相关过程的程度非常惊人,当内皮细胞产生这种炎症反应时,它们就会功能失调,并且无法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反观女性内皮细胞即使在长期高脂肪饮食的压力下仍显示出持续的弹性,这个结果令人兴奋,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肥胖在男性和女性中表现不同。”

研究人员还检查了内皮细胞从体内取出并在培养皿中进行研究时的行为。即使将它们从没有循环性激素或其他类型因子的体内取出,男性和女性内皮细胞的行为仍然非常不同;女性内皮细胞复制速度更快,而男性内皮细胞对炎症刺激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通过与之前公布的数据集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与雌性细胞相比,老年雄性小鼠的内皮细胞也表现出更多的炎症特征。

原始出处:

Alexandra Pislaru, Omid Rezvan, Emilie Roudier et al.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reveals sex-specific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adipose endothelial cells under obesogenic conditions. DOI: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2.10581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10031, encodeId=a1f0211003162, content=学习了 ,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3078416159, createdName=好奇心饱饱, createdTime=Fri Jan 13 09:16:17 CST 2023, time=2023-01-13, status=1, ipAttribution=广东省)]
    2023-01-13 好奇心饱饱 来自广东省

    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IF=47.564:干货!国内外学术大咖带你一起解读肥胖前沿新进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超重和肥胖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减重”仍然是当今热度不退的话题。

Science子刊:肥胖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早期大脑发育或是肥胖主要决定因素

这些关联证明,人类的肥胖风险部分是由弓状核的表观遗传发育决定的。这些研究结果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发育表观遗传学可能与肥胖风险的早期环境和遗传影响有关。

Dig Dis Sci: 中国内脏肥胖指数与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存在相关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

能不胖就不要胖,Science发现肥胖时的负面影响,减肥之后会长期存在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炎症疾病,也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如肥胖)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