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中文版重症连线-力现静彩线上读书会第二期:与您一起读文献聊重症

2022-06-2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6月17日,CCM(Critical Care Medicine)中文版力现静彩读书会第一季第二期隆重召开。

重磅!

CCM中文版读书会第二期来袭!

6月17日晚,CCM(Critical Care Medicine)中文版重症连线-力现静彩读书会第一季第二期隆重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玲教授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健锋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东南大学邱海波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焰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多位国内的重症领域专家大咖云端相聚,共同回顾分享了成人脓毒症的研究与启示,并探讨了延迟俯卧位通气降低肺损伤治疗效果的相关话题,旨在通过回顾和探讨既往的研究成果,为中国重症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

主持人  吴健锋教授

主持人  刘玲教授

会议伊始,康焰教授表示,脓毒症一直是重症医学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次会议的两名讲者主题也很有意义,通过对脓毒症研究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回顾,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脓毒症的管理。邱海波教授指出,学术需要回顾,现在的发展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获得的,通过读书会这个载体,回顾过去的研究与经验,深入反思,然后展望未来。

会议主席康焰教授开场致辞

图 会议主席邱海波教授开场致辞

成人脓毒症研究/启示50年——道阻且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聂垚医生分享了一篇文章——《成人脓毒症研究/启示50年——道阻且长》。文章开篇将脓毒症50年的研究历程以时间轴大事记的形式展示,包括最开始肺动脉导管监测技术的兴起,临床现象的总结,到脓毒症相关术语的规范,临床试验的蓬勃发展,以及临床试验结果指导的指南制定,再到对脓毒症整个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认识等。

聂医生分别从脓毒症的流行病学和全球负担,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学,脓毒症定义的变迁,以及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乳酸代谢、脓毒症的治疗、打破诊断和治疗壁垒、患者和家庭体验以及未来的方向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聂垚医生文献分享

分享结束,多位与会教授及青年医生对聂医生的分享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交流。

许媛教授:50年的历程主要集中在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未来。诊断方面,无论是技术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对脓毒症病理生理学变化的理解,未来仍需更深入的探究。治疗方面,现在已有大的突破,比如个性化用药方面。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研究和探索也都在路上,这也是未来精准和规范化治疗的内容。

吴健锋教授:关于脓毒症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脓毒症是很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对于诊断、预后评判或治疗的预判来说,需要多个模态或维度来综合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临床分型,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另外,即便应用了多个模态分析分层,也只能达到特定群体的精准治疗,个体的精准治疗难以实现。

郑瑞强教授:脓毒症的临床表型和基因表型复杂,需要多模态去分析。另一方面,脓毒症的治疗一定要规范,提高现有bundle的依从性,然后再去考虑分型的问题。

张曦文医生:通过这篇文献的学习和专家们的讨论受益匪浅。有几个感悟:首先,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第二,未来从免疫表型的角度去探讨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第三,无论是技术还是指南如何更新,都要回归到患者本身,个性化处理。

 

图 与会教授探讨交流

延迟俯卧位通气降低肺损伤的治疗效果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高飞教授分享了一篇《延迟俯卧位通气降低肺损伤的治疗效果》的文章。高教授介绍,该研究是在没有前瞻性试验评估体位治疗在ARDS不同时期对局部肺通气的影响背景下开展的,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几个重要信息:早期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指数,提高肺顺应性和后肺区通气;单纯高PEEP不能有效改善氧合,甚至降低肺顺应性;早期俯卧位联合高PEEP效果更佳;晚期ARDS俯卧位和高PEEP临床应用效果均变差;晚期ARDS肺纤维化导致的肺可复张性降低可能是俯卧位治疗效果变差的原因之一。

高飞教授文献分享

之后,与会教授对高教授的分享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郑瑞强教授:这项研究的设计十分严谨,研究结果也确实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信息。个人体会就是,俯卧位时机要早,尤其是ARDS,俯卧位的时间可能也要相对长一些。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缺少一些呼吸力学和血流相关的研究。

许媛教授:这项研究一大特点是通过影像学来判断肺水肿情况,通过俯卧位实施的时间和肺水肿的改变情况来判断俯卧位对患者的效果,这对于未来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张曦文医生:俯卧位通气的效果不但要看对肺顺应性的改善,最终还要看对氧合的改善。对于晚期ARDS,如何在临床中把握俯卧位的使用指征或时机需要探讨,而不是仅仅从文献结果简单判断。

郑瑞强教授:针对晚期ARDS是不是不需要做俯卧位,我认为,晚期ARDS患者做俯卧位可能不是为了改善肺不张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改善血流的问题,从而改善氧合,从氧合的角度可以实施俯卧位,但是从肺复张和呼吸力学的角度,俯卧位的改善不明显,可以选用其他治疗方式。

刘玲教授:我比较同意郑教授的观点,俯卧位是一个综合的效应,临床中实施俯卧位可能首先是想把气道引流做好,但俯卧位对通气和血流都有相应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改善肺通气的均一性,另一方面对肺血管调节产生影响,两方面共同作用达到改善氧合的效果。俯卧位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包括实施的最优时长等其他未解决的问题。

吴健峰教授:这项研究给我的提示是,对于ARDS患者也许并非72小时之内使用俯卧位,而是一开始就考虑将其作为优先的治疗选择。

最后,康焰教授对上述文献分享进行了点评和总结。他指出,俯卧位应该早期及时使用,其临床效果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首先是护理团队对俯卧位的认可和俯卧位的标准性;其次是患者体位的舒适度和俯卧位时长。关于脓毒症研究,康教授也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分析,包括脓毒症的发展历程,治疗应该综合性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分子分型和临床分析需要借助于科技的发展,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应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容量问题,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指征,以及治疗中难以解决的地方等。但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缺陷是,未提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时机问题,应该在疾病初始立即使用。虽道阻且长,但前途光明。本文这里也附录了康教授的点评语音,与各位一同分享。期待下一期的读书会,与大家线上再相聚。

与会专家合影

致谢

特别感谢各位教授积极参与,各位同道关注,欢迎多交流,请持续关注CCM中文版。

文献下载:

文献1:成人脓毒症研究 启示 50 年——道阻且长.pdf

文献2:延迟俯卧位通气降低肺损伤治疗效果.pdf

直播回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