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使用策略 你入坑了么?

2019-04-11 萌仔 医学界呼吸频道

误区一、抗生素耐药=治疗无效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临床上的耐药性菌甚至是多重耐药菌越来越多见。抗生素耐药是指抗生素的常用剂量下血药浓度低于细菌的最小有效抑菌浓度(MIC),那么如果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采取增加用药剂量、联合用药或者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高等措施,抗感染治疗仍可有效。治疗无效也不等于抗生素耐药。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治疗是否有效并不以某一症状是否消失为标准。临床

误区一、抗生素耐药=治疗无效

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临床上的耐药性菌甚至是多重耐药菌越来越多见。抗生素耐药是指抗生素的常用剂量下血药浓度低于细菌的最小有效抑菌浓度(MIC),那么如果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采取增加用药剂量、联合用药或者抗菌药物在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高等措施,抗感染治疗仍可有效。

治疗无效也不等于抗生素耐药。

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治疗是否有效并不以某一症状是否消失为标准。临床上认为:抗感染治疗72小时后患者体温热峰仍高居不下、无下降趋势,白细胞比例无降低,且症状无任何好转时,则界定为治疗无效,需进一步调整用药。而因治疗时间不足、或者抗生素并未覆盖患者感染菌群等原因导致治疗无效时,并不能称之为抗生素耐药。

误区二、只要感冒、发热、咳嗽,就要用抗生素

春天来了,气温骤变,室内室外温差大,大家要谨防感冒缠身。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病时除了有打喷嚏、流鼻涕等卡他症状,还会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此为病毒感染,必要时需对症应用抗病毒药物,如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则是无效的。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明确应用抗生素呢?

主要分为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和治疗性抗感染治疗。临床上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最常见。对已查明病原体的疾病可以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使用敏感的敏感抗菌药物;对还未查明病原体的感染病例,需综合患者血报告、肺部CT等检查结果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误区三、病情好转,就不需继续服用抗生素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现象,病人服用依从性最佳的时间就是疾病最重的时间,而当病情一有好转,就立即擅自停药,这样其实是不对的。

应用抗生素,治疗必须足量而且足疗程。擅自停药是造成抗生素耐药的重要隐患。

针对无合并症或既往没有基础性疾病(糖尿病、慢性心肺疾病、肿瘤等)的病人,治疗发热症状时,可在体温恢复正常48—72小时后停用抗生素;但对有合并症或既往有基础疾病或老年患者,则需要适当延长抗感染时间,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进而发展为慢性感染。

误区四、消炎药=抗生素=抗菌药物

平时只要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总能听到一种声音:“去吊点消炎药就好了”。有没有错觉,消炎药真像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果真如此吗?

消炎药是指能够消除机体炎症反应的药物,也称抗炎药。包括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两大类。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上面提到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另一类是合成抗菌药,即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咪唑类等。

简单来说,抗生素只是抗菌药物中的一类,抗生素就是抗感染的,绝对不能与抗炎或者消炎划等号。

误区五、抗生素用的越贵越好,进口的就比国产的好

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来制定。且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剂型也多种多样。临床工作中一般遵从能口服给药就绝不肌注或静脉给药的原则,结合患者病情及病原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有时候临床中会遇到患者就诊时强烈要求用最贵的抗生素,其实抗生素的抗感染效果跟价格高低和是否进口无直接关系,最主要的一定是抗生素的抗菌谱是否覆盖到所感染的细菌。

误区六、为了不生病,有事没事吃点抗生素

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长期使用抗菌药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可能产生耐多药的“超级细菌”,久而久之耐药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等到那时我们面对凶神恶煞的真正元凶时将无药可用。

临床上我们一致认为长期预防性抗感染或漫无目的服用大量抗生素的做法往往对减少感染几率和避免生病是毫无作用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63377, encodeId=1f091e63377d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85c268150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使用策略#</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6815, encryptionId=d85c2681508, topicName=使用策略)],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753337510517, createdName=zjshifan_98647318, createdTime=Sat Nov 16 20:43:00 CST 2019, time=2019-11-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BMJ:老年尿路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与预后

研究认为,65岁以上老年泌尿系感染患者应及时接受抗生素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液感染以及不良预后风险

Gastroenterology:1岁前抗生素暴露增加乳糜泻风险

研究认为,出生后第一年,全身性抗生素暴露儿童的乳糜泻风险增加,儿童时期全身性抗生素暴露是乳糜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Lancet Infect Dis:抗生素用量与地区抗生素耐药风险

研究认为,抗生素使用剂量增加是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因素,并且会导致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耐药风险增加

Molecular Microbiology:揭示喹诺酮抗性蛋白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

细菌抗生素耐药性是预防传染病的重大威胁,通常是由质粒转移或基因突变引起的。当细菌暴露于抗生素环境中会通过提高细菌的突变率筛选出适应抗生素环境的基因突变,结果导致临床环境中耐药菌株的出现。质粒驱动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引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此外,质粒和细菌染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抗生素抗性的传播,了解这些过程背后的机制将提供细菌如何适应抗生素环境的见解,并有助于优化抗菌策略。

Sci Adv:胃癌胃炎患者的福音!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击溃幽门螺旋杆菌

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大部分胃炎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布给了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制的发现者。目前,临床上治疗胃炎患者主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抗生素的联合治疗方法。虽然这一疗法可以治愈大部分的患者,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幽门螺旋杆菌也出现了耐药的情况。

超实用!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技巧与原则

滥用抗生素,可能造成某些微生物不断地变异并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结果将是某些微生物变异速度远远快于人类研发新药的速度,导致超级细菌会慢慢无药可医,我们只能眼睁睁的望着病人遭受细菌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