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基础肌动学进行疼痛分析?这3点关键!

2017-09-20 脊近完美 翟天军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肌动学」是个相对陌生的词语。但对于物理治疗专业而言,「基础肌动学」毫无疑问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基础肌动学」中着重强调了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神经支配及临床应用,这是物理治疗师进行人体动作肌动学分析的基础。



作为肌骨康复领域的物理治疗师,「疼痛」是我们临床中遇到最多的问题,也是相对棘手的一类问题。

「疼痛」的棘手之处表现为其多样性。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就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疼痛的类型”,或者按托尔斯泰的说法,“不痛的人总是相似的,疼痛的人各有各的疼痛”。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头痛颈痛肩痛背痛腰痛膝痛足踝痛等等,具体来说还有久坐久站后疼痛、行走或运动后疼痛、受凉疼痛、睡醒后疼痛加重等等各种情况。

因此,如何准确定位患者损伤部位——是肌肉失衡、神经卡压还是关节附属运动出现问题,这是我们评估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于一位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来说,能否根据症状快速找出问题的根源,主要取决于他是否熟练掌握「基础肌动学」的相关内容。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肌动学」是个相对陌生的词语。但对于物理治疗专业而言,「基础肌动学」毫无疑问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基础肌动学」中着重强调了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神经支配及临床应用,这是物理治疗师进行人体动作肌动学分析的基础。

那么,物理治疗中的疼痛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呢?

静态姿势分析 | 一

第一项是静态姿势分析。

临床中我们见到的大多数疼痛都是静态姿势下产生的。这种疼痛往往意味着身体序列不正确,导致周围肌肉压力异常而产生的疼痛。

对于这种情况,在矫正姿势后疼痛往往能很快消失。那么,如何矫正姿势呢?

这就需要依据「基础肌动学」中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人的异常体态,评估其骨骼位置的变化,分析肌肉紧张和薄弱,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肌肉松解和强化,疼痛很容易得到改善。

举例来说,最常见的上交叉综合征——其交叉命名就是依据肌动学分析,紧张肌肉连线与薄弱肌肉连线的交叉。

对于上交叉综合征患者而言,其胸大肌、胸小肌往往是紧张的,交互抑制了它们所拮抗的中、下斜方肌,斜方肌、枕骨下肌,使颈深屈肌无力。广义上的上交叉就是指这些肌肉紧张和薄弱所导致的失衡。

因此,对于上交叉综合征最基础的处理就是松解紧张肌肉和强化薄弱肌肉,这也是源于肌动学分析。

动态过程分析 | 二

第二项是动态过程的分析。

还有一些患者的疼痛是运动时产生的。这种情况意味着患者运动过程中发生了损伤,运动模式紊乱。简单来说就是:本该发力的没有发力,不该发力的代替了发力。

我们用肩关节外展活动来举例。

在肩关节外展活动中,前30°是由冈上肌发力,30-120°是冈上肌和三角肌共同发力,超过120°后则是冈下肌代替冈上肌的发力。

在三角肌和冈上肌发力使肱骨头向上滚动的同时,肩胛下肌、冈下肌和小圆肌会使肱骨头向下滑动,这时就产生了肱骨头在肩胛盂窝的运动。在外展30°以后,肩胛骨也会发生相应运动——上回旋。如果活动能很好地进行,这个动作理应非常流畅。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疼痛。

如果疼痛发生在外展30°以内,往往是由于三角肌或肩胛下肌损伤造成的。为什么呢?如果三角肌过度紧张,在外展运动中就会先被激活,肱骨头直接向上滚动造成撞击,进而产生疼痛。而肩胛下肌损伤往往是形成“冻结肩”的主要原因。肩胛下肌损伤会造成外展、摸背活动受限严重。肩袖肌群都附着在肩关节囊上,因此肩袖肌群损伤往往会导致肩关节囊挛缩,即我们所说的“冻结肩”,或者说“肩周炎”。

如果是120°后产生的疼痛,则可能是肩胛骨上回旋不足或冈下肌损伤造成的。

特殊检查的设计 | 三

第三项是特殊检查的设计。

除前两点所说的对静态姿势和动态过程的分析外,「基础肌动学」对评估思路有重要影响。我们临床中使用的许多特殊检查,都是依据「基础肌动学」中的理论创立的。了解其中内容,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特殊检查设计目的,甚至自己设计有针对性的特殊检查。

就特殊检查设计而言,有两种必须掌握的原则:

原则一:主动缩短

原则二:被动拉长

继续以肩关节外展活动为例。在外展120°后,冈下肌变为主要外展肌。因此,在外展120°后的疼痛原因就主要为冈下肌损伤,不能很好地收缩——这反应了主动缩短原理。

还有肩关节检查中著名的“空罐测试”、“推离测试”、“抗阻内、外旋测试”。

“空罐测试”主要是测试冈上肌,在肩胛骨平面(肩关节囊最松弛方向)内外展90°,内旋,大拇指朝下,抗阻。如果出现肩关节附近的疼痛,则说明冈上肌损伤——其原因是:相对排除了部分三角肌的用力,以确定冈上肌有无损伤,这也反应了主动缩短原理。

抗阻内外旋测试也是类似的。抗阻内外旋测试的是内外旋,但也存在直接被动内外旋而不抗阻的情况,这就是肌肉的被动拉长。肌肉外展位下,被动外旋疼痛是测试内旋肌损伤,如果被动内旋疼痛,则是外旋肌损伤。

当然,肌动学的应用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三点是「基础肌动学」中最基本的内容

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参考下面的

进阶书籍推荐 | 四

目前关于肌动学的书籍主要有三个版本。

第一本:

《基础肌动学》(Essentials of Kinesiologyfor the Physical Therapist Assistant)

这本书是由马奎特大学物理治疗学教授Paul Jackson Mansfield所着,每章皆以肌动学的基本原则开始,建立上肢、下肢、躯干、头部及颈部的应用体系。同时对于肌肉附着处、神经支配及动作配以详细图解。

这本书适合初学者,是肌动学入门的最佳读物。帮助大家理解基础知识,如肌肉骨骼系统、肌肉功能等。

第二本:

《肌动学——人体科学动作的基础》

本书是由Nancy Hamilyon,Wendi Weimor,Kathryn Luttgens所着,除了基础内容介绍,如解剖基础、生物力学原理外,还有对动作分析技巧,适合运动康复人士阅读学习。

第三本:

《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

本书是由密尔沃基马凯特大学物理治疗与运动科学系教授唐纳德·A.诺伊曼编制,主要强调了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学细节,把力学与生理学理论及原理应用到解剖学研究中。通过力学分析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康复人士完成骨骼肌肉系统功能失调等问题的正确评估、诊断与治疗。

这本书堪称所有肌骨康复领域人士,包括骨科医师、康复治疗师、运动康复师、健身教练等的必读书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