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文,这一医疗服务将迎来严格规范!

2022-12-07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 发表于上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步,以日间手术为代表的日间医疗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长期的实践证明,其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015年,国家卫健委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推行日间手术作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重要措施。2018年,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推行包括日间手术、日间化疗在内的多种日间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发展日间手术作为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激发了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积极性。据统计,目前近60%的三级公立医院都开展了日间医疗。

为推动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日间医疗,国家卫健委陆续制订了日间手术推荐病种、日间手术病种手术操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但对日间医疗的质量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各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质量参差不齐,既存在医疗质量安全风险,又不利于日间医疗的健康发展。

为此,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规定》,其中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并明确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

一是明确了日间医疗的定义。

《规定》提出,日间医疗是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全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属于住院服务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避免了医疗机构将日间医疗与门诊服务混淆;另一方面,确定了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架构应当与住院服务质量管理相衔接。

二是强化了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

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对本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应当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定的医疗质量管理整体架构,进一步细化和健全日间医疗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本机构日间医疗质量安全。

三是完善了日间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从组织与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订了病种遴选制度、科室和医师授权管理制度、患者评估制度、患者随访制度、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制度、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涵盖了日间医疗患者住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后等各个环节,以及病种、技术、医师等相关要素,为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

四是明确了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日间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日常质量安全情况监测,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调动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积极性。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宣贯,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按照《规定》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机制,保障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落实落细。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在行业内发布日间医疗质量监测评估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开展日间医疗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在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符合本机构实际的组织管理架构、工作制度和机制,充分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推动日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同时,积极扩大日间医疗服务范围,让日间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定调!医改下一步怎么走?二十大给出风向标!

二十大报告明晰深化医改路线图。

国家卫健委官宣: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都要设置这个科室!

医疗机构内独立开展临床营养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名称统一为临床营养科。

关于高级职称申报评审,一地列出明确要求

近日,甘肃省卫健委印发了《关于明确甘肃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申报评审中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详细阐述说明了高级职称申报评审相关问题,包括能力条件审核要求和业绩条件审核要求。

卫健委发文,减少中专基层医生数量

提升在职基层医生学历是加速执业(助理)医师进程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一个主要手段。未来基层医疗队伍的主力军将是具有大专学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医生,学历低的基层医生要把握住提升学历的机会。

解决医护人员后顾之忧!新文件:公立医疗机构可创办托育机构

帮助解决医护人员工作、家庭“难两全”痛点问题。

6部门联合发布8项措施,基层医疗机构迎巨变

六部门指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35年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