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精神病人猝死?这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一定要看!

2023-05-28 精神科护理 精神科护理 发表于上海

猝死与精神病人的躯体疾病、饮食障碍、心电图改变及用药的情况、死亡时间相关。

1 临床资料调查

一般资料

精神卫生中心在2005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住院病人2315例,死亡的精神病患者共10例,其中猝死有8例,男5例,女3例,年龄(69-47)岁。

疾病分类

猝死病例中,精神分裂症5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例,其他精神病1例,病程3年至22年。

合并躯体疾病

合并躯体疾病共有7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例、心血管疾病3例、高血压2例、脑肿瘤1例。

住院前和入院后用药情况

其中2例由救助站送入院,病史提供不全;1例因家属嫌弃由居委会送入院,对其服药情况也不了解;另5例为长期联合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入院后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单一用药3例(氯丙嗪1例、氯氮平2例),合并用药5例(其中氯丙嗪加氯氮平2例、氯丙嗪加氟哌定醇肌注1例、氯丙嗪加舒必利加安坦2例)。8例病例使用的药物剂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猝死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抢救过程

其中发生在20:00至次日6:00的死亡病例6例,发生在12:30至16:00的死亡病例2例。有5例夜间熟睡中死亡(其中1例病人肌注氟哌定醇后在熟睡中死亡);1例病人如厕时突然跌倒,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意识丧失,即给予急救20分钟,病人心跳呼吸停止死亡;1例病人清晨起床下地时突然摔倒,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抢救40分钟左右,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宣告死亡;1例病人午睡后,突发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小便失禁,意识丧失抢救60分钟后死亡(查看该病人1月前心电图提示右束枝传导阻滞)。

2 原因分析

关于猝死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很强的神经阻滞作用和镇静作用。可以抑制呼吸中枢,多数病人往往同时服用氯硝安定、阿普唑仑等镇静催眠药物,从而加强了对呼吸中枢的抑制,容易引起或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而猝死[1]。

(2)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胆硷作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心肌损害,容易引起心肌劳累、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药物引起的心动过速对正常人不成问题,但对大多数心肌缺血者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多次复发、长期住院的病人,因长期大剂量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抗胆碱药物,极易导致病人心跳持续加速、心肌劳损、供血不足,致心律失常。数年以后,其心脏应激性显著下降,一旦发生心肌危象,病人心脏已处于失代偿状态,往往来不及采取抢救措施,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2]。

(4)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低血钾,心肌兴奋性增高,导致窦性心律失常,可发展为室颤,导致死亡。

(5)夜间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加之反复多次住院、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咽喉反射迟钝,以致胃内容物逆流误吸进入呼吸道,物理刺激使气道、肺内支气管渗出液迅速增加,导致肺水肿和窒息而死亡。

(6)病人原有器质性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在使用精神药物时更易发生猝死。拒食呕吐者,营养差,易产生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对抗精神病药耐受性差,易致猝死。

(7)精神病人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对自己的身体不适缺乏主诉,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抗胆碱药后其痛觉阈值增高,对痛觉刺激不敏感而主诉少,且受思维影响而表达不清,强调精神症状而忽视躯体症状的供述,以及医生对躯体疾病的重视不够,病患又不合作使体检失去针对性和全面性。以致合并的潜在的致命性躯体疾病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3]。

(8)精神病院住院环境较差,且以封闭性管理为主,病人的活动范围有限,长期住院后,病人的体质逐渐下降,抵抗力低,合并有其他躯体性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综上所述,精神病人首先要提倡合理用药,日药量不宜过大,尤其对首次住院、未用过抗精神病药物者易首选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尽可能单一用药。对年老体弱、营养状态差、酒精中毒者更应慎重。本组中5例发生在凌晨睡眠中,占猝死总数的62.5%。提示夜间猝死发生率较高,精神病人发生猝死,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针对可能发生猝死的因素,需提高警惕,加以预防。

3 护理对策

(1)加强对住院精神病人用药的观察。尤其是首次住院且合并躯体疾病的病人,在用药和加药的初期,既要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同时也要观察病人的躯体情况和有无药物的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给临床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有利于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的调整。

(2)加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健康宣教。告诫病人,在服药2小时内不宜做体力劳动,最好卧床休息。起床不宜过快、过猛,如厕后起立时动作也要缓慢,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及时为病人解除便秘,保持大便的通畅,减少猝死的诱发因素。

(3)有研究显示:一般猝死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为4-6分钟,如果在6分钟之内得不到抢救,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病人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因此值班护士要勤巡视,多观察。尤其深夜查房要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重视病人的主诉,及早发现猝死预兆。平时护士要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掌握心肺复苏法。一旦遇到猝死病人能熟练运用为抢救赢得时间。

(4)护士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对老年病人吞咽有困难者要加强饮食护理,密切观察进餐情况,对痴呆、抢食、暴食者护士须亲自给其喂食,以控制进餐的速度。

(5)夜间是医务人员容易疲劳的时间段,其注意力和警觉性均下降,此时应加强巡视,一旦患者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如有危重患者抢救,需增加晚间时段的护理力量。重点关注高危患者,从入院起就要重点关注和防范,全面收集病史资料,认真评估,及时完成血常规、心电图、血糖、血电解质的检查,重视基础疾病,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和及时通知医生。

(6)完善抢救设备,应随时处于备战状态,重点抢救器材如氧气、急救药品、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设备、吸痰器、除颤仪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保证。重视急救仪器的日常管理,维护,确保完好率为100%;定点放置,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对各种新仪器、新设备使用前先培训,避免因仪器、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而发生医疗护理风险。

(7)重视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护士抗风险能力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对长期住院、慢性衰弱病人,要及时向家属通报,科学准确交待潜在的病危因素,或建立签定协议书制度,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