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星形胶质细胞“开吃”神经突触,维持环路平衡

2020-12-26 haibei MedSci原创

最近,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发文表明,星形细胞吞噬对于维持适当的海马突触连接和可塑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经验依赖性可塑性和认知功能中,成人神经元突触不断经历突触更替。在成年海马,突触是不断形成和消除的。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在成人大脑中的突触是如何被消除的,以及突触消除是否在大脑环路稳态中具有直接作用。

最近,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发文表明,星形细胞吞噬对于维持适当的海马突触连接和可塑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使用荧光吞噬细胞报告器,研究人员发现,在成年小鼠海马的CA1区域,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消除是由胶质吞噬细胞介导的。
出乎意料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元活动依赖性消除兴奋性突触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在星形胶质细胞缺乏吞噬受体MEGF10的小鼠中,兴奋性突触的消除有所减少,这导致过多但功能受损的突触积累起来。最终,Megf10敲除的小鼠会表现出长期突触可塑性的缺陷和海马记忆的形成受损。
总之,该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星形胶质细胞通过MEGF10消除成年海马中不必要的兴奋性突触连接,这种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对于维持电路连接从而支持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原始出处:
Joon-Hyuk Lee et al. Astrocytes phagocytose adult hippocampal synapses for circuit homeostasis. NATURE 20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NeuroSci:自闭症神经环路新机制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类常见的神经发育疾病,发病率占普通人群的1%。ASD临床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重复及兴趣狭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AS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已成为需要迫切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J Neurosci:自闭症的神经环路新机制

医学遗传学研究表明,突触后骨架蛋白SHANK3(SH3 and ankyrin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3)突变是导致ASD最常见的遗传突变,因而关于SHANK3调控大脑发育和功能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Nat Commun: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记忆提取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徐林研究员带领的学习记忆研究实验室,与多家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发现了记忆“快速泛化”的新现象。通过揭示其神经环路机制,提出了记忆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论假说”。该研究成果于2017年12月19日在《自然通讯》发表。

Nature:骆利群教授团队发现促神经环路形成关键分子

昨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刊登了著名华人学者骆利群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一种叫做teneurin-3的蛋白质可能在海马体的神经环路组成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

Nat Commun:发现伏隔核调控觉醒的神经环路 为临床治疗伏隔核功能紊乱相关精神疾病提供新思路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黄志力课题组发现,伏隔核多巴胺D1受体阳性神经元及其神经环路在觉醒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为临床治疗伏隔核功能紊乱相关精神疾病提供新思路。4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以《Nucleus accumbens controls wakefulness by a subpopulation of neurons expressing dopamine D1 recept

Neuron : 重大进展!暨南大学等多单位合作,任超然/李浩洪/苏国辉首次发现强光作用影响记忆的神经环路

视网膜vLGN / IGL-Re通路在调节记忆性能中的作用已使用一系列脑电路询问工具进行了研究,包括c-Fos脑图绘制,体内电生理记录和化学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