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成功治疗遗传性失明

2012-02-10 MedSci MedSci原创

先天性失明的基因治疗已经向前迈进了另一步,因为研究人员进一步改善了三个以前只治疗一只眼的成人患者的视力。在他们的其他眼睛接受同样的治疗后,病人在昏暗的光线中变得更能看见,其中两个还能够在弱光条件下跨越障碍。没有不利作用出现。 不是首次治疗也不是重复治疗激发了一项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取消了插入基因的益处,正如在其他疾病基因治疗人类试验中已出现的那样。当前的研究针对Leber先天性黑矇(LCA),

先天性失明的基因治疗已经向前迈进了另一步,因为研究人员进一步改善了三个以前只治疗一只眼的成人患者的视力。在他们的其他眼睛接受同样的治疗后,病人在昏暗的光线中变得更能看见,其中两个还能够在弱光条件下跨越障碍。没有不利作用出现。

不是首次治疗也不是重复治疗激发了一项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取消了插入基因的益处,正如在其他疾病基因治疗人类试验中已出现的那样。当前的研究针对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它是一种到成年期发展成全失明的视网膜疾病。

来自费城儿童医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科学家主持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病人们告诉我们自从接受基因治疗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化很大",研究的共同主持人Jean Bennett博士、宾夕法尼亚眼科学教授F.M. Kirby说,"他们能在夜间四处走动、购买食品杂货并识别人们的脸,之前这些事情他们都无法做。同时,我们能客观地测定光敏性、视野与其他视功能的改善。"

其他观察结果来自神经影像中观察到的大脑信号。当一个朦胧闪烁棋盘图案在病人一只最近治疗的眼睛前闪现,大脑中负责视力的区域在磁共振机能成像(fMRI)期间闪亮起来。"这个发现正告诉我们,大脑正在应答眼睛的暗光敏感性", 此研究的共同主持人、宾夕法尼亚儿童医院的放射学研究人员Manzar Ashtari博士说。

LCA是一群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在此疾病中一种基因突变损伤一种视网膜中光受体所必需的酶的生产。研究团队给病人注射一个基因工程化的腺病毒相关的载体,这个载体携带一个正常的RPE65基因,此RPE65在一种LCA中突变。

目前研究中的研究人员以前已在12个LCA病人中进行了这个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这些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有4个小孩11岁和更年轻的。为了小心操作,研究人员只处理了视力差的那一只眼睛。2009年报道的这个试验用6个视力被足够改善以致不再被归为合法失明的受试对象取得了持续并显著的结果。

宾夕法尼亚儿童医院的细胞与分子治疗中心(CCMT)发动最初的临床试验和当前研究,并制造一种用于携带正确基因的载体。此研究的合著者Katherine A. High博士是CCMT的主任,也是基因治疗研究人员的先锋。

研究团队在动物上的实验已表明在第二只眼上的治疗再次使用是安全和有效的。尽管这些结果很令人鼓舞,研究人员关心载体在病人未治疗眼上的再次使用可能刺激一种能减少未治疗眼最初益处的炎症反应。

"我们的关心是,首次治疗可能导致一种能引发个人免疫系统对重复接触反应的疫苗样免疫反应", Bennett说。因为眼睛是从机体免疫系统相对隔离的"免疫特免"区,这种免疫反应在机体其他部分被认为可能更小,但这观点需在实践中进行测试。

在首次研究中,研究合著者、视网膜专家Albert M. Maguire博士将载体注射入费城儿童医院3个受试者的未处理眼睛中。病人在一年半到三年以前已经治疗了一只眼。

研究人员继续跟踪再次使用后6个月的三例病例。他们发现在光敏感性上最显著的改善,如瞳孔对超强度光的反应。三例病例中的两例能在昏暗光线下跨越障碍,如看到伴随发表论文的影像。

没有安全问题,也没有明显免疫反应。甚至还有意料之外的益处,即fMRI结果表明改善的大脑反应不只在新注射眼睛里,也在最早注射的眼睛中,可能因为眼睛能在注视物体时更好地彼此协调。

研究人员警告说,在他们能最后陈述视网膜疾病中基因治疗再次使用在人中是安全的之前,接下来的研究必须在长时间内用更多受试者进行。但是,Bennett指出,该结果更好地预示了在首次试验中剩余患者的第二只眼睛的治疗,这些患者包括儿童,他们可能有更好的结果,因为他们的视网膜变性程度没有象成年人那样严重。

此外,Bennett补充说,该研究有把握使用相类似基因治疗方法治疗其他视网膜疾病。Ashtari说,fMRI在帮助预测患者更有可能受益于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中可能发挥未来的作用。(生物谷bioon.com)

相关阅读:

AAV2 Gene Therapy Readministration in Three Adults with Congenital Blindness :NCoR1 Is a Conserved Physiological Modulator of Muscle Mass and Oxidative Function

Jean Bennett, Manzar Ashtari, Jennifer Wellman, Kathleen A. Marshall,Laura L. Cyckowski,Daniel C. Chung, Sarah McCague, Eric A. Pierce, Yifeng Chen, Jeannette L. Bennicelli, Xiaosong Zhu, Gui-shuang Ying, Junwei Sun, J. Fraser Wright,Alberto Auricchio, Francesca Simonelli, Kenneth S. Shindler, Federico Mingozzi,Katherine A. High and Albert M. Maguire

Abstract Demonstration of safe and stable reversal of blindness after a single unilateral subretinal injection of a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carrying the RPE65 gene (AAV2-hRPE65v2) prompted u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was possible to obtain additional benefit through a seco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AAV vector to the contralateral eye. Readministration of vector to the second eye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adults with 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due to mutations in the RPE65 gene 1.7 to 3.3 years after they had received their initial subretinal injection of AAV2-hRPE65v2. Results (through 6 months) including evaluations of immune response, retinal and visual function testing,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dicate that readministration is both safe and efficacious after previous exposure to AAV2-hRPE65v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59922, encodeId=d0a818599227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c73951054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遗传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5105, encryptionId=cc73951054b, topicName=遗传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d9f79, createdName=般若傻瓜, createdTime=Thu Nov 15 22:08:00 CST 2012, time=2012-11-1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EJM:基因治疗成功用于B型血友病

 MedSci提示:  基因疗法对于众多疾病都有疗效,如肿瘤,遗传性疾病,将来还可能在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大展手脚。然而基因疗法存在很多缺陷,如外源性基因是否有害?以及外源性基因会不会在机体产生免疫或被清除?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载体最合适?什么样的载体更安全,都是需要考量的。例如,如果希望这种基因是一过性表达(如机体正常后,便不希望它再表达),可以选择腺病毒载体;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