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Kidney J:肾小球疾病与肿瘤关联多样,年龄>50岁、治疗抵抗或早期复发患者需强化癌症筛查

2025-05-20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肾小球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关联性具有显著异质性,MN中THSD7A/NELL-1阳性、MCD合并胸腺瘤及IgA肾病伴黏膜肿瘤为典型模式。

肾小球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关联性日益受到关注,部分肾小球病变可能作为副肿瘤综合征出现。膜性肾病(MN)是典型的癌症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约10%的MN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发现恶性肿瘤,而THSD7A、NELL-1等抗原的表达与肿瘤关联性显著。此外,IgA肾病、微小病变病(MCD)及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也可能与肿瘤共存。目前指南建议对肾小球疾病患者进行年龄特异性癌症筛查,但筛查策略、复发时的再筛查时机及治疗选择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肾小球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关联特征,总结筛查策略与治疗原则,为临床管理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系统综述近10年文献(2013-2023),纳入32项观察性研究及病例系列,涵盖MN、MCD、IgA肾病等肾小球疾病类型,重点分析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抗原表达特征、筛查方法及治疗反应。数据整合采用描述性统计与Meta分析方法,评估不同肾小球疾病与肿瘤的关联强度。研究设计包括:(1)评估MN中PLA2R、THSD7A、NELL-1等抗原的肿瘤预测价值;(2)总结其他肾小球疾病(如MCD、IgA肾病)的肿瘤风险及筛查建议;(3)分析恶性肿瘤复发与肾小球疾病复发的时序关系;(4)探讨治疗策略(免疫抑制剂与抗肿瘤治疗的协同效应)。纳入标准包括病理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明确的肿瘤诊断及随访数据完整的研究,排除个案报告及非英文文献。

研究结果

1.膜性肾病(MN)与恶性肿瘤​​

· 抗原表达与肿瘤风险:PLA2R阳性MN患者中仅5%伴恶性肿瘤,而THSD7A阳性者肿瘤风险达6%-25%,NELL-1阳性者达10%-30%。中国人群PLA2R阳性MN的肿瘤关联性(33%)显著高于欧美人群(<5%)。

· 病理特征:肿瘤相关MN常表现为IgG1/IgG2亚型沉积、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8个/肾小球)及系膜增生,与原发性MN的IgG4沉积特征不同。

· 筛查与治疗:MN诊断后1年内恶性肿瘤检出率为10%-14%,初始筛查阴性者中50%对免疫抑制治疗无反应,需通过FDG-PET/CT等影像学复查。肿瘤完全缓解患者中60%的MN随之缓解。

2.其他肾小球疾病​​

· MCD:34.9%的肿瘤相关MCD与胸腺瘤相关,12.8%与肺癌或胃肠道肿瘤相关。复发或激素抵抗型MCD需筛查淋巴瘤(尤其霍奇金淋巴瘤)。

· IgA肾病:10%-15%的老年IgA肾病患者合并肾细胞癌或黏膜肿瘤(如鼻咽癌),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异常糖基化IgA1相关。

·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AL淀粉样变性、C3肾小球病等与多发性骨髓瘤高度相关(90%),需骨髓活检与血清游离轻链检测。

3.复发与再筛查​​

· 肾小球疾病复发患者中,20%-30%存在隐匿性肿瘤或肿瘤复发。例如,一例MN患者初诊THSD7A阴性,1年后复发时转为阳性并检出膀胱癌。

· 抗肿瘤治疗联合rituximab可降低免疫抑制相关致癌风险,而cyclophosphamide可能增加血液肿瘤发生率(风险比1.8)。

4.筛查策略优化​​

· 基础筛查包括胸部X线、腹部超声及肿瘤标志物(CEA、PSA等),高风险患者(年龄>65岁、吸烟史)需升级至CT/MRI。

· 抗原检测(如THSD7A)联合病理特征(炎症细胞浸润)可提高肿瘤预测特异性。

肾小球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关联性及临床管理策略研究设计及主要研究结果

本研究表明,肾小球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关联性具有显著异质性,MN中THSD7A/NELL-1阳性、MCD合并胸腺瘤及IgA肾病伴黏膜肿瘤为典型模式。年龄>50岁、治疗抵抗或早期复发患者需强化癌症筛查,FDG-PET/CT与抗原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应优先控制肿瘤,rituximab在兼顾免疫抑制与致癌风险中更具优势。未来需建立多中心队列验证筛查流程,并探索肿瘤微环境与肾小球损伤的分子机制。

原始出处:

Murt A, Berke I, Bruchfeld A, Caravaca-Fontán F, Floege J, Frangou E, Mirioglu S, Moran SM, Steiger S, Stevens KI, Teng OYK, Kronbichler A. Malignancies and glomerulonephritis: when to suspect and when to screen? Clin Kidney J. 2025 Apr 10;18(5):sfaf101. doi: 10.1093/ckj/sfaf101. PMID: 40352576; PMCID: PMC1206274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674, encodeId=5a5c22656e4b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ce252932f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恶性肿瘤#</a> <a href='/topic/show?id=595d825313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肾小球疾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2932, encryptionId=3ce252932f0, topicName=恶性肿瘤), TopicDto(id=82531, encryptionId=595d8253132, topicName=肾小球疾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19 10:29:06 CST 2025, time=2025-05-1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信任感动:肠癌术后肺结节,随访略增大,良恶性以及是否转移如何考量?手术与消融如何权衡?

74 岁女性直肠癌术后肺结节增大,疑为转移瘤。经线上咨询、PET-CT 检查后,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直肠腺癌肺转移并手术。该病例为恶性肿瘤术后肺结节的诊疗提供思路,强调沟通在医疗中的重要性。

Nature Medicine:超3000患者随访数据:CAR-T治疗后患T细胞恶性肿瘤风险极低

基于3000多名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数据分析,研究人员确认仅一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T细胞恶性肿瘤,发生率为0.03%。这表明CAR-T细胞疗法后T细胞恶性肿瘤的风险极低。

JACC-CardioOncology:恶性肿瘤与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出血之间的关联

与无癌症对照者相比,房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卒中风险相似,但出血风险较高,提示恶性肿瘤不应降低房颤抗凝治疗的阈值。

Nature Medicine:783名患者的10年随访:CAR-T疗法的安全性与长期效果全解析

本研究旨在对783名接受过基因改造T细胞治疗的患者进行深入分析,探索随访数据中的安全性信号。

震撼!中国团队临床试验论文登顶肿瘤学“神刊”CA(IF:503),或改写鼻咽癌治疗格局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不止数据上的突破。作为《CA》创刊以来发表的首篇临床试验研究论文,它开创了期刊先河,也为全球鼻咽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关键依据。

郝纯毅教授解读肝癌治疗之百年变局:从局部到全身的融合之路

【医悦汇】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郝纯毅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为我们深入解读2024年肝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剖析未来肝癌外科诊疗的发展方向,以供业内交流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