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北航李春燕团队:癌基因MYC的多维调控机制及其靶向治疗策略的相关综述研究

2025-05-20 Genes and Diseases Genes and Diseases 发表于上海

该综述系统阐述了MYC蛋白的结构特征、MYC在癌细胞中的激活机制、其促进癌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全面梳理了当前靶向MYC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及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MYC家族由癌基因MYCc-MYC)、MYCN以及MYCL组成。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MYC基因的表达在转录、翻译以及翻译后修饰等各个层面均受到精密的调控。但高达70%的人类恶性肿瘤中存在MYC的异常高表达;在多种癌症类型中,MYC的高表达常与强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紧密相关。癌蛋白MYC作为转录因子,广泛参与细胞增殖、代谢、衰老、程序化细胞死亡和血管生成等关键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此外,MYC还通过多种机制协助癌细胞逃避免疫监测和提高肿瘤的耐药性。MYC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广泛作用,使其成为优化治疗策略的重要靶点。目前,MYC作用机制的解析不仅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更是抗癌药物开发的重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春燕课题组在本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MYC:multidimensionalregulationandtherapeuticstrategiesinoncology”的综述论文。该综述系统阐述了MYC蛋白的结构特征、MYC在癌细胞中的激活机制、其促进癌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全面梳理了当前靶向MYC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及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1、MYC蛋白结构

MYC蛋白由439个氨基酸组成,分为三个主要结构域。N端区域(1–143)包含反式激活结构域(Transcriptionactivationdomain,TAD),中心区域负责核定位和稳定性调节,C端区域(357–439)对于与MAX相互作用和与靶基因启动子结合至关重要。MYC-MAX异二聚体结合到靶基因转录调控区内的保守E-boxDNA序列(CACGTG)上,从而启动转录激活(图1)。

图片

图1MYC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原文中Figure1)

2、癌症中MYC激活的机制

目前已在许多癌症中发现基因扩增、染色体易位、逆转录病毒插入、超级增强子的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激活以及蛋白质翻译后等多种途径,导致体内MYC稳定在较高水平。MYC在mRNA或蛋白质水平上受到WNT、PI3K、ERK和Notch等信号通路的调控(图2)。

图片

图2多种信号通路可激活MYC(原文中Figure2)

3、MYC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MYC癌蛋白作为转录因子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参与肿瘤发生的调控,包括增殖、代谢、细胞衰老、转移、核糖体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程序性细胞死亡、免疫应答及肿瘤微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TME)。MYC还与耐药性相关,并参与癌症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和维持。阐明MYC的精确功能和调控机制,对推进精准医学和优化癌症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4、靶向MYC的治疗探

历史上,科学界普遍认为MYC“不可成药”,因其具有天然无序区域、缺乏结合口袋且定位于细胞核内,使得靶向干预极具挑战性。目前针对MYC的有效策略包括干扰MYC-MAX复合物、阻断MYC转录与翻译、促进MYC蛋白酶体降解以及利用合成致死效应(图3)。

(1)靶向MYC-MAX复合物

为抑制MYC信号通路,已开发出稳定MAX-MAX同源二聚体或阻断MYC-MAX与DNA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目前唯一进入临床I/II期试验的直接MYC抑制剂是Omomyc(OMO-103),其初步数据显示安全性和药物活性。

(2)沉默MYC转录

MYC转录可通过两种方式抑制:一是稳定MYC的G-四链体结构,二是靶向转录调控复合物。MYC转录受BRD4、CDK7和CDK9调控。BRD4通过募集阳性转录延伸因子b(Positivetranscriptionelongationfactorb,P-TEFb)激活MYC转录延伸;CDK7和CDK9则通过磷酸化RNA聚合酶II羧基末端的丝氨酸残基,启动转录、解除暂停并促进高效延伸。

(3)抑制MYC蛋白生物合成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mTORC1通过磷酸化4EBP1启动MYC翻译。解旋酶eIF4A的活性对克服G-四链体结构障碍至关重要,从而保障MYCmRNA的持续翻译。

(4)降低MYC稳定性

Ser62磷酸化增强MYC稳定性,而Thr58磷酸化则促使其降解。MYC蛋白受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严格调控。可通过靶向PLK1(Polo-likekinase-1)、去泛素化酶(Deubiquinatingenzymes,DUBs)等调控MYC稳定性的蛋白间接抑制MYC表达。此外,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targetingchimera,PROTAC)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设计策略,正在探索用于降解MYC。

(5)靶向MYC合成致死基因

利用合成致死效应治疗癌症的关键在于发现合成致死基因。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已鉴定出百余个与失调的MYC致癌蛋白存在合成致死效应的候选基因,如CDK1(Cyclindependentkinase1)、CHK1(checkpointkinase1)、PRKDC(ProteinkinaseDNA-activatedcatalyticsubunit)、ATR(AtaxiatelangiectasiaandRad3-relatedprotein)等。

图片

图3靶向MYC的治疗策略(原文中Figure4)

靶向MYC的治疗研发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由于MYC对细胞的广泛调控作用,在癌症治疗中评估MYC抑制的副作用至关重要。虽然MYC基因敲除小鼠的寿命显著延长且癌症发生率降低3–4倍,但会表现出早衰特征及年龄敏感性功能衰退。此外,MYC表达下调还会导致电子传递链功能障碍并增加活性氧簇的产生。

5、总结与展望

MYC作为同时调控肿瘤细胞内在发育和免疫系统应答的关键因子,是极具潜力的癌症治疗靶点。但靶向MYC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由于MYC蛋白结构的复杂性(如天然无序结构域的存在),直接抑制剂的开发与优化仍存在瓶颈;其次,虽然通过靶向调控因子抑制MYC表达在化学和药理学上可行,但多效性作用导致难以获得副作用最小的药物;第三,间接抑制效果可能仅对特定肿瘤类型有效;最后必须考虑MYC抑制可能引发的早衰等不良反应。随着单药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联合疗法已成为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未来临床策略中,针对MYC及其下游基因或合成致死伙伴的新型疗法,有望与患者分层和联合用药方案选择相结合。

作者简介

李春燕,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肿瘤基因组学研究,探究转录调控元件—增强子在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和骨质疏松症等)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相关疾病的精准诊疗策略。代表性成果发表于CellGenomeBiologyCellSystemsBriefingsinBioinformatics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Genes&Diseases等国际知名期刊。

文章来源

免费全文下载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4002320

引用这篇文章:

DuanY,LiuZ,WangQ,etal.TargetingMYC:Multidimensionalregulationandtherapeuticstrategiesinoncology.GenesDis.2025;12(4):10143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887, encodeId=3b39226588e9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efee1519b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细胞#</a> <a href='/topic/show?id=461312413f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Myc蛋白#</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413, encryptionId=461312413f8, topicName=Myc蛋白), TopicDto(id=71519, encryptionId=3efee1519b2, topicName=癌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20 16:03:03 CST 2025, time=2025-05-2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20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尤业字/余跃/洪春雁研究团队《AM》:纳米原电池直接向癌细胞释放高活性电子有效消除肿瘤

这种策略绕过了外部辐射激活增敏剂将能量或电子转移到氧分子的步骤,从而克服了光穿透不足、增敏剂活性低和缺氧肿瘤微环境中氧供应不足的限制。

治愈乳腺癌的第二战场,恶性肿瘤细胞的“冬眠”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给大家编译一个最新的文献报道,讲一下癌细胞的冬眠。

厦门大学田华雨教授/方华攀副教授团队Theranostics:癌细胞与免疫细胞在癌症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代谢行为

厦大田华雨等在 Theranostics 发表综述,阐述癌细胞与免疫细胞在癌症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代谢行为及相互作用,强调细胞代谢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癌症代谢疗法提供参考。

Nature:胰腺癌的神经黑客行动:揭秘癌细胞如何“策反”神经元加速扩散

该研究首次揭开了胰腺癌操纵神经网络的惊人策略:癌细胞通过分子级别的“神经黑客行动”,将疼痛传感器变为生长加速器,甚至将神经元改造成肿瘤扩散的“特洛伊木马”。

Nature:当癌细胞开始“抱团取暖”:破解肿瘤生存的致命同盟

这项发现不仅改写了癌症生态学的教科书,更点燃了精准治疗的新希望:瓦解癌细胞的“社交网络”可能比直接杀伤更致命。

浙江大学,最新Nature系列综述,癌症治疗新靶点!

癌细胞存在 Warburg 效应,浙江大学吕志民团队研究发现葡萄糖代谢酶及代谢物在癌症中有 “兼职” 功能,影响癌症发展,或为癌症治疗和诊断提供新思路。

Nature:李明团队揭示巨噬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竞争,带来癌症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通过深入探究饮食调节、免疫系统和癌细胞竞争之间的关系,全面揭示了免疫细胞在癌细胞竞争中的重要调控作用,让我们对肿瘤发展和免疫治疗有了全新理解。

肿瘤缩小,7个月未再生长!《自然-医学》:新型细胞免疫疗法,精准打击癌细胞

研究显示,通过个体化的新型TCR-T疗法,有效地缩小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且在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肿瘤并未重新生长,研究结果高度提示TCR-T细胞免疫疗法或有助于治疗转移性实体瘤。

长期压力大,癌细胞更易扩散!Cancer cell:慢性压力使癌细胞转移率增加2-4倍,原因是它!

研究揭示了慢性压力促进弥漫性癌症细胞的肺转移的途径,并确定中性粒细胞及其细胞外陷阱(NET)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