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广州医科大学李仕颖/余睿合作构建嵌合肽工程化学计量多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诱导强大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2025-01-01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阐明了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的复杂机制,推动了化学计量纳米药物的临床开发。

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严重依赖于有效的抗原呈递和持续的信号转导。然而,这种免疫反应经常受到乳腺癌固有的低免疫原性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MHC-I)表达缺陷的影响。

2024年12月28日,广州医科大学李仕颖、余睿共同通讯在ACS Nano 在线发表题为Chimeric Peptide-Engineered Polyprodrug Enhances Cytotoxic T Cell Response by Inducing Immunogenic Cell Death and Upregulating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制备了一种嵌合肽工程化学计量多原药(PDPP)以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其特点是高载药量和精确的化学计量药物比例,其中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诱导剂原卟啉IX(PpIX)和表观遗传药物地西他滨(DAC)被组装成PpIX-DAC多原药。

随后,将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靶向肽序列(CVRARTR)偶联到DSPE-PEG2000-Mal上,用于封装PpIX-DAC,从而增强乳腺癌靶向药物递送。PDPP通过光动力疗法(PDT)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消融乳腺癌细胞,同时诱导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的释放以提高肿瘤免疫原性。此外,PDPP可以通过表观遗传调节上调MHC-I表达,协同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和PD-L1阻断。简而言之,PDPP诱导强大的抗肿瘤T细胞免疫,从而有效根除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推动了化学计量纳米医学的临床转化。

图片

乳腺癌的特点是免疫原性低,表现为肿瘤新抗原负荷最小,缺乏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尽管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疗法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成功,但其在乳腺癌中的疗效仍然有限,对增强免疫反应构成了重大挑战。近期研究强调,常规治疗策略可以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产生原位新抗原,增强肿瘤免疫原性。

其中,光动力疗法(PDT)在光敏剂存在下将光能转化为活性氧(ROS),具有低侵入性、时空可控性和耐药风险最小等优点。脂质通过PDT的氧化损伤将有效破坏肿瘤细胞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炎症信号的急性释放以启动ICD。然而,PDT的长期应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抗原呈递是激活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的关键步骤,但由于缺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MHC-I)分子,乳腺癌细胞在此过程中往往存在缺陷。因此,迫切需要探索调节MHC-I的策略,并研究PDT联合MHC-I上调增强乳腺癌免疫反应的潜力。

MHC-I在呈递肿瘤相关抗原以激活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中起关键作用,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其表达。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药物可以调节抗原呈递途径,从而增强新抗原缺陷型肿瘤的免疫反应。其中,地西他滨(DAC)是FDA批准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NMTi),通过上调关键免疫抑制基因,在对抗各种实体瘤方面显示出应用前景。然而,未充分探索DAC在表观遗传调节和免疫重编程方面的潜力。同时,DAC的低生物利用度进一步限制了其免疫调节作用,也可能导致潜在副作用。传统上,将分子药物掺入纳米颗粒系统可延长循环时间并提高生物利用度,但药物负载能力低、药物过早泄漏等问题阻碍了传统纳米药物的有效性。由于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在纳米药物中实现对药物负载率的精确控制具有挑战性,需要优化联合治疗的协同药理作用。因此,开发具有化学计量药物比例的纳米药物对于评估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协同免疫作用至关重要。

图片

图1 PDPP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用于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示意图(摘自ACS Nano 

考虑到上述情况,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嵌合肽工程化学计量多原药(PDPP),通过诱导ICD和上调MHC-I来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其中,将ICD诱导剂原卟啉IX(PpIX)和表观遗传药物DAC组装成高载药率的化学计量多原药(PpIX-DAC),随后用DSPE-PEG2000-Mal封装,并在DSPE-PEG2000-Mal上偶联靶向肽序列(CVRARTR)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得益于PD-L1的靶向特性,PDPP实现了乳腺癌细胞的靶向药物递送。值得注意的是,PDPP利用PDT根除乳腺癌细胞,同时触发ICD效应释放DAMP,从而增强肿瘤免疫原性。PDPP表观遗传重编程乳腺癌细胞以提高MHC-I表达,从而与PD-L1阻断协同作用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体外和体内研究均显示出PDPP的级联免疫调节功效,证明了其有效靶向和破坏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的能力,且无明显副作用。该研究阐明了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的复杂机制,推动了化学计量纳米药物的临床开发。

参考消息: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219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5996, encodeId=db8d22459963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c423e257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乳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cc48122965a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725, encryptionId=73c423e2572, topicName=乳腺癌), TopicDto(id=122965, encryptionId=cc48122965a9, topicName=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Dec 31 23:08:46 CST 2024, time=2024-12-31,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会议预告丨2024天津国际乳腺癌大会(12.18-12.21)

天津国际乳腺癌大会将于2024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滨海之都天津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以“健康同行创未来,携手同彩映前程”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前瞻医学智慧,共绘乳腺肿瘤防治新篇章。

HER2阳性乳腺癌按FISH结果细分,靶向治疗获益分层

这些发现提供了有价值的关于不同 HER2 FISH 阳性亚组的临床病理学见解,可能为未来解读 HER2 FISH 结果的标准提供信息。

2024 JINBCS | 刘慧教授:HER2+乳腺癌治疗痛点和新进展分享

特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刘慧教授分享HER2+乳腺癌治疗现状及最新前沿进展。

陈占红教授: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精准诊疗之路,CSCO BC诊疗指南保驾护航!丨天津国际乳腺癌大会

特邀请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分享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现状及指南更新等。

抗癌药新组合:抗体偶联药DS8201和奥拉帕利联合的机制和疗效!

乳腺癌依激素受体、HER2 表达分亚型,三阴性乳腺癌侵袭性高、缺乏靶向疗法,以往靠化疗。2024 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上,新组合奥拉帕利联合德曲妥珠单抗展现良好疗效,研究表明二者协同抗肿瘤。

无进展生存期近乎翻倍!NEJM:新药有望延缓乳腺癌患者病情进展

NEJM 发表研究显示,imlunestrant 有望治疗部分复发性乳腺癌。试验表明其对有 ESR1 突变患者能延长 PFS,联合阿贝西利效果更好,安全性也不错。

【中西合璧】针刺对慢性神经性疼痛的调节及其与脑功能特性的关系—针刺对神经性疼痛的影响

在标准三联止吐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真电针,可显著提高接受HEC治疗的乳腺癌患者CINV治疗的疗效。

乳腺癌风险增加207%!BMJ:超170万人研究揭示,乳腺密度越大,患癌风险越大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发表一项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乳腺密度增加或持续增加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也增加。

聚焦前沿热点,共创未来发展——第四届天津国际乳腺癌大会成功举办

12月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天津国际乳腺癌大会在滨海新区召开。

85.7%的PTEN胚系突变女性罹患乳腺癌,具有怎样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

本研究的优势包括对这些女性乳腺癌患病情况独特的长期观察。遗憾的是,由于研究的时间跨度长,大多数病例的原始玻片和组织蜡块无法无法获取以供审查。本文提供的数据基于原始病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