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Obes:肥胖母亲进行饮食干预和锻炼或能保护后代抵御发生心血管疾病

2022-11-06 细胞 细胞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母源性的肥胖或许会对其后代机体的心血管健康产生长期持久的影响,而在孕期促进膳食的改变和体育锻炼或许就能降低这一风险。

孕期肥胖或与后代心脏代谢疾病风险增加以及预期寿命减少有关;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上题为“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obese pregnancy and cardiac remodelling in 3-year olds: children of the UPBEAT RCT”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孕期进行饮食和锻炼的生活方式干预或许能保护婴儿抵御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如果母亲在孕期被诊断为临床上的肥胖者,那么其3岁的孩子未来或许很有可能会表现出心脏病的风险因素,而行为生活方式的干预或许就能降低这种风险。在英国,有超过一半接受产前护理的女性都是临床上的超重或肥胖人群,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孕期肥胖或与后代儿童心脏代谢功能障碍有关,而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许在母体子宫内就已经开始发生了。

图片

肥胖母亲进行饮食干预和锻炼或许能保护后代抵御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图片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22). DOI:10.1038/s41366-022-01210-3

这项名为UPBEAT的临床试验将孕早期的肥胖女性(BMI超过30kg/m2)随机分配到饮食和锻炼干预组或标准的妊娠护理组。干预措施包括一对一的咨询,限制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摄入,摄入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蔬菜和豆类,适度且监测体育锻炼以及利用工具来记录锻炼;干预组在孕期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健康饮食以及整个孕期更为健康的代谢情况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对三岁儿童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临床肥胖的女性所生育的后代或会表现为心脏重塑,而这也是其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风险因素。

相比正常体重的女性而言,肥胖女性所发生的改变包括心肌厚度的增加、静息心率升高、心脏放松功能早期受损的证据以及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或战或逃反应);被招募到干预组的女性所生育的后代则会受到保护免于机体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早期改变。研究者Paul Taylor说道,母源性的肥胖似乎会负面影响发育中胎儿的神经系统以及心脏的发育,而且这种影响在3岁之前是非常明显的;而怀孕期间的复杂生活方式改善或许与保护机体抵御婴儿心脏重塑过程有关,于是研究人员就推测,对心脏及其功能的改变或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糟,这或许就会使得儿童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母源性的肥胖或许会对其后代机体的心血管健康产生长期持久的影响,而在孕期促进膳食的改变和体育锻炼或许就能降低这一风险;母源性的肥胖与后代3岁时左心室的重塑过程有关,进行母源性干预或许并不会出现这种重塑过程,而且后代机体心脏的重塑或许是在子宫内形成的。

原始出处:

Taylor, P.D., Gu, H., Saunders, H. et al.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obese pregnancy and cardiac remodelling in 3-year olds: children of the UPBEAT RCT. Int J Obes (2022). doi:10.1038/s41366-022-01210-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98918, encodeId=4b12209891862, content=早干预,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Q0j4TwGTfTKnHtEgiaNiaUeanPblicnQPORicamAtCLvWmTKDxxWwF3J99R5MdjnGACh16icoScCeRrNQOibvvPqiaDrA/132, createdBy=83465314460, createdName=八骏奔腾, createdTime=Mon Nov 07 09:08:19 CST 2022, time=2022-11-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22-11-07 八骏奔腾

    早干预

    0

相关资讯

仅需运动2分钟,续命又少病!超7万人最新研究:这种运动方式能使死亡率降低55%以上

每周累计15-20min的剧烈运动,即每天只要达到2min,与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降低16-40%有关!随着每周剧烈运动的时间持续增加(直至50-57min/周),健康的益处也会随之上升。

葛均波院士团队综述缺氧诱导因子和心血管诊疗关联,心血管疾病或将迎来新的治疗策略!

病程中,HIFs也呈现一定的时空特异性,是潜在的临床靶标,就心血管疾病而言,或将迎来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Eur Heart J:生长分化因子15与心血管风险

生长分化因子15在不同ASCVD类型中均一致地增加了CV死亡和HHF的预后信息。生长分化因子15还增加了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预后信息,超出了临床危险因素和心脏生物标志物,但对于ACS则不然。

202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4大要点一文速览!

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 ”的国家方针,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

JCC: IBD不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但心血管风险仍需注意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胃肠道相关的慢性疾病,严重的疾病表型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此外,纵向研究表明,IBD患者的与普通人群相比的死亡率更高,尤其是来自诊断

推荐阅读:基层冠心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共患管理专家共识(2022)

在我国,心脑血管病为居民的首要死因,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而且死亡人数仍在上升,2020年接近4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