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轻轻一摔就骨折,全身10多处“断过骨”!家人以为缺钙,医生一看他眼睛:不对劲!
2025-05-16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3 岁患儿因轻微外力反复骨折,经检查确诊为成骨不全症(玻璃娃娃病),由 I 型胶原异常所致。目前通过双膦酸盐治疗及康复管理改善症状,需长期规范管理。
3岁的小果,最近一次骨折,是因为在幼儿园被小朋友轻轻推了一下。“腿一下子就断了……”妈妈眼圈通红。从出生到现在,小果已经骨折十多次,有一次只是翻个身,胳膊就“咔”地一下断了。最初家人以为是缺钙,给他吃了无数钙片、鱼肝油。可症状没改善,反而越来越频繁。医生在查体时却注意到:小果的眼白不是正常的白色,而是带着一层明显的蓝色光泽——蓝巩膜。
进一步骨密度检查发现:小果的骨质像“泡沫糖”一样脆弱。基因检测提示为:成骨不全症,一种因I型胶原蛋白合成异常导致的遗传性罕见病。因为全身骨头像玻璃一样易碎,这种病又被形象地称为“玻璃娃娃病”。目前,小果已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并进行骨骼康复锻炼、生活防护等系统干预。虽然尚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管理,可以明显减少骨折次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成骨不全症?
成骨不全症又名脆骨病,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以骨量低下、骨骼脆性增加和反复骨折为主要特征,由重要的骨基质蛋白I型胶原编码基因及其代谢相关基因突变所致。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15000~20000。
临床表现
成骨不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自幼起病的轻微外力下反复骨折,进行性骨骼畸形,不同程度活动受限。骨骼外表现可以有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听力下降、韧带松弛、心脏瓣膜病变等。
骨骼X线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全身多部位骨质稀疏;颅板薄,囟门和颅缝宽,枕骨缝间骨,颅底扁平;椎体变形,多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胸廓扭曲、变形,甚至塌陷;四肢长骨纤细、皮质菲薄,骨髓腔相对较大,干骺端增宽,多发长骨骨折,长骨弯曲畸形等。
临床分型
Sillence将成骨不全症分成I至IV型
I型病情最轻,最常见; II最重,通常围生期致死;III型是存活者中最严重的,常常身材矮小,呈进行性骨骼畸形;IV型严重度介于I型与III型之间。
可依据骨折和骨骼畸形严重程度、发病时间、是否有蓝巩膜等临床特征判断分型。
近期发现的V型具有肥厚性骨痂、桡骨头脱位、前臂骨间膜钙化、桡骨干骺端下密集骺线等独特临床表现。
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成骨不全症致病基因突变的有效治疗方法,现有治疗仅为对症治疗,旨在增加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率、改善骨畸形、提高生活质量。
诊疗流程
参考资料:
[1]夏维波,章振林,林华,等.成骨不全症临床诊疗指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9,12(01):11-23.
[2]唐清华,曾玉红. 成骨不全症2例.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2,04(01):E06870-E0687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成骨不全症# #玻璃娃娃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