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肥厚性心肌病的多中心心血管磁共振研究

2025-02-11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由于其无创性、能够避开声学窗限制以及具备出色的组织特征识别能力,被强烈推荐用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诊断、评估以及风险判断。

海拔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文献中其影响的报道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表明,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暴露,在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等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可能对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不全起到保护作用。相反,其他研究指出,居住在海拔 1500 米以上的地区会增加左心室(LV)舒张功能不全的风险。

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不全被认为是肥厚型心肌病(HCM)不良预后(如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SCD))的独立预测因素。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由于其无创性、能够避开声学窗限制以及具备出色的组织特征识别能力,被强烈推荐用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诊断、评估以及风险判断。对比增强心脏磁共振(CMR),特别是运用延迟钆增强(LGE)技术,在识别心肌纤维化方面效果显著,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中,延迟钆增强(LGE)范围达 15% 及以上是心源性猝死(SCD)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此前的研究显示,延迟钆增强(LGE)的范围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至 50% 或以下、最大左心室壁厚度增加、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的出现以及心肌灌注缺损等情况。此外,病程较长、N - 末端脑钠肽前体(NT - pro BNP)水平升高以及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呈阳性的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更广泛的延迟钆增强(LGE)。

而且,通过心脏磁共振(CMR)测量的异常左心室应变在肥厚型心肌病(HCM)中也有充分记载,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些异常应变通常与各种影像学标志物、血清生物标志物以及人口统计学特征相关。然而,海拔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影响仍不确定。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高海拔生活是否会影响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延迟钆增强(LGE)范围和左心室(LV)应变。

这是一项在中国不同海拔的四家医院开展的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研究共纳入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11 月期间接受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的 256 名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高海拔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 [IQR]:1520.00 [1520.00, 1917.00] 米,n = 132)和低海拔组(86.45 [43.50, 150.75] 米,n = 124)。对两组患者的延迟钆增强(LGE)范围和整体左心室应变进行评估和比较。

研究人群的年龄中位数为 55 岁(四分位间距:46 - 63 岁),59% 的参与者为男性。高海拔组相较于低海拔组表现出明显更大的延迟钆增强(LGE)范围(中位数 [四分位间距]:8.10 [4.78, 19.98]% 对比 6.20 [1.89, 13.81]%;p = 0.008)。多变量分析确定海拔是延迟钆增强(LGE)范围增加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β = 4.41;95% 置信区间:2.04 - 6.78;p < 0.001)。此外,海拔与纵向、圆周和径向方向的左心室应变呈正相关(所有 p < 0.050)。


表 LGE程度与海拔相关性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本项研究表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延迟钆增强(LGE)范围显著增加,并且左心室应变参数更有利。

原文出处:

Zixian Chen,Yue Sun,Na Yang,et al.High altitudes, deeper insights: multicente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study o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DOI:10.1007/s00330-024-11305-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1444, encodeId=33c62251444e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2bb818e99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肥厚性心肌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1879, encryptionId=52bb818e991, topicName=肥厚性心肌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Feb 11 13:17:09 CST 2025, time=2025-02-11,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2-11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儿童期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儿童期诊断为HCM的患者发生LVSD的终生风险显著高于成人诊断为HCM的患者,且LVSD出现时间早于HCM的成年患者。无论诊断为HCM或LVSD的年龄如何,LVSD的预后都很差,需要仔细监测LVSD。

European Radiology:肥厚性心肌病纤维化的心脏磁共振电影成像鉴别

近年来,广泛的数据挖掘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探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放射性组学在心脏疾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Radiology:18F-FAPI PET/CT心肌活性在预测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方面的价值

临床上开发并引入了放射性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靶向示踪剂用于检测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并被广泛用于癌症的PET/CT成像。

CIRCULATION:MDM2调节HIF信号导致肥厚性心肌病的微血管功能障碍

本文结果表明,肉瘤突变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诱导心肌细胞MDM2信号传导,这导致心肌微环境的长期变化。

Circ Res:同济大学陈义汉/梁丹丹发现转录因子SP1缺乏与肥厚性心肌病有关

该研究表明SP1缺乏导致HCM。SP1过表达对HCM小鼠和HCM hiPSC-CMs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提示SP1可能是HCM的潜在干预靶点。

JAHA: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疾病及其进展的预后意义

在以非梗阻性为主要类型的东亚HCM患者中,二尖瓣疾病较为常见。MR、收缩前运动和二尖瓣环形钙化在梗阻性HCM患者中更为常见。MR的存在和进展与HCM患者预后差有关。

Eur J Heart Fail:利用机器学习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新发房颤情况

与传统的肥厚性心肌病-房颤评分相比,该研究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新发房颤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Circulation-Heart Failure:1999-2019年美国肥厚性心肌病相关死亡率的人群和地区趋势

在过去的20年里,HCM相关的死亡率在美国总体上有所下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HCM相关死亡率的人群和地理差异持续存在,需要进一步调查。

European Radiology:快速半自动化左房长轴应变分析对肥厚性心肌病房颤发生的预测价值

研究表明,左心房功能障碍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并可进一步导致心房颤动(AF)的发生。

JAHA:肥厚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性别差异

根据目前的证据表明HCM的预后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未来的指南可能会强调在HCM的诊断和管理中使用性别特异性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