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炉,你认识几个?

2015-10-12 佚名 生物谷

日前,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公布了全球2015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5”。“Highly Cited Researcher 2015”名单是通过对2003年至2013年被ISI Web of Science (SCI) 收录的21个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分析评估,并将所属领域同一年度他引频次在前1%的论文进行排名统计后

日前,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公布了全球2015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5”。“Highly Cited Researcher 2015”名单是通过对2003年至2013年被ISI Web of Science (SCI) 收录的21个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分析评估,并将所属领域同一年度他引频次在前1%的论文进行排名统计后得出的。



此次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覆盖包括材料、化学、数学、工程学等21个学科领域,共有2975名(3125人次)科学家入选,中国共有148位科学家(含港澳台地区)入选168人次。

入选的148位中国科学家中,有18人同时入选两人以上领域;其中,东南大学曹进德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国教授同时入选3个学科领域。此外,中国科学院旗下共入选36位科学家(包括第一单位、第二单位)、香港大学有8位科学家入选、清华大学有7名科学家入选。

生物相关领域入选的科学家名单如下:



其他学科入选科学家名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机器人科学家"夏娃",研发药物顶呱呱

  图:机器人科学家 “夏娃” 2015年2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 技术发明永不止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声称他们研究出了新一代机器人科学家,用于药物研发,降低研发成本。这位科研新星--"夏娃"女士已经成功的发现了一种具有抗肿瘤特性的化合物能同时应用于疟疾的治疗。 在科学研究自动化和机械化的趋势下,机器人科学家应运而生。2009年阿伯里斯特威斯和剑桥大学就已

施一公:想成为佼佼者,必须付出时间

 “有时,个别优秀科学家在回答学生或媒体的问题时,轻描淡写地说自己的成功凭借的是运气,不是苦干。这种回答其实不够客观、也有些不负责任,因为他们有意忽略了自己在时间上的大量付出,而只是强调成功过程中的一个偶然因素,这样说的效果常常对年轻学生造成很大的误导。” 我从指导自己独立实验室的第一个博士生到现在也已经17年了,其中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中已经有11人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学里担任独立

为年轻海归如何成为优秀科学家支招

如果你在发达国家接受了研究生教育,海归到低收入的祖国,你从事科研会遇到很多的不适应,有些人甚至半途而废。随着海归越来越多,你如何才能在低收入的祖国成长为优秀的科学家?Moreno和Gutiérrez(2008)[1]为你支出10招,LL编译如下[2]: 第1招:了解本国国情,入乡随俗。 第2招:专注你自己的研究工作,不要被太多的杂事分散精力 第3招:选择科研问题时要精心考虑,要“接地气”。

Nat Biotech大型访谈:华人科学家众说CRISPR

近日,《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联系了全球社区的50名研究人员、伦理学家和商业领袖对CRISPR改造人类生殖细胞会引发的问题发表评论。在这些联系人中26人对Nature Biotechnology给予了回复,其中不乏我们熟知的中外华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的张锋(Feng Zhang)博士、冯国平(Guoping Feng)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季维智

老科学家们最想念的年味儿

郑哲敏:1924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鄞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张履谦:192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 郭应禄:1930年出生于山西定襄。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学家。 赵鹏大:1931年出生于辽宁清原。中科院院士,数学地质、矿产普查勘探学家。 周立伟:1932年出生于江苏。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

Science:对年轻科学家的忠告

面对着忙碌的实验、海量文献、高难度的撰写与发表论文和激烈的职位竞争时,年轻科学家可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畏惧。《科学》职业专栏最近一篇来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大学Pedro Miguel Echenique教授的演讲稿,值得年轻科学家参考。 Echenique教授认为,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以及职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容易让年轻科学家忘记选择科研的初衷,对职业生涯过分焦虑更强化了这一趋势,因为这容易让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