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耐药分子机制及临床疗法研究进展荟萃报道

2013-10-08 T.Shen 生物谷

众所周知,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已有数千年历史,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80年代初,由于开展对结核病的短程化疗,使结核病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但近年来随着多药耐药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全球出现了第3次结核病回升,结核病流行情况呈卷土重来的严峻形势。 目前,全球各大制药巨头纷纷加入抗结核病的新药研发,制药巨头美国雅培、德国拜耳、英国葛兰素史克以

众所周知,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已有数千年历史,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80年代初,由于开展对结核病的短程化疗,使结核病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但近年来随着多药耐药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全球出现了第3次结核病回升,结核病流行情况呈卷土重来的严峻形势。

目前,全球各大制药巨头纷纷加入抗结核病的新药研发,制药巨头美国雅培、德国拜耳、英国葛兰素史克以及法国赛诺菲宣布同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将携手研发抗结核病的新药(TB)。

临床使用的抗结核化学药物基本分为一线和二线用药两类;一线抗结核药物兼具最好疗效和可耐受的特性,主要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二线抗结核药物有阿米卡星、对氨基水杨酸、左氧氟沙星等。由于现有的抗结核药品已经使用了几十年,随着耐药结核病的广泛出现,采用联合治疗方案从过去的2种药品增加到现在的多于4种药品的联合使用,使患者经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严峻的耐药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目前各大制药企业纷纷加入此类新药开发,本文整理了近一年来和结核病发病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临床治疗结核病疗法的最新进展。

第一部分:结核病发病机制及分子机理相关研究进展

【1】Nat Genet:复旦大学学者携手9国科学家共立结核病起源新说

复旦大学9月2日披露,该校上海医学院专家髙谦等与包括瑞士、英国在内的9国科学家共同合作,经过3年余研究,发现了结核病的真正起源。医学家们以确凿的证据表明“结核病早在7万年前就与人类共存于现代人的发源地——非洲,并伴随着人类的大迁移‘走出非洲’,传播至全球各地”。

该研究纠正了以往学术界“结核病的是在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由圈养的野生动物传给人类”的起源观点。业内人士表示,该成果对当前人类正确了解结结核病的演化过程,采取先进手段早发现、早治疗结核病,并防止其进一步向耐药及高致病性方向发展有重要意义。

校方披露,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遗传学》杂志2日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2】Nat Genet:结核病细菌耐药往往需要多个突变

根据新泽西州立大学一项新研究的证实:结核病耐药性不是一个全有或全无的现象。 相反,结核病致病细菌往往以分步进行的方式积累突变,虽然初始突变的影响最小,但病菌获得其他突变后会发展高层次的耐药。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阻断病菌保护性细胞壁合成所需的细菌基因。这些细菌中几个基因(统称embCAB操纵子)突变,已确定在耐药结核菌株存在,并且单基因突变被广泛地认为一下子就能赋予细菌耐药。

但并不是所有的病菌都承载embCAB突变,成为耐乙胺丁醇,并非所有抗性菌株含有这些突变,提示其中故事复杂得多。

【3】PLoS Pathogens:结核杆菌基因组信息解开该细菌广泛致病之谜

结核杆菌无疑是最成功的病原体。该细菌让全世界的20亿人感染上了肺结核,平均每一秒钟就会有一个人受感染。

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收集了全世界的多种结核杆菌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基因组分析,终于开始揭开该病原体如此猖獗的秘密。相关报道发表在八月二十一日出版的PLoS Pathogens杂志上。

【4】肺结核新标记物为新疗法的开发点亮希望

根据英国南开普敦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肺结核病人肺部被破坏后产生的一些蛋白质降解产物有希望成为新的肺结核生物标记物。研究人员在介绍这项早期研究时表示这种降解物在过去从未被发现过。

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死于肺结核,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诊断和治疗肺结核的方法已经有数十年没有改变过,肺结核病人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抗药性菌株。因此开发新的疗法和诊断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5】Cell Chem Biology:结核病治愈的关键在于饿死敌人

每年约2百万人死于肺结核,在传染性病原体中,肺结核是仅次于艾滋病毒感染的致死因素。更为严峻的是,结核杆菌对现有的药物变得更耐。

结核菌生长在人体血液细胞中,通过调整其自身的代谢途径或操纵宿主的代谢,结核菌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生存和发展。

近日,Surrey大学的科学家对肺结核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导致患者更快地被治疗,并有可能减少耐药性问题。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Cell Chemistry and Biology杂志上。

【6】新的合成分子可抑制结核杆菌生长 有望成为治疗结核病候选药物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合成分子有望成为治疗结核病的候选药物,小鼠实验已经证实了其疗效:该合成分子可以抑制结核杆菌生长,同时,与现有的很多抗结核药物相比,细菌更难以对其产生耐药性。如果临床试验证明其对人类安全、有效,将有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韩国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学家凯文·派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耗时5年,调查了超过12万种化合物。他们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体内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然后观察哪些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最终从中筛选出了一种合成分子进行深入评估。

【7】PNAS:为何非洲HIV感染者对肺结核更加易感

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机体常见的遗传突变,其可以促进HIV感染者对肺结核(TB)更加易感,这项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肺结核是一种引发患者死亡的一种主要的感染性疾病,其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引发150万人死亡。由于其耐药性的产生及HIV感染者的增多使得其流行率持续增长;HIV感染者患TB死亡的人数占到了TB死亡总人数的30%,而且这种流行率主要聚集在非洲,在非洲有全世界最高比例的肺结核感染率及死亡率,而且80%发生在HIV感染者中。

相比美国人和欧洲白种人,非洲人及非洲裔美国人的肺结核发生率较高,研究者一直怀疑是否是由于遗传易感性所导致的。因此耶鲁大学的研究者就通过研究来揭示此问题发生的原因,研究者发现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一种免疫应答基因)的低表达形式可以增加一组乌干达病人2.5倍患肺结核的风险,而MIF是由机体先天免疫系统分泌的细胞信号分子;低表达的MIF在非洲祖先中相比白种人来说更为常见,是白种人的两倍。

【8】Nature:肺结核病原体耐久力的解析

肺结核是一种特别能使人身体虚弱的病,部分原因是“结核分枝杆菌”病原体能够无症状地在宿主体内长久存在很多个月、甚至几十年时间。对超过45个“结核分枝杆菌”转录因子所做的一项ChIP-Seq基因组图谱分析,结合来自这些因子的系统性过度表达的表达数据,被用来在系统范围内重建决定分支杆菌耐久力的调控网络。该网络揭示了对组织缺氧的适应与脂质代谢(二者都被认为是肺结核发病的关键)之间的联系,同时这项研究还发现以前未被研究过的转录因子Rv0081是该网络的一个调控枢纽。

【9】BMC Med:综述文章揭示改善结核病治疗的措施

刊登在国际杂志BMC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者表示,在中国患肺结核的个体往往会推迟至少两周去看医生,其中的原因包括人们对TB(肺结核)知识理解的缺乏、治疗成本的提高并没有被列入到健康保险中以及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而且患病个体通常会选择去小诊所就诊,这就更加延误了疾病的治疗时间。

世界范围内的TB依然是导致个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是第二大TB流行的国家,尤其以奶多要的感染个体为多。患者疾病治疗的耽误会增加TB传播的风险,为了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理解患者疾病治疗为何被耽搁对于降低发病风险非常关键。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大约40,000名TB患者的行为进行了综合分析目的在于寻找TB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那些超过两周不去看医生的患者更多住在农村,而且多为教育水平较低者或者女性,贫困、缺少健康医疗保险加之其对TB知识的缺乏使得其看医生的时间被延误,患者首先会选择使用传统中药来致病,这也是耽误及时治疗的一个原因。

【10】Nat Chem Biol:抗击结核病的新方法

科学家一直想摆脱结核病(TB)致病细菌的脂肪“外墙”,但结核病(TB)致病细菌依靠他们生存。

新泽西新泽西医学院(UMDNJ)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药物能溶解TB脂肪保护涂层。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结核病是由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是全球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艾滋病毒/艾滋病。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崛起,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抗结核药物。

【11】PNAS:发现治疗耐药结核病的高效新化合物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和Yeshiva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新型抗结核化合物,该化合物能以两个不同的方式攻击肺结核(TB)细菌。

研究人员Peter G. Schultz说:这一化合物也许能帮助解决这个时代的主要全球性健康危机--结核病,尤其是耐药菌株。

这种化合物在细胞培养和小鼠实验中表现出对普通结核病细菌、不可复制的结核病菌,甚至广泛耐药结核菌株强大的活性。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

虽然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分别于1952年和1967年开始投入使用,但新的结核病感染每秒否发生。在任何时刻,现有人口约三分之一的人感染后治疗大多是无效的,因为存在潜伏性结核。

【12】The FASEB J:发现结核杆菌噬菌体中含抗菌肽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赖仞领导的课题组,从结核杆菌噬菌体中识别出一小分子多肽。该抗菌肽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结核杆菌感染的辅助药物,或作为研发抗结核药物的模板。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杂志》。

据介绍,结核病由人类重大病原菌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过结核杆菌。结核病的死亡率在单因素的感染性疾病中位居第二,每年有接近200万人死于结核病,并有900万新增感染病例。

近年来,多种可有效控制结核病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但多重耐药性与广泛耐药性结核杆菌菌株的大量出现,给结核病治疗带来了严重困难。因此,亟待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来克服结核杆菌的耐药性问题。

【13】Nat Commun:研究发现维他命C可杀灭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叶史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 维他命C可以有效杀灭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引发肺结核的细菌,TB-肺结核),这项研究或可以提示医生们,可以将维他命C添加到现有的TB药物中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TB是由结合分支杆菌引发的,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2011年TB感染患者为870万人,其中140万人死于肺结核。目前世界范围内有650,000位患者发展成了耐多药的肺结核,其中9%的患者为广泛耐药结核病。

研究者Jacobs和其同事通过研究观察到,异烟肼耐药的结核细菌存在mycothiol分子缺失,于是研究者就假设,不能产生mycothiol的TB细菌(结合分支杆菌)或许包含了更多的半胱氨酸,因此研究者就预测,如果将异烟肼和半胱氨酸添加到异烟肼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基中,那么细菌就会产生耐药性。然而结果却是培养基中的细菌全部死亡了。

【14】JCEM:维生素D有益改善肺结核患者肺功能

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帮助人们呼吸更顺畅,甚至可能防止结核病(TB),根据最近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杂志上的研究证实。

涉及有1万多名韩国成年人参与的这项研究发现,当人们自己身体吸收更多的维生素D后,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维生素D主要是通过太阳光吸收,健康的饮食习惯作为辅助来源。

如果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来帮助钙的吸收,儿童和成人可会出现骨骼和肌肉疾病。科学家了解了维生素D如何改善肺功能以及骨骼健康。这项研究确定了心肺功能和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之间有明确联系。

【15】Nucleic Acids Res:米凯霞等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抗性研究获进展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类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传染病之一,并且全球约有1/3人口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我国是全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感染人数超过4亿,每年新发传染性病人150万,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新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大于10%的病例至少对一种药物有抗性,1%病例为多耐药菌感染,在某些地方已经分离出目前尚无药可治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因此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抗药机制对结核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半衰期长、杀菌活性强、可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使用等特点,成为缩短疗程的候选药物,同时还有杀伤持留菌的功效,其通过抑制DNA促旋酶活性来抑制细菌生长。尽管如此,临床大量应用也导致很多耐药菌的形成。一般认为细菌氟喹诺酮抗性的获得与促旋酶的突变相关,但临床上这两者的相关性较低。最近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五肽重复蛋白MfpA可以模拟DNA结构,能直接与促旋酶互作从而阻断氟喹诺酮的结合。MfpA突变可以降低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抗性;这表明MfpA可保护DNA旋转酶免受氟喹诺酮的影响。但在体外的无细胞体系中MfpA并不能保护氟喹诺酮对DNA促旋酶活性的影响。这说明在结核分枝杆菌中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影响MfpA的功能。

【16】抗耐多药肺结核药物供应存疑 中国尚未出现短缺

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与强化全球二线抗耐多药肺结核药物供应链研讨会”上,多位世界公共卫生与传染病学专家都对全球抗耐多药结核二线药物的供应链现状表示了担忧:难以确定患者人数、治疗成本过高、因利润稀薄而缺少生产厂商、没有能够统筹全球相关数据的信息系统——这些都成为了抗耐多药结合二线药物供应链的严重问题。

耐多药肺结核(MRD-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对抗结核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不敏感。耐多药肺结核的主要特征是至少对现有标准治疗方案的四种药物中的2种强效杀菌药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引起耐多药肺结核的主要原因是治疗不规范。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不恰当或不正确使用抗结核药物、使用劣质药品,都能造成耐药。

【17】Nat. Genet.:新研究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的起源

法英等国研究人员近日在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探明了引起结核病的结核分枝杆菌的起源,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防治结核病的新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元凶,虽然还有一些种类的分枝杆菌也可能使人患上结核病,但结核分枝杆菌是其中传播最广泛、致病能力最强的病菌。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对不同分枝杆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结核分枝杆菌与卡式分枝杆菌的基因组总体结构极为相似,应该是由同一古老菌种进化而来。

【18】解析耐药性带来的全球危机:结核病的复仇

2005年之后,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结核病又卷土重来了。当时在南非Tugela Ferry县的苏格兰教会医院里,医生们已经习惯看到这个偏远地区的很多人死于枪击和艾滋病。但是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患者在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感染结核病而迅速死亡时,医生们还是感到了惊恐和困惑。

若感染正常的结核病,患者使用4种主要抗生素中的1种后,在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内会有所好转。但是在2005年和2006年初感染结核病的542名患者中,221名(占41%)有多重耐药性(MDR),治疗方法变得无效。更严重的是,其中53名患者甚至在使用抗生素后连第二道身体防线都没有形成。最终,医生无计可施:53名患者中只有1名生还。这是广泛耐药性(XDR)结核病的第一次大规模暴发——这也提醒人们,结核病已经卷土重来,且攻势更为猛烈。

【19】FASEB J:发现药物依布硒可杀灭引起溃疡和肺结核的耐药细菌

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FASEB Journa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卡罗琳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用于治疗局部缺血中风的药物依布硒或可作为肺结核和溃疡的新型治疗方法。依布硒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系统,包括幽门螺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硫氧还蛋白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对于细菌产生新的DNA非常必要,也可以保护细菌免受机体免疫系统的氧化性压力,依布硒可以以细菌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系统为靶点进行杀灭细菌的作用。

研究者Arne Holmgren表示,发现依布硒的另外一种作用对于治疗感染、延长患者生存期非常重要。这种药物是一种抗氧化剂,其当前的作用机制可以被认为是“买一送一”的针对炎性的抗氧化活动以及针对多重耐药细菌的的特异性靶点作用。

【20】ACIE:化学半合成法发现抗结核新型化合物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世界第二大致死性感染疾病,近年来由于结核感染与艾滋感染的协同作用、全球人员的不断流动、不合格的公共卫生项目、耐药性及感染的持久性等原因,使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的需求更为迫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张立新实验室使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的牛型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减毒株bacillus Calmette-Guérin,即BCG 菌株作为测试菌株,建立了BCG高通量筛选模型作为抗TB活性成分的筛选,该方法高效直观且操作相对安全,为抗结核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快速通道。

通过筛选课题组自主建立的微生物天然产物库,发现海洋疣孢菌Verrucosispora sp. MS100128的粗提物具有抗BCG活性。通过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Robert Capon教授合作,获得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abyssomicins,包括3个新化合物abyssomicin J、K、L和4个已知化合物abyssomicin B、C、D、H。其中abyssomicin J为首次发现的含硫原子二聚体结构的该类化合物,其显示出良好的抗BCG活性,MIC值为3.125 μg/mL。

【21】Antimicrob Agents Ch:阿维菌素有望治疗结核病

近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发现一个用于治疗寄生虫病的药物有潜力治疗肺结核(TB)。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的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杂志上。

近40年前发现,发展中国家常用阿维菌素(Avermectin)类药物,以消除寄生型蠕虫。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中表明,该药物可以杀死导致结核病的细菌,甚至包括耐药形式。

【22】Structure:特殊酶3-D结构的揭示或成为新型肺结核药物开发的新靶点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一种蛋白质的三维立体结构,这种蛋白质可以对引发肺结核的细菌细胞壁进行固定,就好像镣铐一样将其仅仅锁住。这种固定可以使得细菌对当前的药物疗法产生强烈的耐药性,这同时也敲响了全世界范围内预防超级耐药结核细菌的警钟,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10月25期的国际杂志Structure上。

研究者使用了一种称为X射线晶体扫描技术对锁定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酶进行了X射线散射,随后研究者通过将散射信息及密度对这种酶进行原子排列,构建出了其3-D模型。研究者表示,之所以结核分枝杆菌如此耐药,是因为细菌细胞壁特殊的锁定使得药物不容易进入细胞发挥作用。

【23】NEJM:药物利奈唑胺或可治疗广泛的耐药性结核病

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EJM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揭示了,药物利奈唑胺(linezolid)对于治疗广谱耐药性的结核病(TDR-TB)表现出了明显的疗效,而且很少有病人产生耐药性。该药物是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然而接受该药物治疗的病人有82%都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良事件,可能是由于服用药物的关系。

XDR-TB是一种至少对当前4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产生耐药的一种肺结核疾病,尽管该类疾病非常罕见,但是世界上77个国家在2011年报道其国家至少出现过一例病症。

【24】PNAS:维生素D有助肺结核治疗

英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告说,高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能加速肺结核患者的康复过程。

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将95名接受抗生素标准疗法的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44人同时服用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另外51名患者服用安慰剂。8周后,维生素D组患者肺部清除结核杆菌的速度明显快于安慰剂组患者。

【25】Nature Chemistry:新型荧光肺结核检测方法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新型肺结核检测方法,只需在检测装置中加入痰液,若含有结核杆菌,检测装置就会发出荧光。有需要的人可在家自行检测。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传染性很强。如果怀疑有感染迹象,及时检查很重要,但过去的一些检测方法耗时较长,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人员。

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结核杆菌会分泌一种名为BlaC的酶,据此设计出一种能与这种酶反应的分子,两者反应后会发出荧光。在此基础上制成的检测装置只需在其中加入痰液,若含有结核杆菌,检测装置就会发出荧光。如果自行检测者拿不准如何判断荧光,可用手机拍照后传给专业医生,无须亲自到医院就能获知检测结果。

【26】Nat Chem:开发出简单而又便宜的方法来检测肺结核菌

众所周知,肺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它缓慢地杀死很多病人,特别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那些人。2010年,它每天估计杀死4***,这特别令人吃惊,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数如果能够及时地接受诊断和治疗,他们就可能存活下来。不幸的是,在世界上的很多区域,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几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新的基于探针的测试方法来快速地和便宜地揭示病人患上肺结核病。这确实令人激动人心。利用这种新的探针,人们只利用一个简单的装有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些过滤器的盒子就能够检测肺结核病。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Nature Chemistry期刊上。

这种探针是基于蛋白BlaC的,其中BlaC是由肺结核菌产生的,并且作用于β-内酰胺类化学物。在正常条件下,BlaC简单地将它们降解。在这种新的探针中,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经过修饰的β-内酰胺化学物,从而使得BlaC能够切割或剪切这种修饰物,而不是随意地降解它们。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还插入一种荧光分子到这种探针之中,从而允许当这种修饰物被肺结核菌切割时,人们能够观察到荧光。这种检测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如果在唾液样品中能够观察到荧光分子(利用LED盒子和过滤器),那么必须在肺结核菌存在时才能实现。由此产生的微弱光线足够让人们在利用手机上的简单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中观察到。

【27】Nucleic Acids Res:解析蛋白Rv3066结构揭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机制

-根据一项在线刊登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期刊上的研究,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Edward Yu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描述了一个调节物的结构,这种调节物控制着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中多种药物外排泵(multidrug efflux pump)的表达。这项研究发现有助于人们更好理解这种结核菌如何产生耐药性。因此,了解这种结核菌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是开发新策略来对抗结核病所必不可少的。

在Yu教授之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对结核菌中被称作Rv3066的外排泵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得并不太多。这部分上是因为研究人员将结核菌的这种耐药性归结于这种细菌非常厚的细胞壁。这种细胞壁使得药物很难进入细胞之中。

【28】The Lancet:寻找新型抗结核药物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一项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研究,已经找到全新型治疗结核病(TB)联合用药方案,其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发现此联合用药方案可在两周内杀死患者体内超过99%的结核杆菌,比现有治疗更为有效,开辟了寻找新型联合用药的新途径。此临床试验结果及更多的证据表明,对某些患结核病患者,新疗法有可能缩短一年多治疗时间。

研究人员与非盈利性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TB Alliance)的这一发现为日益严重的,甚至面临爆发的结核病疫情,以及某些情况下成为不治之症的耐药型结核病的治疗突破提供了希望。在2012年国际艾滋病大会所展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了寻求抗艾滋病及结核病双重感染治疗的进展,这是治疗数百万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关键。现今,结核病仍为艾滋病患者的最大杀手,但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毒副作用,抗结核病药和治疗艾滋病药常常不可合用。

【29】杨森向EMA提交肺结核新药bedaquiline上市许可申请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杨森)已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了其实验性药物bedaquiline(TMC207)的上市许可申请(MAA),寻求有条件批准该口服药物作为联合疗法的一部分,用于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成人患者的治疗。

如果获批,bedaquiline(Ba-DA-qui-lin)有望成为近40多年来首批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TB药物中的一员,同时也是有史以来首批明确用于MDR-TB治疗药物中的一员。

【30】赛诺菲与TB联盟合作加速抗结核病药物开发

赛诺菲(Sanofi)周四宣布,已与非营利性组织——全球结核病药物开发联盟(TB Alliance)达成了一项新的研究合作协议,加速抗结核病新化合物的发现及开发。

赛诺菲称,其目标是挑选出新颖的临床开发候选药物,来帮助阻击结核病的全球大流行。

在这笔交易中,赛诺菲将与TB联盟共同努力,寻找速效及可负担得起的药物治疗方案,来抗击结核病,并进一步优化并开发其文库中数个已被证明具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

【31】强生结核新药bedaquiline获FDA顾问小组支持

FDA一个顾问小组周三投票,支持了强生(JNJ)实验性药物bedaquiline用于多耐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成人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同时也对该药潜在心脏及肝脏安全性表达了关注。

Bedaquiline(Ba-DA-qui-lin)是一种抗生素,通过靶向ATP合成酶来杀死结核分枝杆菌(M.tb),ATP合成酶对于能量的生成至关重要。

如果获批,强生称,bedaquiline有望成为近40年来首个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TB药物,同时也是有史以来首个明确用于MDR-TB的TB药物。

【32】Johnson Johnson 治疗抗药性肺结核新药Sirturo获批准

2012年最后一天,Johnson & Johnson公司治疗抗药性肺结核的新药Sirturo获得FDA批准。该种药物是作为该公司组合疗法的一部分治疗抗药性肺结核的。目前该药物马上就要进行三期研究。

FDA的一位官员Edward Cox,评论称,抗药性肺结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重大的健康问题,Sirturo为无法进行正常治疗的抗药性肺结核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他也指出,这种药物可能会有一定风险,所以,医生在给病人使用这种药物时要十分谨慎。

【3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Aeras签署了结核病疫苗研发合作协议

在全球性结核病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成本越来越高以及致死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之下,2013年8月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和Aeras署了一项旨在推进新结核病疫苗研究和发展的谅解备忘录。

尽管中国在过去30年间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数量均大幅减少,但结核病仍然是一个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每年在中国都有超过100万的新发病例。一项于去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发现,十分之一的中国结核病例对最常用的药物存在抗药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全球估计数据,中国每年的耐多药结核病例数位居全世界前列,占全球病例数的四分之一。

【34】高血压药物verapamil可能将用于肺结核治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治疗高血压的药物verapamil可被用于治疗肺结核。Verapamil是一种钙离子通道抑制物药物。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这种药物和治疗肺结核的常规药物isoniazid 和 rifampin结合使用时,患病小鼠的痊愈时间由之前的6个月缩短到了4个月。研究人员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印度进行临床试验以检验这种综合疗法的效果。

结语:

我国抗结核病药物研发起步较晚,值得庆幸的是,日前由我国科学家主导、印度等多个国家科研人员参与的合作团队,发现了一种能够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化合物。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结核病新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81259, encodeId=58f51681259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66b8e2299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荟萃#</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7229, encryptionId=366b8e2299e, topicName=荟萃)],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仁心济世, createdTime=Mon Mar 31 12:39:00 CST 2014, time=2014-03-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53887, encodeId=6537125388e3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30ae86297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结核#</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8629, encryptionId=f30ae86297d, topicName=结核)],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dfa37, createdName=huhuaidong387, createdTime=Thu Oct 10 00:39:00 CST 2013, time=2013-10-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0390, encodeId=f2ac1380390f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81e34519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究进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451, encryptionId=9281e34519b, topicName=研究进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13d475, createdName=mashirong, createdTime=Thu Oct 10 00:39:00 CST 2013, time=2013-10-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81259, encodeId=58f51681259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66b8e2299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荟萃#</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7229, encryptionId=366b8e2299e, topicName=荟萃)],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仁心济世, createdTime=Mon Mar 31 12:39:00 CST 2014, time=2014-03-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53887, encodeId=6537125388e3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30ae86297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结核#</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8629, encryptionId=f30ae86297d, topicName=结核)],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dfa37, createdName=huhuaidong387, createdTime=Thu Oct 10 00:39:00 CST 2013, time=2013-10-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0390, encodeId=f2ac1380390f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81e34519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究进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451, encryptionId=9281e34519b, topicName=研究进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13d475, createdName=mashirong, createdTime=Thu Oct 10 00:39:00 CST 2013, time=2013-10-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3.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81259, encodeId=58f51681259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66b8e2299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荟萃#</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7229, encryptionId=366b8e2299e, topicName=荟萃)],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仁心济世, createdTime=Mon Mar 31 12:39:00 CST 2014, time=2014-03-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53887, encodeId=6537125388e3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30ae86297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结核#</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8629, encryptionId=f30ae86297d, topicName=结核)],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4dfa37, createdName=huhuaidong387, createdTime=Thu Oct 10 00:39:00 CST 2013, time=2013-10-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0390, encodeId=f2ac1380390f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281e34519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研究进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451, encryptionId=9281e34519b, topicName=研究进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f13d475, createdName=mashirong, createdTime=Thu Oct 10 00:39:00 CST 2013, time=2013-10-1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ature:丙肝病毒感染的人化小鼠模型

在Nature杂志200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Alexander Ploss及同事发现,人类基因CD81 和occludin (OCLN)的短时间表达,构成丙肝病毒(HCV)向具有免疫力的小鼠细胞中吸收所需的最小数量的细胞因子。现在,他们报告说,稳定表达CD81 和 OCLN的转基因免疫缺陷小鼠能够维持具有可以测定出的病毒血症的完整HCV复制周期。这一通过遗传手段人化的小鼠模型的获得,为在活体中更

Retrovirology:研究揭示宿主免疫细胞调控HIV-1感染的机制

9月18日,Retro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mmune adaptor ADAP in T cells regulates HIV-1 transcription and cell-cell viral spread via different co-receptors。该成果揭示了在HIV-1感染T细胞的过程中,免疫衔接蛋白A

Nature:细菌效应物NleB的毒性机制

以前的研究工作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识别出一组效应物,它们能抑制宿主“核因子-B” (NF-B) 信号作用,而它们当中只有一个,即NleB,是活体中细菌毒性所需的。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演示了NleB作用的独特机制。它直接以死亡受体信号复合物为作用目标,结合到包括TNF受体、FAS、RIPK1、TRADD 和FADD在内的多种含DD的蛋白的“死亡域”(DD) 上。DD被发现起一个N-a

Science:中外科学家共同解析艾滋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机制

9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AAAS)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研究组在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吴蓓丽研究员为唯一通讯作者,上海药物研究所为第一单位。这也是《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第一次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之前仅在北京做过一次新闻发布。

PNAS:清华大学王新泉等人解析IL-33与受体作用的结构机制

IL-33是IL-1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宿主防御及疾病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多效活性。IL-33通过它的配体结合主要受体 ST2 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来发送信号,这两种受体均为IL-1受体家族成员。 为了阐明IL-33与它的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分辨率为 3.27 的 IL-33 与 ST

Immunity:科学家揭示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新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揭示了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新机制,发现了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Ash1l能够通过表观调控机制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而阻止炎性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 为未来防治人类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新型靶点。9月2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免疫》(Immunity)杂志。【原文下载】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影响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