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总结 | 肝癌靶向药物,一把刺向肿瘤病灶的“利剑”

2024-08-30 肝癌在线 肝癌在线 发表于上海

本文介绍肝癌靶向药物,包括定义、作用机制、常见药物及副作用,为肝癌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强调用药需注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01 什么是肝癌靶向药物

肝癌靶向药物是一类专门针对肝癌细胞内部特定靶点的药物。它们通过精准地作用于这些靶点,选择性地杀伤或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肝癌靶向药物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02 肝癌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

肝癌靶向药物通过多种机制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其中,一些药物如索拉非尼,可以阻断肝癌细胞上的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从而阻止肿瘤血管的生长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另一些药物则通过干扰肿瘤组织中特定因子的表达或活性,影响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抑制肿瘤的发展。还有一些药物能够触发细胞凋亡程序,促使肿瘤细胞自我毁灭。

03 常见的肝癌靶向药物

【一线治疗药物】

索拉非尼:最早批准用于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美国FDA 2007年批准用于肝癌,我国2009年批准)。还批准用于晚期肾癌和分化型甲状腺癌。

仑伐替尼:2018年中国药监局批准用于没接受过全身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

多纳非尼:2021年被我国药监局获批用于没接受过全身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还批准用于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二线治疗药物】

瑞戈非尼:2017年中国CFDA批准用于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癌二线选择。还批准用于二线以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和不能切除的胃肠间质瘤二线以上治疗。

阿帕替尼:我国NMPA于2020年正式批准用于晚期HCC的二线治疗,单药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后失败或不可耐受的晚期肝癌患者。

雷莫西尤单抗:2019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经索拉非尼治疗失败且AFP水平高于400 ng/ml的HCC患者。2022年10月,我国正式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且甲胎蛋白(AFP)≥400 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

卡博替尼:2019年1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HCC的二线治疗,但目前尚未在我国获批肝癌相关适应症。

04 靶向药物的副作用

肝癌靶向药物虽然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疗效,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手足综合征(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皮疹、脱发、疲劳和乏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肾功能受损和蛋白尿等。这些副作用因药物种类和个人差异而异,患者在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情和不良反应,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

总之,肝癌靶向药物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晚期或转移性肝癌患者来说,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也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3211, encodeId=514b22232117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2eb26e734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作用机制#</a> <a href='/topic/show?id=940e1185501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癌靶向药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6773, encryptionId=32eb26e7340, topicName=作用机制), TopicDto(id=118550, encryptionId=940e11855015, topicName=肝癌靶向药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ug 30 14:38:42 CST 2024, time=2024-08-3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World J Diabetes: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加味交泰丸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分子靶点及机制研究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加味交泰丸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机制奠定基础。

J Ethnopharmacol: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揭示了最佳配伍比的红芪-莪术抗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采用比较药效学、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红芪-莪术抗结肠炎相关的结直肠癌(CAC)的最佳配伍比及其作用机制。

Front Pharmacol:茱萸丸通过调节脂质及胆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来缓解大鼠胆汁淤积症

探讨茱萸丸(ZYP)对胆汁淤积大鼠模型mRNA-seq分析干预作用的机制。

J Ethnopharmacol:山茱萸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有效成分及机制分析

据报道,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人数的 40% 以上,这一比例高于癌症或任何其他疾病的报告。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血小板的异常活化和粘附是血栓形成的关键过程。

J Ethnopharmacol:基于S1P/S1PR1/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

基于S1P/S1PR1/PI3K/Akt信号通路,多角度探讨补阳还五汤(BHD)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机制。

双特异性抗体关键的十年

介绍双特异性抗体(bsAbs)的发展,包括其产生、分类、作用机制及未来展望,指出其在癌症治疗中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

Pharm Biol:网络药理学+实验验证研究枳实大黄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靶点机制

枳实大黄汤(ZRS)是临床多年来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中药配方。然而,确切的治疗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阐明ZRS对ACI作用的多靶点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作用。

Metab Brain Dis:归脾汤治疗抑郁症和胃肠道疾病的机制和分子靶点

揭示抑郁症和胃肠道疾病之间潜在的串扰基因和相关途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归脾汤(GPD)同时治疗抑郁共病胃肠道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潜在靶点。

Phytomedicine:银杏叶治疗癌症机制的新见解

系统总结银杏叶(GBLs)在癌症细胞、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的分子机制,批判性评价目前GBLs治疗癌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

疫苗佐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本文介绍疫苗佐剂分类及多种佐剂特点,如铝盐、弗氏佐剂、MF59 等,阐述其作用机制、应用及研究情况,强调佐剂对疫苗效力重要性,展望未来以推动疫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