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依氟鸟氨酸联合舒林酸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2020-09-1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依氟鸟氨酸联合舒林酸治疗方案与任意药物单独治疗方案相比,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未见显著降低
COX-2抑制剂舒林酸和EGFR抑制剂依氟鸟氨酸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有效药物。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依氟鸟氨酸(Eflornithine)联合舒林酸(Sulindac)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根据患者息肉负担及手术状态对患者进行分层,分为:未手术组(疾病进展风险最大)、结肠切除术后直肠或回肠袋息肉组(进展风险最低)和术后十二指肠息肉组(进展风险适中),患者随机接受750 mg 依氟鸟氨酸、150 mg 舒林酸或两者联合治疗,每天一次,持续48个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疾病进展,定义为大手术、内镜下晚期腺瘤切除、诊断直肠或膀胱高度不典型增生或十二指肠疾病进展。
171名患者参与研究。依氟鸟氨酸-舒林酸联合治疗组组56例患者中有18例(32%)出现疾病进展,舒林酸治疗组58例患者中有22例(38%)出现疾病进展,依氟鸟氨酸治疗组57例中有23例(40%)发生疾病进展,与舒林酸单独治疗相比,依氟鸟氨酸-舒林酸联合治疗组的进展风险比为0.71,与依氟鸟氨酸单独治疗相比,依氟鸟氨酸-舒林酸联合治疗组的进展风险比为0.66。在37例未接受手术的患者中,依氟鸟氨酸-舒林酸联合治疗组、舒林酸治疗组和依氟鸟氨酸治疗组的疾病进展率分别为17%、46%和42%(联合治疗的进展危险比分别为0.30和0.20)。34例直肠或回肠袋息肉病患者中,依氟鸟氨酸-舒林酸联合治疗组、舒林酸治疗组和依氟鸟氨酸治疗组的疾病进展率分别为36%、18%和42%(危险比分别为2.03和0.84)。100例十二指肠息肉患者中,依氟鸟氨酸-舒林酸联合治疗组、舒林酸治疗组和依氟鸟氨酸治疗组的疾病进展率分别为36%、41%和39%。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率相近。
各组疾病进展风险
研究认为,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依氟鸟氨酸联合舒林酸治疗方案与任意药物单独治疗方案相比,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未见显著降低。
原始出处:
Carol A. Burke et al. Eflornithine plus Sulindac for Prevention of Progression in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N Engl J Med, September 10, 2020.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谢谢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