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DDX39B突变与新型神经发育障碍,从基因组学到体内模型的综合研究

2025-02-12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研究揭示了DDX39B在一种新型神经发育障碍中的作用。患者携带的DDX39B变异导致mRNA剪接和输出异常,果蝇和斑马鱼模型进一步支持这些变异的功能缺失效应。

DDX39B是DEAD-box家族中一个保守的ATP依赖RNA解旋酶,在真核生物中参与mRNA代谢,并且是TRanscription-EXport(TREX)超复合体的核心组成部分。最近的研究表明,TREX复合体的亚基在神经发育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描述了来自五个家庭的六名个体,其中四名携带DDX39B的新生错义变异,一名携带遗传性剪接变异。这些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先天性肌张力低下、癫痫、身材矮小、骨骼异常、畸形特征以及三名患者的微头畸形。通过3D分子建模预测,这些变异会改变蛋白质结构。体外实验表明,p.(Gly92Asp)和c.433-1G>T变异影响了DDX39B与其他TREX复合体成员的相互作用,而p.(Gly37Cys)、p.(Ser44Arg)和p.(Arg123Gln)变异则不影响TREX复合体的组装。血液转录组学研究表明,携带p.(Gly37Cys)、p.(Arg123Gln)和c.433-1G>T变异的个体中异常剪接事件显著增加,表明mRNA剪接和输出受到干扰。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变异在体内的作用,研究人员生成了果蝇转基因模型,发现人类参考DDX39B的过表达会导致致死性,而患者变异则不会,提示这些变异是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斑马鱼中的DDX39B反义吗啉敲低导致头部和体长减小,与患者表型一致,而通过合成mRNA可以缓解这些效应,进一步支持DDX39B的功能缺失效应。

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计算机建模、体外实验和体内模型的综合方法,揭示了DDX39B在一种新型神经发育障碍中的作用。DDX39B属于DExD/H-box RNA解旋酶家族,这些蛋白在从酵母到人类的生物中高度保守,并在RNA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DDX39B不仅是TREX复合体的核心成员,还参与mRNA的剪接和核输出。研究团队通过全外显子测序(ES)在诊断或研究环境中识别了这些变异,并通过GeneMatcher平台进行国际合作。六名患者的年龄从3岁到36岁不等,其中一半为成年人。这些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和发育表型,包括肌张力低下、轻度至重度运动发育迟缓、轻度至重度智力障碍、癫痫或癫痫发作史、身材矮小、骨骼异常和畸形特征。通过计算机分析,研究人员评估了这些变异的致病性,发现所有变异在gnomAD数据库中均不存在,且四个变异被确认为新生变异。DDX39B的约束分析表明,该基因对功能缺失变异高度不耐受,所有错义变异均被预测为有害。

图1:DDX39B变异和患者照片

通过3D蛋白质建模,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错义变异会改变局部蛋白质折叠和构象。例如,p.(Gly37Cys)和p.(Ser44Arg)位于已知功能域之外,但可能改变生化特性并干扰翻译后修饰。p.(Gly92Asp)位于ATP结合口袋中,可能影响ATP水解。p.(Arg123Gln)则位于RNA结合槽中,可能影响RNA结合能力。c.433-1G>T剪接变异导致外显子5的33bp缺失,影响了蛋白质结构,特别是RNA结合口袋的形成。通过共免疫沉淀实验,研究人员发现p.(Gly92Asp)和c.433-1G>T变异影响了DDX39B与TREX复合体成员的相互作用,而其他错义变异则未影响复合体组装。果蝇模型中的过表达实验表明,人类参考DDX39B的过表达会导致致死性,而患者变异则不会,进一步支持这些变异的功能缺失效应。斑马鱼模型中的DDX39B敲低导致头部和体长减小,与患者表型一致,而通过合成mRNA可以缓解这些效应,进一步支持DDX39B的功能缺失效应。

图2:THO-DDX39B复合体示意图、DDX39B的3D建模和比对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人类遗传数据、计算机建模、体外实验和体内模型的综合方法,揭示了DDX39B在一种新型神经发育障碍中的作用。这些发现支持DDX39B作为TREX复合体相关神经发育障碍的新候选基因,并为进一步研究DDX39B在发育中的精确作用提供了基础。

原始出处:

Booth, K. T. A., Jangam, S. V., Chui, M. M. C., et al. (2025). De novo and inherited variants in DDX39B cause a novel neurodevelopmental syndrome. Brain, 148(1), 1-3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1579, encodeId=192222515e96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25c933e38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转录组学#</a> <a href='/topic/show?id=5ecce42444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发育障碍#</a> <a href='/topic/show?id=52271241403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DDX39B#</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4140, encryptionId=522712414030, topicName=DDX39B), TopicDto(id=74244, encryptionId=5ecce424448, topicName=神经发育障碍), TopicDto(id=93373, encryptionId=f25c933e38f, topicName=转录组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Feb 12 11:08:06 CST 2025, time=2025-02-12,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J Ethnopharmacol:清热化湿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疗效及机制——综合转录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肝胆湿热证(GDSR)的分子基础,并利用转录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清热化湿方(QRHS)治疗GDSR的机制。

J Ethnopharmacol:综合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苍术油对脾阳虚证大鼠的影响

结合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苍术油对脾阳虚证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J Ethnopharmacol:破译大马士革玫瑰精油通过血清素能突触信号通路介导的抗抑郁作用

探讨大马士革玫瑰精油(REO)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皮质梯度扰动与神经递质、细胞类型特异性和染色体转录组学特征相关

多动症的神经生物学病理机制与 GABA 和 5-HT 系统的遗传和分子变异以及特定细胞/染色体表达的脑源性富集有关。

Food Nutr Res:伊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对香烟烟雾致Beas-2B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转录组学分析

该研究探讨伊贝母(BFP)总生物碱提取物(BFP-TA)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Beas-2B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Mol Neurodegener:不同遗传背景的行为变异型额颞叶变性中皮质萎缩的差异和共享转录组特征

C9orf72-bvFTD和GRN-bvFTD共享一些基因,这些基因在两种遗传形式中表现出相同方向性,而MAPT-bvFTD与C9orf72-bvFTD和GRN-bvFTD共享的基因则表现出相反方向性

CDD:ZBTB7B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中关键环节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不幸的是,这种疾病通常在已经进展到晚期时才被诊断出来。因此,充分了解恶性转化在早期癌前病变中如何发生非常重要。

JAMA Psychiatry:主要精神疾病、物质使用行为与寿命的关系研究

研究表明,吸烟的基因易感性与寿命显著负相关,而主要精神疾病的基因易感性在考虑共病物质使用行为后与寿命无显著关联。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识别了潜在的治疗靶点,为吸烟戒断策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J Ethnopharmacol:大柴胡汤通过调节MAPK信号通路缓解慢性胰腺炎—网络药理学见解及实验验证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转录组学分析和动物实验等综合方法,探讨大柴胡汤在慢性胰腺炎中的潜在治疗机制。

Front Pharmacol:甲结健凝胶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和抑制(IL-6、TNF-α、IL-1β)/JAK2/STAT3/VEGF通路改善甲状腺结节

本文探讨甲结健凝胶(JJJG)对大鼠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