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渗液该怎么处理?

2025-06-20 梅斯肿瘤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PICC 术后淋巴渗液虽不常见,但其渗液不止可致反复换药、感染甚至拔管。其典型特征为清亮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渗出,处理需准确识别、局部处理、改良包扎等。

在静疗领域,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随着PICC技术的普及,术后淋巴渗液这一并发症也逐渐进入临床视野——它虽不常见,却可能因渗液不止导致反复换药、感染甚至拔管,让医护人员和患者倍感困扰。

01 淋巴渗液的识别

某儿科病房收治了一名4岁10月的患儿,因“放疗后骨髓抑制”行左上臂PICC置管。术后第5天,护士发现穿刺点出现淡黄色透明渗液,凝结在导管周围,与输液无关,且无红肿热痛。经诊断为淋巴液渗漏。

类似的案例也见于57岁肺癌患者。该患者在置管3天后出现穿刺点持续渗液,每天需更换敷料,家属情绪焦虑,甚至考虑拔管。

淋巴渗液的典型特征包括:

  • 外观:清亮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无异味

  • 规律:与输液无关,呈持续性或间断性渗出

  • 体征:穿刺点周围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 位置:常沿导管走向外渗,可伴穿刺点瘀斑

02 原因分析

淋巴渗液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消耗、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原因,皮肤及皮下组织松弛,血管壁弹性降低,容易发生淋巴渗液。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也可能影响淋巴渗液的发生。

置管技术因素:置管过程中,若对解剖位置不熟悉、反复穿刺或扩皮切口过大,均可能损伤淋巴管,导致淋巴渗液。尽管目前多采用 B 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但淋巴管在超声下难以辨认,仍无法完全避免淋巴管的损伤。

导管维护因素:导管维护不当,如敷料更换不及时、加压包扎力度不足等,也可能导致淋巴渗液的发生。此外,患者置管侧肢体的活动度、体位等也可能影响淋巴渗液的情况。

03 该怎么处理?

针对 PICC 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渗液的情况,临床医生应采取以下处理策略:

准确识别淋巴渗液:

  • 淋巴渗液通常表现为穿刺点无色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渗出,与冲管操作无关,缓慢流出,且穿刺点周围皮肤完整、潮湿。

  • 需排除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或导管破裂等。

局部处理与敷料选择:

  • 皮肤准备:局部皮肤采用碘伏消毒 3 遍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充分待干。

  • 敷料使用:可选用藻酸盐敷料进行局部处理。藻酸盐敷料具有高吸收性能,能在创面上形成柔软、潮湿的半固体物质屏障,减少感染机会,并促进伤口愈合。将藻酸盐敷料对折再对折后,用无菌剪刀将敷料中间剪开一半,导管沿剪开处取出,U 型摆放,外用 IV3000 透明薄膜敷料固定。

  • 更换频率:根据渗液量及敷料吸收渗液情况,每日或隔日更换敷料,以保持穿刺点的清洁与干燥。

改良包扎法:

  • 对于轻度和中度渗液,可采用改良包扎法。即在藻酸盐敷料外,再加贴一块对折的纱布块,并用自粘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这样既能增加渗液吸收量,又能加强局部加压力度,促进创面愈合。

  • 绷带缠绕时采用 8 字缠绕法,松紧度以能放一指为宜。同时,观察患者穿刺侧上肢变化,及有无苍白、发紫、肿胀等现象,随时调节自粘弹力绷带的压力。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淋巴渗液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后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

  • 指导患者保持置管侧肢体的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下垂和负重等导致渗液渗血的行为。

必要时拔管:

  • 对于渗液量大、持续时间长且经上述处理无效的患者,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治疗需求和导管功能状态,必要时拔除导管。

  • 拔管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04 总结

PICC 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渗液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种挑战。通过准确识别淋巴渗液、采取合理的局部处理与敷料选择、应用改良包扎法、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以及必要时拔管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淋巴渗液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龚雪,王春光,等. 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淋巴渗液 1 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4,31(4):257-261.

[2] 于松娜.1 例 PICC 患者淋巴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95.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0247, encodeId=6f0f22e02472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c2b142565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ICC#</a> <a href='/topic/show?id=d1f512e9735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淋巴渗液#</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4256, encryptionId=7c2b142565d, topicName=PICC), TopicDto(id=127973, encryptionId=d1f512e97356, topicName=淋巴渗液)],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n 20 23:55:56 CST 2025, time=2025-06-2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0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这位患者PICC带了25个月,为何还不拔?

在某一科室发现一名患者的导管留置了将近26个月,就是2年零2个月,并且固定的也很不规范。

血压测量结果相距甚远!双上肢PICC置管患者的血压这样测!

某日,医生气势汹汹地到护士站问道:"04床近三次的血压和前几次血压怎么相差那么大也没人反馈给我们啊?"

PICC封管后又堵了,这个人为因素一定要注意!

PICC封管后堵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堵管的原因有多种,如血栓性因素、药物因素、机械性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护理人员操作中的人为因素是什么?

Blood: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明显增加儿童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中心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s)相比隧道式置管,会增加儿童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有血栓形成、白血病或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史的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摘要:近年来,儿童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急剧升高,大部分病例继发于中心静脉置管(CVCs)。对于CVCs,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s)的数量明显增多。Jaffray等人开展一多中心的、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招募6个月-

【今日分享】成人PICC/上臂输液港原发性导管异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该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成人PICC/上臂输液港原发性导管异位提供循证依据。在临床应用时,需要充分考虑临床情景,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及患者的意愿,遵循个体化原则,审慎地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点击立即下

Lancet:如何选择抗癌治疗时的静脉置管?

对于大多数接受SACT的癌症患者,PORT比Hickman和PICC更好用、更安全

Clin Gastroenterology H:胃轻瘫到底与什么有关?

胃轻瘫是一种慢性胃病,其特征为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和腹痛。本项研究评估了胃轻瘫患者的病因,症状,生活质量,胃排空,治疗和症状结果的在不同种族和性别中的差异。

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的类型及处理示意图

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的类型及处理示意图

PICC拔管时竟发生断裂!处理方法了解一下

PICC导管断裂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置管并发症,因其少见,更应当加以重视,令护士知晓应急处置办法。

Comput Math Methods Med:超声引导下PICC可辅助用于护理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

烧伤给患者的健康、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大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烧伤发病率远远高于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