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ADAURA研究:新辅助奥希替尼显著改善可切除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反应率
2025-06-2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这项研究成果为EGFR突变肺癌术前管理提供了权威的循证支持,将推动相关指南更新及临床决策变革。
核心内容
- 新辅助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或单药使用,均显著提升了可切除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主要病理反应(MPR)率,分别达26%和25%,远超单纯化疗组的2%。
- 肿瘤进展导致手术不能完成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奥希替尼组仅1%,对照组达6%,提示奥希替尼有助于维持患者手术资格。
- 安全性与既往已知奥希替尼及化疗的安全谱一致,无新增安全信号,且不影响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一、研究简介
NeoADAURA是一项多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发表在权威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系统评估了新辅助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及其联合铂类化疗(长期靶向药加化疗)对期II至IIIB期、EGFR突变阳性的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主要终点为病理学上主要病理反应率(MPR),这一指标与患者长期生存密切相关。研究共纳入358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奥希替尼单药,及安慰剂联合化疗。术后满足条件者提供奥希替尼辅助治疗。
二、研究背景
非小细胞肺癌为肺癌的主要类型,约30%的患者在诊断时处于早期或局部晚期,适合手术切除。EGFR基因突变驱动的肺癌尤为常见于亚洲患者,靶向EGFR的奥希替尼已被证实能显著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早期及局部晚期NSCLC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后的辅助奥希替尼治疗已经成为标准。尽管辅助治疗改善了预后,但术前(新辅助)治疗有望进一步降低肿瘤负担,减少术前进展风险,促进手术成功并改善长期生存。
目前,化疗作为既往新辅助治疗的主流,疗效有限,尤其是EGFR突变患者常表现出较差的病理反应。此外,免疫治疗结合化疗已经成为部分NSCLC患者新辅助治疗的新标准,但EGFR突变患者从中获益有限,尚无特异性有效的新辅助靶向治疗确立。因此,明确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具备重要临床价值。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年龄≥18岁,WHO体能状态0-1,II-IIIB期(AJCC第8版分期)且经多学科评估认为可完全切除的非鳞状NSCLC患者。患者必须携带EGFR敏感突变(19号外显子缺失或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通过批准的检测中心或当地实验室确认。
患者以1: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
- 奥希替尼80 mg口服每日一次,联合3周期(每3周一次)的含铂双药化疗(培美曲塞加卡铂/顺铂)
- 奥希替尼单药(80 mg每日一次,≥9周)
- 安慰剂加3周期含铂双药化疗
随后进行手术切除,符合条件者接受辅助奥希替尼治疗。主要终点为中央病理盲法评审的主要病理反应率(MPR,残余活肿瘤细胞≤10%且R0切除)。次要终点包括无事件生存期(EFS)和其他病理指标。
四、主要研究结果
1. 患者特征与治疗完成情况
- 三组共358名患者,基线年龄中位数65岁,女性占66%,从未吸烟者71%,疾病分期均衡约50%为III期。
- 绝大多数患者完成新辅助治疗,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完成率90%,单药组98%,安慰剂组93%。
- 90%以上患者后续接受了辅助奥希替尼,保持了较高的连续治疗率。
2. 手术完成率与病理反应
- 手术率:奥希替尼联合化疗92%,单药97%,对照组89%;因进展无法手术的患者,奥希替尼组仅1%,化疗组6%。
- R0切除率均超过90%,显示新辅助治疗未影响手术根治性。
表:主要病理反应率(MPR)及病理完全反应率(pCR)对比
组别 | MPR率(95%CI) | pCR率(95%CI) | R0切除率 |
---|---|---|---|
奥希替尼+化疗 (n=121) | 26% (18%-34%) | 4% (1%-9%) | 91% |
奥希替尼单药 (n=117) | 25% (17%-34%) | 9% (4%-15%) | 95% |
安慰剂+化疗 (n=120) | 2% (0%-6%) | 0% (0%-3%) | 93% |
- MPR率奥希替尼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显著,组间差异近24%(P<0.0001)。
- 局域N2患者中,淋巴结下调期(从N2下调至N0/N1)率亦明显提升,奥希替尼组约53%,对照组仅21%,提示奥希替尼显著改善局部肿瘤负担。
3. 无事件生存期(EFS)
- 中位随访时间约14-18个月,12个月事件无进展率: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93%,单药组95%,对照组83%。
- 奥希替尼联合组EFS改善趋势明显,HR=0.50(P=0.04),但未达预设显著性阈值。
- 奥希替尼单药组HR=0.73,因统计处理未进行显著性比较。
- 明显降低了因疾病进展而不能完成手术的风险,为术前治疗成功奠定基础。
4. 安全性与手术相关并发症
- 新辅助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约90%,多数为低等级,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36%,单药组13%,化疗组33%。
-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血液学毒性较常见,符合化疗预期。
- 手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比例均低于10%,无组间显著差异,30天内手术死亡无报告。
- 无观察到新增安全信号,奥希替尼新辅助治疗安全耐受良好。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NeoADAURA试验首次以随机、对照设计,在全球多中心规模中明确证实,新辅助奥希替尼单药及联合化疗能显著提升可切除EGFR突变NSCLC早期患者的病理反应率,且安全可控。相较传统化疗,奥希替尼治疗组的MPR率提高了近十二倍,且未来转为手术的患者比例更高,极大降低了术前肿瘤病程进展风险,为患者争取了更长的治疗窗口。
这一发现不仅为新辅助治疗开辟了针对EGFR突变肺癌的靶向治疗新模式,也为临床实践增添了实证基础。考虑到多数患者术后继续辅助奥希替尼的治疗,Neoadjuvant加Adjuvant的整合策略,或将成为中晚期肺癌治愈管理的关键环节。
此外,MPR既为手术前疗效指标,也与长期生存紧密相关,未来随访终点事件数增加后,有望证实EFS及OS的获益,为指导精准治疗策略提供更有力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奥希替尼单药组疗效已与联合化疗相近,但安全毒性相对更低,提示该类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平衡疗效及耐受性。这也为今后研究其他靶向治疗在新辅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式借鉴。
六、梅斯编辑点评
NeoADAURA为我们揭示了新辅助奥希替尼在EGFR突变NSCLC术前管理领域的巨大潜力,在精准医疗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这种整合靶向治疗策略将极大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工作可重点关注:
- 更长期随访数据中,奥希替尼新辅助+辅助对整体生存(OS)的影响确认。
- 开发和验证生物标志物(如循环肿瘤DNA)预测治疗反应,更精准筛选获益患者。
- 探索靶向药物与免疫疗法或创新治疗组合的新辅助方案,针对不同亚型实现个体化治疗。
- 评估该方案在真实世界临床中推广实践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体来看,NeoADAURA的成果为EGFR突变肺癌术前管理提供了权威的循证支持,将推动相关指南更新及临床决策变革。
原始出处
He J,Tsuboi M,Weder W,et al. Neoadjuvant Osimertinib for Resectable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Published June 2, 2025. DOI: https://doi.org/10.1200/JCO-25-0088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奥希替尼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反应
7 举报
#奥希替尼# #可切除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18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