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期发生肌肉强直的原因分析
2025-05-20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全麻苏醒期肌肉强直的常见原因为阿片类药物使用不当、麻醉药残留、电解质紊乱、中枢异常放电及苏醒期应激反应。临床表现多样,需结合诱因、症状鉴别,处理包括保障气道、调整药物及排查病因。
1. 阿片类药物使用不当
-
快速静脉推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可能导致胸壁和腹肌强直,尤其在苏醒期疼痛刺激与药物残留叠加时更易发生。此类强直通常伴随气道压升高、潮气量下降及氧饱和度降低。
-
案例显示,甲状腺术后患者拔管后静推5μg舒芬太尼,立即出现意识不清和肌肉强直,需紧急气管插管处理。
2. 麻醉药物残留及代谢异常
-
肌松药(如阿曲库铵)代谢不完全或神经肌肉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可能引发肌张力增高。部分患者在洗肺后自主呼吸恢复阶段,因肌松拮抗不足出现全身肌肉强直、牙关紧闭等症状。
-
相关病例中,患者停用异氟醚后出现阵发性呛咳及腹肌板样强直,需追加肌松药缓解。
3. 电解质紊乱
-
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电解质异常可导致肌细胞兴奋性增高,诱发肌肉强直。尽管部分病例血气分析未显示显著异常,但电解质失衡仍是需排查的潜在诱因。
4.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放电
-
癫痫发作或脑部病变(如脑出血、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全身强直性痉挛。此类情况多伴随意识障碍,需通过影像学及脑电图鉴别。
5. 苏醒期应激反应
-
疼痛、气管导管刺激或麻醉深度骤减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肌张力增高。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发展为全身性肌肉僵硬。
临床处理建议
-
立即干预:发现肌强直后优先保障气道通畅,必要时重新插管并拮抗残留药物作用。
-
药物调整:
-
避免快速静脉推注阿片类药物,改为滴定式给药;
-
使用肌松拮抗剂(如新斯的明)或镇静药物(如咪达唑仑)缓解症状。
-
病因排查:完善电解质检查、头颅CT及脑电图,排除中枢病变或代谢异常。
鉴别诊断要点
特征 |
阿片相关强直 |
肌松残留 |
癫痫/中枢病变 |
---|---|---|---|
诱发因素 |
阿片类药物快速推注 |
肌松药代谢不全 |
脑部异常放电 |
伴随症状 |
气道压升高、低氧血症 |
自主呼吸恢复延迟 |
意识障碍、抽搐 |
处理重点 |
拮抗阿片效应 |
追加肌松拮抗剂 |
抗癫痫、降颅压 |
(注:表格无需标注引用角标)
阿片类引起的肌肉强直,主要表现为患者意识开始消失或意识消失后立即发生肌肉强直。轻微的肌肉强直也可能出现在患者清醒时,如声嘶。严重者表现为声门突然关闭导致呼吸囊、面罩及喉罩通气障碍,无通气时ETCO2波形,触诊胸腹时有胸腹壁肌肉强直,SpO2急速下降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全麻苏醒期# #肌肉强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