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反馈:这个我建议暂时随访的肺结节为何结果是肺癌,而且浸润性!
2025-06-23 叶建明 叶建明说结节 发表于上海
67 岁女性体检发现肺部实性结节,影像显示良恶性特征并存,建议抗炎治疗后随访,术后病理为低分化浸润性腺癌伴胸膜侵犯及癌栓,反思实性结节良恶性判断要点。
前言:在之前的微信文章中,我们总结过之所以肺结节建议先随访的目的在于两个:一是良恶性不确定时让时间来证明到底更像良性还是更像恶性;二是虽恶性但稳定没有进展,推迟机体遭受手术创伤的时间或等待新的治疗方法与手段出现,从而在效果相当的情况下减少创伤。而在活检明确病理之前,良恶性的判断主要是影像学检查。但在实性成分为主的结节中,良恶性的判断却明显较磨玻璃为主的难一些,因为慢性炎、肉芽肿、结核、隐球菌、机化性炎症以及部分良性肿瘤都会与恶性肿瘤不太典型时存在混淆。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向我问诊时,我认为良性与恶性的影像特征都有,由于首次发现,建议谨慎随访下再决定是否手术。后来反馈的信息是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结果是浸润性腺癌。那我们再回头来分析此例缘何是这样,也是自已再提高与反省的过程。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女性, 67岁 。
主诉:
体检发现肺部结节,有些咳嗽。
现病史:
患者在体检中发现肺部结节,目前还未进行相关治疗,医生建议做加强CT。
希望获得的帮助:
希望叶医生先看看资料给予建议。
影像展示与分析:
病灶实性密度,边缘较为平直,缺乏膨胀感,离胸膜近,但胸膜牵拉似乎不厉害,条索状连到胸壁的并没有显著牵拉。
边缘相对平直,与胸壁之间有模糊影,有细线条状相连,中间的密度略低。
边缘些的部分是混合密度,与胸壁间的粘连是细线状的,收缩力不强。
我的意见:
这个病灶影像上看良性与恶性的特征都有一些。倾向恶性的主要是有毛刺、整体轮廓比较清楚、病灶内部不是很致密。但是倾向良性的就是感觉病灶不是很圆形或者类圆形,有点呈片状,而且临床有咳嗽的症状。所以炎症性也是有可能的。我的想法是先口服抗炎治疗10~12天,然后间隔四周左右复查一下CT,到时候再看情况。增强价值有限,我觉得不一定要做。意见供参考!
后续反馈:
病理浸润性腺癌低分化,并有胸膜侵犯以及癌栓形成。
影像再回顾: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连续层面的影像:
病灶出现的地方是磨玻璃密度,并有毛刺与胸膜牵拉,此层面看似乎牵拉力还是不弱的,整体轮廓较为清楚。
病灶密度显得杂乱,毛刺较细长,整体轮廓较清。表面不光滑。
密度高,边缘不平,灶内密度不均,部分毛刺细长,整体膨胀性不强。
主要是这层面感觉缺乏膨胀性,毛刺较细。
有点呈片状的感觉,边缘毛糙,中间部分密度低一点。
边缘区域感觉稀稀拉拉的,收缩力不强。水平裂与斜裂处有增厚。
冠状位与矢状位看病灶实性为主密度,叶裂牵向病灶侧。
感悟:
此例回头去看,确实更倾向于恶性些,主要是纵向看冠状位与矢状位还是有收缩力,叶间裂是牵向病灶侧的。整体轮廓也较为清楚,表面毛糙不平,灶内密度显杂乱。因为有些提供的影像资料并不能自行再重建看冠状位与矢状位,此例问诊当时或许主要是看了平扫的影像,加上病灶有些层面收缩力不强,胸膜牵拉不厉害,毛刺较细长,又是初次发现,所以不太确定。当然首次发现的肺结节,实性成分明显的,先消炎治疗后间隔4周左右复查看有无吸收好转再决定是否手术肯定是可以的。即使是恶性也不会仅因这点时间的随访就导致明显不同的预后;而若其实是炎性,则可免于手术。但回顾此例仍有值得我们反思与改进的地方,这也是经验的积累。感谢结友的反馈,让我们得以回顾与反思这种病例,提升自己的经验与思维。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因为慢性炎、肉芽肿、结核、隐球菌、机化性炎症以及部分良性肿瘤都会与恶性肿瘤不太典型时存在混淆。
12 举报
#肺结节# #浸润性腺癌#
19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