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象思维”角度观察和诠释白术,可发现其潜在功用的药学机制

2018-02-28 彭欣 刘西建等 中国中医药报

白术作为补气健脾的代表药物,被誉为“后天培土圣药”。《本草经集注》首论其药材形态特征:“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并言其“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这些功效特点,明显与后世所习用的白术主要作用有较大区别。有学者对白术文献考察发现,古代文献所载白术用治诸多疑难怪证(如痃癖、结肿、痉、疸、死肌、山岚

白术作为补气健脾的代表药物,被誉为“后天培土圣药”。《本草经集注》首论其药材形态特征:“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并言其“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这些功效特点,明显与后世所习用的白术主要作用有较大区别。有学者对白术文献考察发现,古代文献所载白术用治诸多疑难怪证(如痃癖、结肿、痉、疸、死肌、山岚瘴气等)的药效与功用,在现代却难觅踪迹,少有研究。

后世论白术功效,多从其主入脾胃、健脾益气燥湿而言,鲜有别论。即使用治它证,也不离脾之所主。如邹澍言:“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尽得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李中梓言“白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黄宫绣称其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等,可谓是对白术以“补”为要的代表之言。但是,如若从中医“象思维”角度观察和诠释白术,可发现其有明显的特殊性状特点,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象-效关系”。

白术的“药象”特点

李时珍言:“天地赋形,不离阴阳,形色自然,皆有法象”。取之于自然环境的天然中药材大多具有显着的客观表象特征,即“药象”。主要包括药材“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嗅之可知,尝之可得”的客观之象(又称客观性状),以及药材的生物特征、生长习性和生存环境等自然之象。古人认识中药,常将药材的客观属性与药性功效密切联系起来,因形命名、依质入药、由象取效。这种依据药材自然之象而认识其性能、分析其药理的方法,是中药传统理论的重要源头,后世称之为“法象”。正如徐灵胎所言:“因形以求理,则其效可知矣”“形同而性亦近,物理盖可推矣”。

白术在《神农本草经》中统称“术”,列为上品,“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但其药材品种尚未明确。及至陶弘景《本经集注》,始分为苍、白二者,并对白术的药材特征有了明确的描述。其后历代本草,对白术的性状特征也多有阐述。如:宋代陶谷《清异录·药品》“潜山产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因号为狮子术”,重点描述了白术根部的药象特征;《本草纲目》“白术,桴蓟也,……叶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状如鼓槌,亦有大如拳者”,描述了白术叶与根的药象特征;《本草从新》言野白术“其者出宣、歙县,名狗头术,冬月采者佳”《安徽通志稿》也称“药品最可贵曰野白术,形蟠若龙凤,产高峰悬崖者良”等,均进一步阐述了白术药象与其质量、药效相关。

现代药学关于白术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的研究,也为其药象提供了更加精细与准确的资料。根据《中华本草》与《中国药典》等综合阐释,白术药象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叶片羽裂而密被毛刺,团根肥厚而瘤皱丑怪,皮褐肉白而辛香味甘,等等。而这些性状特点均与其药性功效密切相关。

白术的特殊“象-效”

今人阐释白术常囿于性味归经,偶言性状者也多谓其“肥厚、色白、气香”,如是则补中土、健脾气等功效即顺理成章。确实,就白术药材一般性状而言,其表面呈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散有棕黄点状油室,气清香,味甘辛,质燥实,此等其常规药象均为脾胃所喜。即《本草经疏》所言:“术,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安脾胃之神品。”而我们在“中药法象”研究中,发现白术药象既有“根肥味甘”“敦厚中和”的补益之象,又有“盘结丑怪”“蟠若龙凤”等异形结构;古人将其称之为“狗头术”“狮子术”“桴蓟”等,细致刻画了白术的特殊“药象”。冉雪峰有言:“凡药均各随其气味形色所胜为治。”白术显着的特殊药象也与其特殊功效密切相关。

白术坚突之象与攻坚散结

古代本草可用白术治痃癖、结肿,如《别录》“逐风水结肿”,《日华子本草》治“痃癖气块”“症瘕”等。对于中药攻坚散结作用的认识,一般多以“辛散”来解释。然笔者研究发现,药物辛散作用每因质地与结构不同而有所异:质轻疏松者多为发散表邪;质重坚实尤其是有瘤状突起者,多“攻坚散结”,如乌头、南星之善破积聚。白术虽味甘微辛,但块根坚实,似“狗头”“狮子”等丑怪如兽、盘结瘤突,为“攻坚散结”之象。现代临床与药理研究,本品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降低瘤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白术挥发油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现代临床诸多报道,白术复方在抗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经方枳术汤为治疗脘腹胀满的代表方,《金匮要略》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方中白术后世多解为“逐饮利尿”或“健脾利水”,但若从其“攻坚散结”之药象而言,白术也当长于逐结肿、疗痃癖、散症瘕。故其方后言:“腹中软,即当散也。”类似应用,也是仲景经方的常法。如白术附子汤治“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人参汤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等,均可从白术质坚实瘤突与攻坚散结的“象-效相关”角度,得到更好的阐释。如此,也便于理解《本经》言其主“死肌”,《别录》论其逐“结肿”、除“急满”与“消痰水”等生僻功效与应用。

白术孔管之象与疏通利尿

论及白术利水除湿,一般多认为与其性燥健脾相关;而且其质坚硬而致密,没有显着的疏通渗利特征。但从现代药学的显微性状研究,可见白术具有显着的导管特征,如:“有大多径向排列之导管”“放射状排列之导管”和“导管网纹及具缘纹孔”等,提示白术利尿作用,可能与其微观导管结构有关。而由此“象-效关系”来解释《别录》之“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明显比从健脾燥湿角度更具有说服力。现代研究也发现,茎中空的药物多具有利、通、散、祛、消等功效特性。其中:色黄白或绿者可利尿,如麻黄、芦根、大蓟、木通等;色红或绿紫者可通络活血,如络石藤、夜交藤、忍冬藤、虎杖等。当然,白术与这些管茎类药物有所不同,即其导管结构为显微孔茎,这也从“药象”的角度提示其通利之性相对较弱。现代临床与药理也证实,白术大剂量方显利尿作用。如研究报道白术60g以上时,对肝性腹水患者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呈正相关;白术高剂量水煎液,可显着加快清除小鼠的腹腔负荷生理盐水,而低剂量则显着抑制其反应。

白术既能通利小便,又可重用而治虚证便秘。此通利之性也还与其散布点状油室,细嚼质黏等油润、粘润性状相关。《本草正义》言白术“能振动脾阳,而又疏通经络,然又最富脂膏,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且以气胜者流行迅利,本能致津液通气也”。《伤寒论》治疗“其人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即重用白术四两。现代研究表明,白术大剂量能显着促进肠蠕动,明显提高回肠收缩频率和幅度;并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小剂量抑制、大剂量兴奋的双向调节作用。白术味甘而微辛、油润而通利等特点,成其补而不滞、能走能守的药效特性。

白术“风芒”之象与除痹疗眩

白术古称“桴蓟”,是言其“叶片呈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边缘有长或短针刺状缘毛或贴伏的细刺齿”,状若大蓟、小蓟。古人认为风类药物与“风之性”有关,“风神为句芒,凡着句生芒之物,与风有关为风药”。白术秉“风芒”之象,故《名医别录》言其“因多刺有风象,而治风疾”,《日华子》曰“治一切风疾”。白术长于健脾燥湿,而又兼能去风散邪,故《本经》言其“主风寒湿痹”,《本草经疏》称之“为除风痹之上药”。有现代临床研究,单用一味白术外治骨质增生(属中医“痹症”),取得较好疗效。此应用不仅验证了白术除痹的古老作用,也为现代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提供简便方法。

白术除风止眩,又为治疗痰饮风眩的常用药。《名医别录》言其“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伤寒杂病论》之泽泻汤、苓桂术甘汤、白术附子汤,《千金翼方》人参汤、茯神汤、防风散以及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均因眩证而用白术。其他一切风疾、痉、大风、头痛、五劳七伤等,古今历代均有相关应用。《千金方》载曰:“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术四两,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证类本草》也有“产后中风寒,遍身冷直,口噤不识人方:白术四两,以酒三升,煎取一升顿服”之记载。现代临床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偏头痛、血管性头痛、高血压眩晕等神经与血管性疾病;药理研究证实白术多糖可减轻脑损伤继发性脑水肿。

“象-效”关系的现实意义

运用中医传统象思维方法,通过以象释药重点剖析白术的特殊“象-效”关系,尤其阐释了白术潜在功用的药学机制,进一步阐释了白术“补而不滞、补中兼散”等药性特点。这对于临床虚实兼见之疑难杂证,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药象”阐释药理药效,能补充四气五味等常规药性理论阐释之不足,是中药学习研究的有效方法。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需要深入挖掘“象-效”关系的临床意义,以本草经典为据,以临床应用为验,以现代研究为助,进一步揭示博大深奥的中医药学理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11253, encodeId=dda418112538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0d58e5343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药学机制#</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7534, encryptionId=e0d58e53435, topicName=药学机制)],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Q0j4TwGTfTI5PdY90y5Jib8FnPhCXTR2d9v3K17epNSwB2eb0vmXUldNJl2e72S4unZTAHLAojicdVSialTDFHAxA/132, createdBy=78d82500042, createdName=ms7514935887898259, createdTime=Mon Oct 01 22:12:00 CST 2018, time=2018-10-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李克强、刘延东作重要批示

1月15日,201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17年中医药工作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取得的成就,并研究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

2018年中医药领军人才计划 让“岐黄学者”发挥好“头雁效应”

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人才是关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日前表示,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启动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遴选100名“岐黄学者”给予重点支持,让高层次人才发挥好“头雁效应”。

新疆中医民族医药工作会:2018年支持建设120所中医馆

日前,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会上提出,2018年,自治区将支持12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区(中医馆)的建设,着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重庆中医师承工作再上新台阶,44名中医集中拜师

1月19日上午,重庆市举行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拜师仪式。入选第六批继承工作的22名指导老师与44名继承人举行拜师仪式,标志着重庆在加快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和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中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来自非洲的中医:迪亚拉的选择

1984年的冬天,20岁的非洲男孩Diarra Boubacar花了三天时间,从马里共和国来到北京。在北京的机场,他穿着一件单衣,挎一个小布包,冻得浑身哆嗦。大使馆没有接到电报,他只碰到来接肯尼亚留学生的老师,给每人倒了一杯热水。因为语言不通,双方面面相觑。当天晚上,Diarra Boubacar和另外11个同学哭得稀里哗啦。他们将在中国学习几年医术。学校派的工作人员把他们领到一个办公室窗口排

国医大师周仲瑛:从四个方面详解中医辨治流感

导读:近来流感猖獗,医务人员夜以继日防控救治,甚至出现抗流感西药紧缺情况。有鉴于此,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仲瑛不顾九旬高龄,以手抖多病之躯,勉力完成此呕心之作。周仲瑛教授以“热病”为题对中医辨治流感从理论渊源到临床实践,从治疗方案到具体选方用药提要勾玄,细论周详,苦心求索,佑我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