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Psychiatry:多模态研究揭示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神经 - 生理多层次机制

2025-06-16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抑郁症患者对积极图片的效价评分更低,且在积极预期阶段表现出前扣带回皮层和右侧脑岛的过度激活。健康对照组在情绪预期阶段的皮肤电反应更强,而患者组对负面图片的生理反应更强烈。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其核心特征之一是情绪处理的紊乱,表现为对负面情绪的过度反应和对积极情绪的体验能力下降。以往研究多聚焦于情绪处理本身,而对情绪预期的神经机制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结合行为评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皮肤电活动(EDA)记录,全面探讨了抑郁症患者在情绪预期和处理过程中的行为、神经及生理反应特点,旨在揭示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多层次机制。

研究共纳入42名抑郁症患者和44名健康对照者。所有参与者接受了fMRI扫描,同时记录EDA数据。实验采用情绪预期与处理范式,通过颜色线索(红色提示负面图片,绿色提示积极图片)诱发情绪预期,随后展示相应效价的图片以触发情绪处理。扫描结束后,参与者对图片的效价和唤醒度进行评分,并通过临床访谈评估快感缺失症状。fMRI数据分析聚焦于前扣带回皮层(ACC)、杏仁核和脑岛等感兴趣区域,同时探索性地分析了全脑反应。EDA数据通过标准化和基线校正处理,比较两组在预期和图片呈现阶段的生理反应差异。

行为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对积极图片的效价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证实了其快感缺失症状。临床访谈进一步显示,患者在预期性和消费性快感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更高,表明其情绪体验能力普遍受损。神经影像学结果发现,在积极预期(绿色线索)阶段,抑郁症患者的双侧ACC和右侧脑岛激活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ACC和脑岛作为显著性网络的关键节点,其过度激活可能反映了患者对情绪线索的异常敏感性和调节障碍。探索性全脑分析还发现,患者在积极预期阶段多个脑区的活动存在差异,包括与认知和情绪处理相关的区域(如额叶、扣带回和小脑),提示抑郁症的情绪失调可能涉及广泛的神经网络异常。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未发现两组在负面预期或情绪处理阶段的神经活动差异,这可能与实验设计或患者异质性有关。

生理层面,健康对照组在正负预期阶段的皮肤电反应均显著高于患者组,表明抑郁症患者的预期性生理唤醒减弱。然而,患者组在负面图片呈现时的皮肤电反应却显著更强,这与部分既往研究发现一致,可能反映了其对负面刺激的过度反应倾向。这种预期与处理阶段的生理反应分离现象,暗示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调节缺陷可能源于预期阶段唤醒不足与处理阶段反应过度的双重失衡。

本研究通过多模态方法揭示了抑郁症情绪失调的复杂机制。行为上,患者表现出对积极情绪体验的减弱和快感缺失。神经层面上,ACC和脑岛的过度激活提示显著性网络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对情绪线索的评估和整合紊乱。生理上,预期性唤醒不足与处理阶段反应过强的矛盾现象,进一步支持了抑郁症情绪调节的多层次障碍假说。这些发现为理解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未来靶向干预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

原始出处:

Wlad M, Struckmann W, Persson J, Rosén J, Fällmar D, Bodén R, Gingnell M (2025). Emotion anticipation and processing in depression: Behavioral, neur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vity. European Psychiatry, 68(1), e68, 1–9. https://doi.org/10.1192/j.eurpsy.2025.1004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568, encodeId=a3eb2269568c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cf549e3f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bda753133e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情绪#</a> <a href='/topic/show?id=008a123023a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脑岛#</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133, encryptionId=bda753133e1, topicName=情绪), TopicDto(id=54973, encryptionId=91cf549e3f1, topicName=抑郁症), TopicDto(id=123023, encryptionId=008a123023a2, topicName=脑岛)],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n 16 09:25:17 CST 2025, time=2025-06-1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16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2025最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指南

本文将围绕该文章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rTMS 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CNSNT:麻醉药右美托咪定或可缓解老年患者术后抑郁?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麻醉药物与术后心理症状的关联,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药物:抗抑郁药物研发新方向​

抑郁症危害大,传统药物局限多。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ABA)异常与抑郁相关,以其为靶点的药物如艾司氯胺酮、祖拉诺酮等展现潜力,需深入研究促临床应用。

J Ethnopharmacol:栀子豉汤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探讨栀子豉汤(ZZCD)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改善抑郁样行为的可能机制。

Science:突破性进展!揭示氯胺酮长效抗抑郁效应的关键“开关”

本研究通过小分子抑制剂 BCI 抑制 DUSP6 增强 ERK 活性,可使氯胺酮诱导的突触可塑性增强并延长抗抑郁效应至 8 周,揭示 ERK 通路对维持疗效的关键作用,为长效抗抑郁疗法提供新方向。

抑郁症治疗的新突破!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布:解郁一号方调节神经环路,开启抑郁症治疗新篇章!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 JY-I在抗抑郁方面的潜在机制,为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抑郁患者的炎症状态对快感缺失的影响

评估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是否会基于 C 反应蛋白水平(CRP,衡量体内炎症水平)的高低,使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快感缺失症状恶化。

喹硫平VS锂盐:增强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2025 年数据显示中国抑郁障碍患者数增长,TRD 治疗棘手。《柳叶刀・精神病学》研究表明,喹硫平较锂盐增效治疗 TRD 疗效更优,两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需结合患者症状选择用药。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从偏倚机制到改进路径,激素避孕与抑郁症研究的五大方法学陷阱

研究揭示激素避孕与抑郁关联的矛盾结论主要源于方法论缺陷,包括健康用户偏倚、时间零点错位、非依从性处理不当以及时变效应建模不足。改进需采用新使用者设计、动态统计模型和前瞻性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