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在Nature发表针灸研究,揭示穴位存在,哈佛正教授马秋富回国,加盟西湖大学

2022-11-11 “生物世界”公众号 “生物世界”公众号

马秋富教授表示,系统生理学的近年兴起为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契机, 期待和学生们一起在西湖大学寻求慢性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新突破。

近日,西湖大学官网更新信息显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马秋富已于2022年秋季入职西湖大学任讲席教授,成立系统生理和针灸实验室,担任系统生理和生物电子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2021年10月,马秋富团队等曾在 Nature 发表论文,实现针灸研究的历史性突破,该研究显示一类PROKR2-Cre标记的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是低强度针刺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所必不可少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此类神经的躯体分布特点,可以预测在不同部位低强度电针刺激抗炎的效果,从而为穴位相对特异性的存在提供了现代神经解剖学基础。

马秋富教授表示,系统生理学的近年兴起为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契机, 期待和学生们一起在西湖大学寻求慢性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新突破。

马秋富于1987获得复旦大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从1994到1998年,先后在百时美施宝和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1999初成为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和神经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2011年成为正教授。

马秋富实验室专注于两个研究方向:绘制疼痛通路和探索针灸工作原理。在西湖大学,马秋富实验室将系统地绘制躯体感觉-自主神经反射通路, 探索神经信号如何调控各种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优化包括针刺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参数以激活特异的抗炎神经通路,为治疗包括疼痛,肠炎,和脑疾病在内的慢性疾病寻求新思路, 新突破。

针灸,属于我国传统医学,其作为镇痛的辅助疗法,在改善和预防疼痛复发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针灸治疗疾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将针刺入身体内的各个“穴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的目的,而经络被认为是达到这种远程效应的重要传输载体。

尽管现代解剖学研究尚未明确经络特异性结构基础的存在,但揭示了针刺刺激的远程效应可以通过躯体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来实现。这种反射首先是激活来自位于背根神经节(DRG)或三叉神经节中的外周感觉神经纤维,随后将感觉信息传到脊髓和大脑,进而激活外周自主神经,最终实现对各种机能的调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陆续发现此类反射存在躯体区域特异性。

2020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团队发表在 Neuron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低强度针刺刺激小鼠后肢穴位(如足三里ST36)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而针刺刺激腹部穴位(如天枢ST25)却不能诱导出此抗炎通路。这种躯体区域特异性(或者说穴位部位的相对专一特异性)背后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至今尚不清楚。

2021年10月13日,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题为: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adrenal axis 的最新研究论文,实现针灸研究的历史性突破,论文第一作者为柳申滨博士和王志福博士。

该研究显示一类PROKR2-Cre标记的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是低强度针刺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所必不可少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此类神经的躯体分布特点,可以预测在不同部位低强度电针刺激抗炎的效果,从而为穴位相对特异性的存在提供了现代神经解剖学基础。

首先,PROKR2-Cre标记的有髓鞘的神经元主要富集表达于支配四肢节段的DRG中,并且此类神经元特异性支配四肢的深层筋膜组织(如骨膜、关节韧带和肌筋膜等),而不支配皮肤的表皮组织和腹部的主要筋膜组织(如腹膜)。

图片

其次,为了研究PROKR2-Cre标记的神经元在针刺诱导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中的作用,研究团队运用交叉遗传等方法特异性地敲除此类DRG感觉神经元。当敲除这类神经元后,低强度针刺刺激后肢穴位ST36不能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也无法抑制LPS(细菌脂多糖)所诱发的炎症风暴;而敲除此类神经元并未影响高强度刺激后肢穴位ST36和腹部穴位ST25所诱导的交感神经抗炎通路。

研究团队进一步运用交叉遗传的方法特异性诱导光敏蛋白CatCh表达于PROKR2-Cre标记的神经元,并用473nm蓝光特异性地激活支配后肢穴位ST36的此类感觉神经纤维。研究发现,激活此类神经纤维能显着诱发迷走传出神经的放电,并且能以迷走神经依赖的方式诱导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抑制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进而显着提高动物的存活率。这一部分研究结果,几乎模拟了低强度电针刺激后肢穴位ST36的抗炎效果。

最后,研究人员根据PROKR2-Cre标记的感觉神经纤维的组织支配模式准确验证了对低强度电针刺激诱导的抗炎效应结构基础。而与下肢胫骨附近筋膜组织中的密集投射相反,下肢后部的肌肉组织中,包括小腿的腓肠肌和大腿区域的半腱肌,PROKR2-Cre感觉神经纤维支配很少。低强度针刺刺激这些部位未能显着抑制 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奇妙的是,PROKR2-Cre神经纤维很少投射的腓肠肌和半腱肌等部位,正好很少分布传统穴位。

进一步研究发现, PROKR2-Cre标记的感觉神经元也密集支配到前肢的深层筋膜组织(如桡骨骨膜),此处为手三里穴区(LI10),进一步通过针尖靠近含有这类神经纤维的桡神经深支,对其进行了双侧低强度刺激,发现针刺刺激此穴位也可通过此类神经元和迷走神经依赖方式,显着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以上研究表明,对于针刺刺激诱导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存在躯体部位的选择性(如有效的 ST36 、LI10 和无效的 ST25穴位)、穴位特异性(如ST36 与无效的后肢肌肉中的传统非穴位)。这种穴位的相对特异性与PROKR2神经纤维的部位特异性分布有关。此外,针刺强度、深度、检测结果指标都是影响穴位特异性发挥作用的重要要素。这些发现充实了针灸等体表刺激疗法的现代科学内涵,为临床优化针刺刺激参数,诱发不同自主神经反射,从而治疗特定的疾病(如炎症风暴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原始出处:

Liu, S., Wang, Z., Su, Y. et al. 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adrenal axis. Nature 598, 641–645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01-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广州中医药大学登顶BMJ:针灸在8种疾病中有显著效果,却在临床和政策中缺席

2022年2月25日,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华南针灸研究中心的许能贵团队,在The BMJ上发表了论文,评估了针灸的疗效,以及针灸研究的局限性,并对针灸的推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Clinical Rehabilitation:针灸治疗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和身体功能

临床上常表现为记忆功能障碍、认知功能缺失、语言功能下降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 康。AD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 s disease,AD) 又称原发性老年痴呆。

归国!哈佛医学院教授马秋富加盟西湖大学

马秋富归国,并担任西湖大学系统生理和生物电子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一职。

SLE患者最常见的三大副作用,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除了SLE本身以外,许多身体的不适症状更加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睡眠障碍、情绪不佳、体重增加和即使记事困难等,使患者处于不良的生活状态中。

Nat Neurosci:科学发现经头皮电刺激可以改善人的记忆力

这一非侵入性的加强记忆的方法,或有助于为迅速老龄化的全球人口改善日常活动。

Neurology:针灸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紧张型头痛(TTH)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试图观察针灸的疗效,并进行32周的随访。证明针灸(达到得气感觉)可以减少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的每月平均头痛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