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痣“黑化”竟成夺命癌!28岁白领忽视脚底黑斑,半年后癌细胞全身流窜!

2025-03-11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以莉莉病例引出黑色素瘤,介绍其定义、全球发病增长情况,阐述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不同阶段的治疗手段,还提及新兴疗法及相关参考资料。

28岁的莉莉(化名)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常年穿凉鞋晒太阳。三年前,她发现左脚脚底长了一颗绿豆大小的黑痣,边缘不太规则,偶尔洗澡时会蹭破出血。朋友开玩笑说这是“富贵痣”,她便没在意。直到半年前,这颗痣突然“暴走”——颜色变得深浅不一,中心溃烂发臭,周围皮肤冒出几颗“卫星灶”小黑点。

她终于去医院检查,皮肤镜下,黑痣像一只张牙舞爪的“黑蜘蛛”,血管扭曲成团,色素如泼墨般扩散。活检结果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Clark IV级),PET-CT显示癌细胞已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部。

什么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由异常黑色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全球各地区呈快速增长趋势。据统计,2020年全球黑色素瘤患者从2012年的23万增加至32.5万,增长幅度>40%。虽然侵袭性黑色素瘤仅约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但在皮肤癌死亡病例中占到75%以上。

临床表现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早期、进展期和晚期。

早期:可表现为原有色素痣的快速增大、形状或颜色改变,或在无色素痣的部位新生黑褐色斑块,部分病例无明显色素沉着。一般无疼痛或瘙痒,常为扁平皮损。早期识别特征包括皮损直径≥6mm、边缘不规则(扇形)、色素沉着不均、病灶不对称。

进展期:瘤体增大,形成隆起的斑块或结节,可呈蕈状或菜花状,易破溃出血。周围可能出现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向皮下组织浸润时表现为皮下结节,向周围扩散时可见卫星灶和区域淋巴结肿大。

晚期:瘤体持续增大并破溃,区域或远处淋巴结肿大,发生远处转移。骨转移可引起骨痛,肺转移导致咳嗽、咯血,脑转移可能出现头痛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诊断

黑色素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评估、皮肤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临床上可通过 ABCDE 规则 识别可疑病灶,包括不对称形态、不规则边界、颜色不均、直径大于 6mm 以及病灶变化等特征。皮肤镜检查可观察到不规则网状结构、蓝白色结构和异常血管模式,提高早期诊断率。

图片

确诊需进行 组织病理学检查,首选全层切除活检,病理学特征包括异常黑色素细胞、核异型性和真皮浸润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如 S-100、HMB-45、Melan-A)可辅助确诊,分子检测(如 BRAF、NRAS 突变)可指导治疗。

对于怀疑扩散的病例,可采用影像学检查,如淋巴结超声、CT、MRI 或 PET-CT 评估病变范围和分期。

治疗

黑色素瘤的治疗可分为早期、晚期及新兴疗法。

早期:首选手术治疗,尽早切除病灶,以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

晚期:对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化疗和放疗是传统治疗手段,但随着治疗进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成为主要方案。基因检测(如BRAF V600突变)是治疗前的重要步骤。目前,BRAF突变黑色素瘤可使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维莫非尼等靶向药物,且已纳入国家医保。

新兴疗法:包括细胞因子疗法、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2024年,FDA批准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Amtagvi(lifileucel),成为首款用于实体瘤的T细胞疗法,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提供新选择。

参考资料:

1.王稼祥,斯璐.2023年度黑色素瘤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4,10(02):54-58.

2.徐瑞华,李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cancerdoday[EB/OL].(2022-10-28)[2023-12-20].https://gco.iarc.fr/today202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5527, encodeId=0287225552e6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3041033311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黑色素瘤#</a> <a href='/topic/show?id=974c230013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临床表现#</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001, encryptionId=974c2300133, topicName=临床表现), TopicDto(id=103331, encryptionId=330410333110, topicName=黑色素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r 10 21:57:04 CST 2025, time=2025-03-10,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10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读书报告 | NeoTrio研究: 帕博利珠联合达拉菲尼和曲美替尼新辅助治疗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II期研究

NeoTrio 试验对比三种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组病理反应率最高,但因毒性及免疫治疗潜力问题不被推荐,病理反应比影像学反应更能预测无复发生存。

读书报告 | 黑色素瘤辅助免疫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决策

相对于选择观察的患者,选择免疫辅助治疗的患者认为肿瘤科医生的治疗选择偏好对其治疗决策的影响更大。

读书报告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辅助治疗III期黑色素瘤的最终结果

本研究的结果为BRAF突变的III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治疗依据,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Nat Genet:中南大学陈翔/刘洪/刘静合作揭示琥珀酰化调控在黑色素瘤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这篇文章揭示了琥珀酰辅酶A通过调控PD-L1的琥珀酰化和降解,增强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提出了CPT1A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为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读书报告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对比PD- 1抗体单药辅助治疗BRAF突变型III期黑色素瘤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本研究表明,D/T在延长RFS方面优于PD-1,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选择,特别适合希望快速控制复发的患者。

【衡道丨笔记】王朝夫教授“皮肤黑色素细胞增生性病变病理诊断及经验分享”

本文介绍黑色素细胞相关知识,包括其在表皮位置、与肤色关系等。阐述黑色素细胞相关皮肤病变及 WHO 肿瘤类型,讲解病理诊断要点、陷阱及良恶性判断方法,还列举多例不同类型黑色素瘤病例。

Lancet Oncol: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使用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与单独使用纳武利尤单抗的7年随访结果

该研究旨在评估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与单药纳武利尤单抗在黑素瘤脑转移患者中的长期颅内缓解率、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有显著的长期疗效和可控安全性,为黑素瘤脑转移患者治疗带来希望。

读书报告 | 曲美替尼联合低剂量达拉非尼后线治疗 BRAFV600/NRASQ61 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的 II 期临床试验

曲美替尼联合低剂量达拉非尼在晚期、经 ICI 预处理的 BRAFV600/NRASQ61 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中有前景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毒性,尤其是存在 MAPK 通路激活改变的患者。

读书报告 | 纳武单抗维持提高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时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

与永久停用纳武单抗相比,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伊匹木单抗/纳武单抗相关irAE治疗中断,完成免疫抑制治疗后恢复单药纳武单抗可提高总生存期。单药纳武单抗恢复后观察到的毒性是可控的,未观察到严重的irAE。

Cancer Cell:靶向小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重塑脑转移微环境,增强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反应

本研究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在黑色素瘤脑转移中的双重作用机制,即在肿瘤早期具有抗肿瘤作用,而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则转变为促肿瘤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