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我国进入 A 族链球菌夏季流行季,儿童成防护重点

2025-06-21 儿科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我国多地进入 A 族链球菌夏季流行高峰,该菌通过飞沫等传播,可致猩红热等,症状有发热、皮疹等,诊断靠培养等,治疗以青霉素类为主,需做好家庭护理。

近期,我国多地进入 A 族链球菌(GAS)的夏季流行高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每年 6 月和 12 月为该病原体的高发时段。据 2018-2025 年猩红热报告病例数统计,6 月病例数常突破万例,2025 年 6 月更达全年峰值。

图片

流行特征与致病机制

A 族链球菌,又称化脓性链球菌,是引发儿童细菌性咽炎的主要病原体。在温带地区,冬季与初春本是传统高发季,但近年监测显示,夏季 6 月的流行强度已与冬季相当。2024 年以来,我国猩红热流行趋势已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2025 年 6 月数据显示,该病原体在呼吸道疾病检出率中占比达 11.0%,仅次于鼻病毒,成为儿科门急诊的重点关注对象。

该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污染物品或破损皮肤感染。其致病机制与细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密切相关,毒素可引发全身弥漫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值得注意的是,3 岁以下儿童因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感染后症状多不典型,而 5-15 岁儿童因免疫系统反应活跃,更易出现典型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与鉴别诊断

1)核心症状识别

发热与咽痛:起病急骤,体温可达 39℃以上,伴剧烈咽痛,吞咽时加重。部分患儿可出现头痛、腹痛及呕吐,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

特征性皮疹:发热 1-2 天后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红斑,呈 “砂纸样” 质感,按压褪色,常见于耳后、颈部及躯干,迅速蔓延至四肢。皮肤皱褶处(如肘窝、腋下)可见线状瘀点,即 “帕氏线”;颜面部充血但口鼻周围苍白,形成 “口周苍白圈”。

舌部改变:初期舌面覆白苔,舌乳头红肿,称 “草莓舌”;2-3 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呈牛肉红色,乳头突起更明显,即 “杨梅舌”。

  2)鉴别诊断要点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咽峡部可见散在疱疹,周围伴红晕,无全身皮疹。

腺病毒感染:扁桃体渗出物较厚,常伴眼结膜充血、咳嗽等症状,链球菌检测阴性。

EB 病毒感染:除咽痛外,多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诊断与治疗规范

目前诊断 GAS 感染主要依据细菌培养。最常用的方法为血琼脂培养法,先鉴别出有B-溶血表型的菌落,然后用其他几种方法鉴定其是否为 GAS。急性 GAS 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还可采用核酸检测、快速抗原检测。链球菌感染后继发疾病,如肾小球肾炎、ARF 的诊断主要使用特异性抗体检测。

快速抗原检测(RADT):15 分钟出结果,敏感性 70%-90%,阴性者需进一步培养。

核酸检测(PCR):特异性高,部分大医院可开展,24 小时内出报告。

细菌培养:金标准,但需 3-5 天,适用于疑难病例或耐药性监测。

抗生素治疗原则

一线药物选择

阿莫西林:儿童剂量为 50 mg/(kg・d),最大剂量 1 g/d,分 1 次或 2 次口服,疗程 10 天(如体重≥20 k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1 g)。

青霉素 G:儿童 4 万 - 8 万 U/(kg・d),分 2 次肌内注射;成人 120 万 - 240 万 U / 次,2-3 次 / 天。

青霉素类为首选药物,尚未发现耐药株,安全性高且价廉。

二线药物及替代方案

非严重过敏:可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酯 20 mg/(kg・d),分 2 次口服;头孢地尼 9-18 mg/(kg・d),分 2 次口服),疗程 10 天。

严重过敏: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 12 mg/(kg・d),最大剂量 500 mg/d,口服 5 天),但需注意国内 GAS 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部分地区>70%),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特殊情况:耐药或重症病例可考虑克林霉素(20-30 mg/(kg・d),分 3 次口服,疗程 10 天),但需结合药敏结果。

对青霉素过敏者:必须足疗程(10 天),即使症状缓解(如退热、咽痛减轻)也需完成治疗,避免复发或并发症(如风湿热)。研究显示,疗程不足 3 天的复发率高达 50%。

特殊场景处理

复发性感染:

若 1 年内感染≥3 次,需排查治疗依从性、口腔菌群 β- 内酰胺酶产生情况,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调整头孢菌素类别(如二代头孢升级为三代)。

严重复发病例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但需由耳鼻喉科评估。

并发症预防:

急性风湿热:感染后 2-3 周需监测关节痛、心脏杂音、心电图 PR 间期延长等,确诊后需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预防,每月 1 次肌注,持续 5 年或至成年。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感染后 1-3 周监测尿常规(血尿、蛋白尿)、血压及肾功能,及时对症治疗。

治疗争议与注意事项

广谱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国内部分共识推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作为一线用药,但 GAS 对青霉素无耐药性,此类方案可能扩大广谱抗生素使用,增加耐药风险,需谨慎评估。

检测与治疗时机:发病后 9 天内开始抗生素治疗均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无需因等待细菌培养结果(需 3-5 天)而延迟用药。抗原检测(RADT)阴性者建议进一步行细菌培养,避免漏诊。

耐药性监测: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耐药率在亚洲地区较高,使用前需参考当地药敏数据,必要时联合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图片

家庭护理要点

隔离措施:患儿使用抗生素 24 小时后即无传染性,可返回学校;治疗初期需与其他儿童隔离。

对症处理:发热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 Reye 综合征);多喝水、食用温凉流质食物,缓解咽痛。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通风,患儿餐具、玩具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参考资料

中国儿童 A 族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2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0406, encodeId=e47022e0406b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7cd681e3f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猩红热#</a> <a href='/topic/show?id=28b612e9988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 族链球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7998, encryptionId=28b612e99889, topicName=A 族链球菌), TopicDto(id=68173, encryptionId=37cd681e3fb, topicName=猩红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22 16:16:59 CST 2025, time=2025-06-2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2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春季警惕猩红热:猩红热的诊治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

当心!一省确诊1542例!疾控紧急提醒:这种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无疫苗可预防

4月18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提醒,按照广州市往年流行特点,广州市在4-6月份会出现猩红热季节性流行高峰。此病目前暂无疫苗,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

NEJM:猩红热-案例报道

猩红热的皮疹是一种外毒素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因此发生此前暴露于化脓性链球菌的患者。皮疹的典型表现为线性点状汇合,称为帕氏线,正如该患者所见。

Nat Commun:近十年来,猩红热在中国死灰复燃,空气污染竟是罪魁祸首?

这项长达6年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可能是使得中国的猩红热死灰复燃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