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突破!宁夏医科大学重大发现:揭秘炙甘草如何神奇治愈心律失常!

2024-12-23 梅斯循证中医药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论文对炙甘草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了评价。

心律失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脏疾病,其特征为心跳速率异常,表现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这是心脏电生理活动出现障碍的结果。心律失常通常由窦房结异常激活或非窦房结区域的异常激活引起,导致心脏的电脉冲传导缓慢、受阻或通过非正常路径,从而引发心脏活动和/或传导的异常,表现为心跳频率和/或节律的不正常

在现代医学领域,由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或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被归类于中医的“心悸”范畴。先前的研究亦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途径。其中,活性氧(ROS)的过度产生和心肌内源性抗氧化剂的减少被认为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甘草因其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而著称,不仅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且在食品工业领域也应用广泛。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缓解咳嗽和疼痛等功效,在中医的理论与实践中,原油加工方法往往旨在降低毒性或增强药理作用。甘草是众多药方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其加工历史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在宋朝之前,甘草传统上是通过烘焙方法加工的,且不涉及任何药物辅料的添加。到了宋朝,炙甘草的制作方法被引入,并开始用于治疗喉咙痛的临床实践。自晚清时期起,炙甘草便成为传统烧制甘草的流行替代品。依据中国药典的记载,炙甘草与生甘草在功能上存在差异。炙甘草有助于补气,恢复脉象。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炙甘草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潜力。

日前,一篇题为“Honey-fried licorice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antiarrhythmic activity”的论文对炙甘草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了评价。

图片

图1 论文首页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生甘草及其炮制前后的常见成分和差异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通过持续的应激反应和水平台睡眠剥夺实验,成功构建了阴虚综合征模型。随后,通过尾静脉注射氯化钙溶液,建立了室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其次,研究利用大鼠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评估了心律失常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炙甘草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代谢组学分析被应用于预测参与治疗反应的关键调控途径。最终,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活性分析方法,验证了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为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片

图2 炙甘草品质指标的研究策略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在对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氯化钙溶液后,观察到其心率有所上升。经研究发现,炙甘草对心脏受损及心动过速状况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心律失常模型中的SOD、MDA、LDH、Na+-K+-ATPase、CaM和CAMK2等指标的显著调节作用有关。在病理状态下,代谢组学分析揭示,心脏在甘草酸3-葡萄糖醛酸、异甲酮素、阿拉伯甘草酸、18#-甘草酸、甘草酸、利黄酮醇和异喹啶素的作用下,通过免疫调节和抗氧化机制展现出抗心律失常的效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PCR和ELISA分析均证实,炙甘草可能对心律失常具有治疗潜力,其作用途径可能涉及对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调节

图片

图3 (A)炙甘草对各实验组大鼠血清SOD、MDA、LDH、Na+-K+-ATP酶、CaM和CAMK2的影响(x±s,n=10)(B)每组大鼠组织病理切片(200×)

结论

综上所述,该研究从代谢学角度阐释了治疗心律失常的机理,充分展现了“滋补脾胃、益气补气”的功效,为炙甘草的深入应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迄今为止,关于炙甘草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尚属空白,此研究深入探讨了其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理,为合理配伍处方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拓展了炙甘草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Wang Y, Li Y, Xia W, Tao M, Zhang Y, Dong L, Li T, Fu X. Honey-fried licorice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antiarrhythmic activity. Phytomedicine. 2024 Nov 15;136:156259. doi: 10.1016/j.phymed.2024.15625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4398, encodeId=260622443988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d385098ec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律失常#</a> <a href='/topic/show?id=0f8e688326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甘草#</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987, encryptionId=0d385098ecf, topicName=心律失常), TopicDto(id=68832, encryptionId=0f8e6883267, topicName=甘草)],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Dec 22 22:35:24 CST 2024, time=2024-12-22,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4-12-22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风险预测模型及风险计算器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及风险计算器。

导管消融患者住院死亡率0.04% │ 2023年中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

本文介绍《2023 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 心血管病专业分册》中相关内容,包括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和导管消融介入治疗情况、过程及结果质控指标等。

左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心律失常如何管理?欧洲共识

本文介绍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心律失常管理共识,包括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消融等策略,还提及中国专家共识对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建议。

Eur J Prev Cardiol:左心室环形瘢痕患者心律失常危险分层

LV环样疤痕表型与Q波、QRS延长和LVEDVi升高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相关。心电图正常则为低风险亚组。

Eur Heart J 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心脏内源性胆碱能系统控制心脏电传导

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心脏存在内源性胆碱能系统,可介导心室心肌细胞电传导,其失衡致室性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防治提供潜在靶点和新方向。

Circulation:昆明理工大学孙博等表明ITPR1功能增强可增加小鼠和人类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该研究表明肌醇1,4,5-Trisphosphate受体1功能增强可增加小鼠和人类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